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青春片里没拍出来的集体回忆,这个90后都画出来了 | 62°灰


自述 | 赵延斌 采访 | 小白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五年级,在黑板上涂满了蜡,老师写字打滑,罚我擦了一天黑板。”


“小学特别讨厌数学老师,一天下午心情很烦躁,就买了一瓶502胶水,把她的书一页页粘住,上课了,老师翻不开书,气得跳脚。”


“中午午休,在同桌的脸上画了个乌龟,醒了后他出去转,回来问我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冲着自己笑,哈哈哈哈。”


……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故事,只是很小一部分。



为什么选学生题材?我活了二十几年,很长时间都在学校,身边的人大部分是老师同学,生活体验就是这些,上课、考试、同学间的玩闹,如果要我来表现社会、政治,我觉得我不懂。我希望能够表现一代人的记忆,我花半年时间做了田野调查,收集了223人的七百多个故事。


毕业创作《明天照常上课》首先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家在河南新野,与中国的多数县城一样贫穷、破旧,本来四十多人的教室常常塞一百二十多,一张桌子两三个学生,我想把那种拥挤放在画中,很多人,像工厂,流水线教育,孩子是被批量生产的玩具。


我没有把收集的素材直接转换成画面,而是拆解、消化、重组,内化成具体的人物性格,把他们的天性隐藏在细节里,衣服、文具、坐姿、表情……都和他的性格有关。时代在变,但我觉得,孩子的天性很多没变,这可能是为什么《明天照常上课》在央美美术馆展出时一些长辈觉得画里是他们的故事,读小学的孩子也觉得是自己的故事。



《明天照常上课》,130×300cm,铅笔、丙烯、彩铅,2014,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

最开始《明天照常上课》是一张画,在美术馆展出时馆长说应该向外延展一下,因为美术馆的空间很大,建议放一些桌子,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也很感谢馆长。我去学校对面的花家地实验小学借了十套桌椅,摆在那里,发现细节不对,桌子太干净了,应该有时间感,后来把桌子做旧,刻字、涂鸦,还放了一盏淘来的旧台灯。



《明天照常上课》局部

我把窗户画得很大,看起来很自由,其实都是铁栏杆,哪儿来的自由?翻墙出去了,头顶还有军用直升机。这张画的观看者也像监视者,俯视,一览无余。



《明天照常上课》局部

窗外有飞翔着死去的孩子,这是的我亲身经历,读央美附中时有一个同学,我们头挨头睡过,高考他报了几个学校都没考过,就在附中对面的小区上吊自杀了。他对我影响很大,他是那样死的,但我希望他的思想和灵魂能够飞起来,我画的这个形象不像他,但是在我心里,这就是他。



《明天照常上课》局部,罚站和窥视。


按住下图左右滑动??

《今天照常上课》局部


按住下图左右滑动??

《广播操NO.1》,30×45,铅笔、丙烯,2014


按住下图左右滑动??

《跳马》,213×23cm,铅笔、丙烯,2014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223×81cm,铅笔、丙烯,2015


按住下图左右滑动??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局部


《啊!NO.6》,18.5×8.5×14cm,综合材料,2015



《啊!NO.5》,18.5×8.5×23cm,综合材料,2015


《啊!NO.5》,18.5×8.5×14cm,综合材料,2015

我好像永远画不腻,每次都觉得还不够,我会一直画下去,也试着做一些装置、影像。



《老师,我们爱您》,15.8×15.8cm,铅笔、丙烯,2015


《别告诉别人》草稿,就画在工作室的墙上。


《别告诉别人》,32×42cm,铅笔、丙烯,2015


《花好月圆》,布面丙烯,直径60cm,2015



《花好月圆》局部

《老师他摸我》,20.3×26.9cm,纸本丙烯,2015



读附中时,央美每年的毕业展我都去看师哥师姐们的创作,油画、雕塑,我觉得没意思,还是高中那些。选实验艺术是因为看他们创作觉得好玩,那种手工感。我小时候也喜欢手工,喜欢做东西,拿泥巴捏个小玩意儿,矿泉水瓶盖和鞋盒做汽车,泡沫板安马达组装成小船,我喜欢这些。


实验艺术画画的人很少,大多是做装置,我也做过一些,觉得做不出来。后来我发现是思维方式不同,我们学院大多时候是观念先行,我是边做边思考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他们说这是因为我是金牛座。


有时候朋友们会说我“土”,我也觉得自己挺土的,我就觉得纯色也挺好看的,尤其红配绿,为什么非要灰色搁在一起才叫高级呢?


赵延斌在工作室。

我反应挺慢的,但学画的时候我总是画的好的那个,即使没花很多时间,好像我就擅长画画这件事,学实验艺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课程上,探索新材料、新的表现方法,这些我做起来总是很吃力,老师也会觉得你好像没努力。


但实验艺术给了我新思路,大一之前,绘画的标准是:颜色要分冷暖,素描要有体积空间。这样的学习越学越枯燥,慢慢就没兴趣了。其实最开始学画画不是因为画得像,或者是什么深远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好玩,现在我也这样觉得,首先要好玩。先有意思,后有意义。



《金字塔》,剪纸,2011

《金字塔》局部


《金字塔》局部


《宫娥》,纸本、铅笔,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克维希教授收藏。



《宫娥》,委拉斯开兹,画布油画,318 cm × 276 cm,1656年,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宫娥》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变得精致、细心。老师的作业内容是找一幅大师的作品,切一刀,把画中的结构露出来,要求必须用铅笔一笔一笔地画,我选了委拉斯凯兹的《宫娥》,画了一年才完成。老师的要求像是一个规则,但在规则内依旧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我的这幅画是原画中画架上的那幅,画切一刀后露出骨骼,但是我的觉得裙子里还有别的,猫狗相斗,像宫廷斗争,镜中的皇帝、皇后转过身去,只留下背影。


锡纸做的螺丝钉。



香皂做的大白兔奶糖。



《我很乖》,刚到黑桥,还是要乖一点。

毕业搬到黑桥,这是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在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些遗弃物,很多小孩的鞋,很奇怪,就一只,破碎的浴缸、用废的马桶、袜子、塑料人体模特,还有死掉的鸟,已经被压扁。


长大知道的越多,经历的越多,就变得圆,变得理性,不敢疯了,小时候很疯,上大学也疯,夏天在北京骑自行车骑通宵,渴了在路边买西瓜,用手砸开抠着吃,特爽。现在不敢这么做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说实在的,我不想长大,长大失去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失去了快乐。



赵延斌


1991年出生于河南新野,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乙|DING YI
又一央美“校花”,线用到极致!超细画作惊艳四季
郭润文 精选178幅
俄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学派-中国著名油画家黄音绘画艺术研究
央美才女的钢笔素描画,精细到让人震惊又害怕~
人物|丁乙:释“十示”的当代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