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能】家,就是用来72变的地方啊!


生活在世界上,人跟空间无时无刻、每分每秒都有关。24小时里,你可能有8个小时在睡眠、8个小时在工作,另外8个小时你可能在做各种你喜欢做的事情。除睡觉外,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活动。而家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空间,是能把自己的每一面都轻松展现的空间,它是一个释放你心灵的地方。


不管你搬到哪里住、有没有钱、房子属不属于你,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地让自己住得像回事,进而还要住得舒服、有格调、颜值高。每一个梦想家都有一张舒适的“温床”。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从不会允许自己活在窘迫中,家不再只是一个供你睡觉的地方,而是你创作美好生活的“处女作”。看看“别人家的房子”究竟能有多美?把你生活的空间从“丑哭”改到“美翻”又需要多少个步骤?




如果你只能成为一个单纯的“发梦者”,建筑设计师们往往可以替你分担“造梦家”角色。从“三代同堂的13平米蜗居改造”到“12平米爆改四室一厅”,设计师王平仲几乎每年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惊喜,他用“以人为本”的暖心设计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对于改造房屋,这位“造梦家”认为,不能光做简单的漂亮空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改造,是要为居住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去很大的变化,要让人看到希望,相信设计是有很大的力量的。


因此,通过住所的改造是可以去改变人的生活,可以创造出新的生活形态来的。改造你的家,不仅仅是为了外观上的美化,美的更是它所带来的希望和对生活新的认知。


关于房子的话题无论被咀嚼多少次,依然能戳中很多人心中的柔软。只能说,如果你对生活怀抱美好的期待,请用力“折腾”。



冰逸在古庙的大殿里,裸露的墙砖边摆放了倾斜的书柜,错落有致。地上则铺陈着尺度惊人的水墨作品,将顶面、墙面、地面有机地交互起来。


有人把家当作实验场


怎样才算折腾?把自己活成一个艺术品,把家造成一个能锤炼艺术品的实验场所的冰逸无疑能算一个。耶鲁大学艺术学博士、当代艺术家、策展人、考古学家等多重头衔加身的冰逸居然创造性地住进了北京一处废弃古庙,在很多人看来她拥有着一个最为另类的家。



大殿则是她的工作间,墙上挂着她早年创作的油画“皮肤”系列,地上则铺陈着尺度惊人的水墨作品。东侧分布着厨房、书房和客房,西侧则是她的起居室、卧室以及儿子的卧室。她的卧室紧挨着裸露的墙砖、床垫上躺着些剥落的墙皮,她说那是残存下来的明代墨竹壁画,“每天睡在明代的‘竹子’里头,有读不完的书,我太幸福了。”冰逸毫不避讳地大敞着卧室门,同时也兼作会客室。中国人不习惯让自己的私人空间展露在外,外国人也不习惯,但冰逸却觉得无所谓,她在这个另类的空间里找到了与自己匹配的超脱。



用的家具也同样不按牌理出牌,她将西式家具混搭着明式桌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经过仔细挑选。天花板上的枝形吊灯会在墙上投下漂亮的影子,她调试了好久才找到最适合的角度。从来不穿高跟鞋的她却设计了一张形如高跟鞋的沙发,摆在卧室里,矛盾又和谐。



有人住进了废弃的庙里,还有人干脆用废品造了一个家。来自瑞士的家具设计师Jonas,2010年在上海找到了一个旧工厂并改造成了他的工作室。Jonas和妻子Nina第一次看见这栋房子时,就是个烂厂房,堆满垃圾,但6米高的大空间却正是他们想要的,安静、空阔、粗犷的破房子,就这么迷住了他们。



设计师Jonas喜欢用纯手工制作别具风格的灯具。


玄关是用一座突起的大铁梯巧妙隔出的空间。绕过梯子,才能看清这家的全貌:靠南的一侧立着一座两层楼高的复式居所。一层是开放的厨房兼餐厅,Jonas最得意的是摆放在开放式厨房里的大餐桌。是他从老弄堂里收来废旧木条,用硕大铁钉将木条串成桌板,完全保留木头原本斑驳的凹痕。




此外,卫浴间、客房和储物间,全是砖块砌成的,主人只在砖面上刷了层白色,砖与砖的接缝处都没有处理过,很是大气。从大楼梯走上去,则是主卧和起居室,中间用一个中式的书架作阻隔。别致的是,二层没有围墙,靠外的一侧摆着三个长方形的铁质花坛,就算是护栏了。楼上楼下的人,都是“透明的”。“箱子”余下的部分皆用作工作间。白墙上挂满了Nina的摄影作品和Jonas 的家居饰品。靠北角落还有个十来平米的小间,是Jonas的“劳动房”,各色工具整齐地挂满了整堵墙。搞艺术的人,生活与工作总是难以厘清。但这个家,泾渭分明。



Jonas喜欢用纯手工制作并很早就开始创作别具风格的家具和灯具设计,并一直专注于利用与上海历史有关的各种回收材料和旧产品进行再设计。从上海老城区拆迁弄堂回收的旧木头、古玩和旧货市场淘来的旧中式家具、旧日用品都是他理想的制作材料。这个普通话都说不溜的外国人,却试图在这个“实验场”里再生设计,延续上海过去某段已流失的历史。



有人把艺术馆搬进了家


很多人曾幻想过在博物馆里探险,那有没有人希望有朝一日能住进艺术馆呢?北京的艺术品收藏家张锐就有着一栋像艺术馆的家。张锐的家庭式艺术馆藏身在北京郊外一栋外观平凡无奇的别墅中。但走进这栋1700平米的房子,却完全看不出家的样子。


张锐用心安排艺术品在家庭空间中的陈列组合,在他的空间里分不清哪里是展区,哪里是生活空间,


房子内部被一条螺旋式的走道贯穿了整个空间,是参考了著名美术馆古根海姆的螺旋式设计,所以张锐的朋友也戏称他家为“张根海姆”。简约高耸的建筑结构为艺术品的安置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将地面到玻璃穹顶的三层空间连接,这些都是张锐为实现家与艺术馆的融合,特别请人设计的。他还将艺术品回归到了日常的生活空间之中,他的私人起居室、厨房、客厅等其实就存在于这些巨大的艺术品展示空间里,亲身实践如何让艺术真正作用于生活。



张锐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策展人,用心安排艺术品在家庭空间中的陈列组合。他将装置艺术与现代意大利风格的家具相互搭配。但这个艺术“仙境”造得似乎有些难以让人亲近了,到张锐家中做客的人,不但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弄坏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以至于来他家作客的朋友经常分不清哪个是艺术品,哪个是家具,有人连他随意停放的自行车都要细心揣测这是否是艺术品。不过,或许他也真正实现了所谓“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理想。




无独有偶,居住在美国纽约王子大街的澳大利亚时尚摄影师马丁·汤普森,也有着一个艺术氛围浓重的家。或许说,他的家本身就是个艺术品——一栋始建于1904年,220平米的阁楼空间。阁楼是汤普森的家,也是他灵感闪现的创作乐园。



在汤普森的阁楼,充满了诗意、色彩丰富的面料图案,将墙面和家具融合在一起,由远及近地将整个空间融化为一幅装饰画。


进入阁楼的空间,立刻就会被里面充满了诗意、色彩丰富的面料图案折服,是运用光电手段加以复制整理,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有不同出处的艺术品、壁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巧妙渗透,更丰富了花朵面料的整体美感。




汤普森还运用橱柜和隔板,将阁楼划分出厨房区、卧室和客厅几个独立空间。另外,在运用挂毯、壁画、雕塑和彩绘等多种墙壁装饰手法时,汤普森特别加了些紫红色和黄色的原始艺术风格面料,效果出奇的华丽优美。他喜欢尝试一些原始美的元素,比如面具以及民族服饰等,这些都曾经是他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




从二手市场淘来的伦敦、纽约的中世纪古朴经典风格的家具,“午夜星空”的墙纸和古董画像、壁灯和布艺桌子等,还包括床具,以及“丁香紫”的靠垫……在这间阁楼里,能通过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走入汤普森天马行空式的幻想世界。




家可以妖娆着换,生活却要认真地过


不过,这些个“家”似乎都和普罗大众的“家”有些遥不可及。真正接地气的家虽然不能像艺术家和设计师那样随心所欲地创造,但要把家改造得再漂亮些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的事。那些特立独行的美丽屋子,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巧思,“丑哭”到“美翻”的距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我们谈的是设计改造,说白了其实也是人们展现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正如Jonas的妻子Nina理解的家:“家其实跟物质跟空间没有很大联系,如果所有东西都不复存在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担心或害怕,因为凭我们两个人的双手,想再造一个一样的地方或者更棒的地方都可以。”


即便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家可以妖娆着换,生活却要认真地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发商赠送的阁楼只用来放杂物?太浪费了,看看人家的
转载 一招解决空间不足问题
北欧人装的北欧风 Vol.8
女人有这样的房子,还愁嫁不出去吗?【设易网678期】
玉石馆
装修时遇到空间不足怎么处理,绝妙创意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