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梁文道讲阿城讲故事 | 《阿城精选集》(一)

这是 一千零一夜 

第105夜




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抱憾!阿城的故事自有一种迷人之处,他就像本雅明口中的'说故事的人’,将过去那个自在的民间世俗社会中的生活经验,通过故事代代相传……”

——梁文道


《阿城精选集》

(一)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我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说故事的人——阿城,钟阿城。

 

大家亲耳听过阿城讲故事吗?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抱憾! 阿城的故事自有一种迷人之处,你如果没办法亲耳听过他讲故事,还好,你有第二个方法补偿,那就是读他的小说。

 

我知道将会有一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的阿城作品集,大概是目前最齐全,而且经过阿城自己精心编订的,大家可以看看那个。但是,入门倒不妨从我手山的这本集子开始。


这本收集了他最重要的小说,像有名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遍地风流》里面一些篇章,还有《闲话闲说》他讲话的文集。



一千零一夜节目用书

《阿城精选集》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①

“说故事的人”


很多读现代小说的人大概会认为,说一个作家是个讲故事的人是带贬义的,其实不是!我所谓的说故事的人,看起来好像跟现代文学要求的种种复杂的技巧,理论的思考相差很远,但实际上它背后另有一层深意,是德国大思想家本雅明所说的那种“说故事的人。”

 

本雅明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说故事的人》,他说故事这个东西是已经在现代消失掉的一种技艺。我们想想看,从前说故事的人是在什么环境下说故事?

 

要不就是农村农闲的时候大家聚在火炉旁,也没有电视,大家围在一起喝酒吃东西,没有什么娱乐,就听一个老人家讲故事,讲那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又或者,在一个小渔村,一些远航的水手把远方我们没听见过的故事带了回来。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每一代的转述都会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也许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每一个说故事的人都会在这个故事上面留下一些痕迹。

 

本雅明说,这就好比一个陶匠在烧陶器的时候,在那个陶器上面留下了他自己的指纹一样。这种指纹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那些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都蕴含在这些故事之中。


故事是我们古人生活经验交流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沟通工具。那些故事,它不需要有什么明显的教训,不像我们现在,一听完一个故事马上就说这故事的教训是什么。你听阿城讲的那些故事里头,有什么教训,有什么讽刺?没有!故事本身很完整,很丰满,如果你听出什么弦外之音,那是你从故事里面引发出来的自己的解读。



瓦尔特·本雅明(1892.7.15-1940.9.27),德国思想家


“讲故事者是一个让其生命之灯芯由他的故事的柔和烛光徐徐燃尽的人……在讲故事人的形象中,正直的人遇见他自己。” 


民间自在的世俗社会


在我看来,这就是阿城小说的色彩。这样一种说故事的人,过去散落民间,变成了游吟诗人,他们一代代地承传着一种很民间的技艺。而这种民间的乡俗,阿城在他的《闲话闲说》里面说,在1949年之后好像是中断了。

 

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整个中国几千年来民间的自在自为的那个世俗社会消失掉了。

 

记不记得我们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乡土中国》或是《国史大纲》都提到,以前中国国家的权力到县衙门为止,县以下这一片乡野地带是一个有着很深厚自治传统的民间社会。老百姓他吃喝拉撒,他看戏……自有一套,国家一般不大管。

 

民间有一个世俗的社会,它珍视的是人日常世俗的东西。比如说,你喜欢吃什么,你喜欢怎么睡,这都是国家管不着的事儿。然后,新中国来了之后,我们知道国家要管这些。国家权力的手一伸进去,哪怕是大山里头也要伸进去,比如阿城有名的《树王》。



《作家阿城》摄影:郑呜  

1988年第1期大众摄影


“树王”

 

在故事里,叙事者“我”是一个知青,下到云南的乡下。他们到深山里头主要的任务就是砍树。他们发现有一棵树,人们叫做“树王”,“树王”是绝对碰不得的,因为它太高大,太神圣,当地人几乎把它当成“精”一样崇拜。


可是知青的队伍里面,有一个年轻人李立,他不愿意,他是一个积极分子,天天读毛主席著作,他很认真地要搞革命。他认为“树王”所在的位置不科学,碍了大家砍旧树,种新树。那些老树不中用,没有实用价值。为了我们社会的进展,为了科学的昌明,为了革命的推进,我们应该要把它们给砍掉。

 

这个时候,就陷入小说其中一个冲突场面,就是“树王”该不该砍。书中另一个主角肖疙瘩,他是这片地方上面力气最大、最能干的一个人,是个怪人。他对树木有种特殊的感情,尽管他是地方上最优秀的砍树好手,可他偏偏就不愿意砍这棵树。

 

于是,他们就辩论。李立说“树王”是非砍不可,砍了这棵,就可以种很多对国家社会建设有用的树。肖疙瘩说什么呢?他最后说:不行,这棵树一定要留下来,我要留下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呢?


“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儿。”

“什么老天爷!我们人定胜天。”


终于,革命小将们把“树王”花了四天砍倒,砍倒之后就烧山。烧山的那一幕,是《树王》这部小说里面很精彩的一幕,很超现实。


李振盛的知青摄影


这样的一篇小说,为什么当年出来会这么轰动,它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阿城在《闲话闲说》讲,自从1949年以来到了“文革”,我们“破四旧”,我们把所有中国乡俗、传统文化都打倒……

 

然而,阿城在这部小说里面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运动最高峰的时候,那个阿城口中的“自为自足的世俗世界”依然存在,尽管它已经遭到革命之手伸进去,但是它仍然存在。就像故事里肖疙瘩的孩子“六爪”,他一直在看《水浒传》的连环画,这个东西对知青来讲太稀奇了,因为城里头早就破四旧扫掉了,怎么这儿还会有。你看,这就是一个乡野!

 

阿城最有名的“三王”都是在向我们描述一个当时革命力量鞭长莫及的乡野,原来中国几千年来的民间社会,它就算被砍掉了上面的树,它底下的老根还在,动不动就要冒出头来。


“棋王”


再让我们来讲讲《棋王》,这篇小说1984年出版,一出来就震惊各地,不只是让大陆文坛起了一番骚动,在海外,很多人都觉得久违了。

 

我那时候还在台湾,为什么看这样的小说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那种“久违”就是几十年没见过的中州正韵回来了。阿城他的叙事方法、他的布局,跟他同代的后来许多走上先锋小说路线的作家不一样。

 

他没有受到太多西方小说结构上的养分,没有吸收太多西方现代派的技法与理论,他纯粹就是把它当成传统的、说故事的中国话本小说那种方法来写,依时序这么写下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民间社会,他们怎么样在苟延残喘底下依然续命活下去。

 

《棋王》讲的是叙事者“我”,在下乡的路上碰见了地方上有名的一个人“王一生”,大家叫他“棋呆子”,因为他是个下棋成痴的人。王一生笑话叙事者说:你读那么多书,一点实际用途都没有。可是,他自己却迷上一个看来最没有实际用途的事情,就是下象棋。


1991年 严浩\徐克 版《棋王》

主演:梁家辉


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是个高潮,简直就像武侠小说一般。今天的很多中国读者看来故事模式十分熟悉,就是一个高手决战的场面。这个王一生他一个人坐着,与另外有十大象棋高手同时下九盘,他下盲棋。

 

对垒会场外张开了十张纸板棋盘,观战的人自发把每局的战况转播出来,聚了几千人看一个人怎么样去力斗十个棋艺高手。最后王一生他当然是要大胜收场。

 

这部小说它最独特的地方不是这盘棋被写得非常精彩,也不是小说里面那些让大家流口水的吃的场面。它最独特的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底下,一个人关心的居然是下棋这回事儿。

 

我们要知道,在他同代的知青里面很多人写过寻根文学,写过伤痕文学,阿城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可是,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呢?他关心的不是个人在政治运动之中受了多少磨难,多少委屈,也不是谈国家大事应该如何走向,那是一个最主旋律的写法,也不是谈民间文化该如何发扬光大……他谈的就是一个最微小不过的事情,像雕虫小技一般的事情,就是象棋。


1988年 滕文骥 版《棋王》

主演:谢园


因为我们要知道知青下乡是什么?是一个大规模的、全国的规训运动,是国家机器对整个社会的改造,它包含着一个庞大的教育计划,代表一种正统观念,由上而下施展到每一个角落。

 

象棋这个东西,放在这个背景底下看是格外有意思的。我们看到民间,下棋,它自有一番乡野的知识传承。例如王一生他的棋艺哪儿学来的?是他小时候遇过一个拾破烂的长者,这个长者看他喜欢下棋,跟他下,下着下着觉得此子可造,于是,就把一本棋谱交给了他,这个棋谱破破烂烂,不知哪个朝代传下来的。

 

这简直就是世外高人传武林秘籍给后生小子的一个故事,只不过换上一个象棋版而已。这么一个在社会边沿的、不中用的拾破烂的人,原来他身上传承了中华棋道,真的可以说得上是个道!

 

《棋王》最终的那一幕,一人对弈十人真的是达到了一个“道”的层次。王一生在叙事者眼中,他眼睛平视一切,外在几千人在那沙尘滚滚地喊叫着,他一动也不动,就专心地沉浸在自己的棋盘上。这个棋盘上的世界是如此辽远,让叙事者“我”想到了一种古代的东西。


这个“古味”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的叙事者也说不上来,就是仿佛在那一刹那他想起一些很古远的东西。那个正是在那几十年的运动之中被压抑掉、被磨耗掉的一种古色。




 

延伸阅读

《世俗的技艺:闲话阿城与小说》王德威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阿城文集》阿城 




道长问答


真水无香@道长:世界三大宗教中,为什么只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时常爆发冲突?


梁文道:其实佛教也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的和平的,有很多是以佛教名义发起的战争。在我看来,宗教之间大部分的战争其实都只是打着宗教的幌子,我们千万不要被一些宗教冲突的表象迷惑,忽略了背后的实质。




第一百零五集

北京,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字手艺人——钟阿城
阿城《棋王》一个棋痴的传奇故事:好的小说,可以反复阅读
《棋王》《树王》《孩子王》:阿城值得你字字精读
【2021.1.23】阿城《棋王 树王 孩子王》(一):一口气读完的好小说
阿城小说《棋王》赏析
899 棋王树王孩子王又七题——初读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