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寺庙内的它是有多惊艳?白居易竟为它驻足作诗!

招贤寺位于西湖葛岭下的北山路61号,在玛瑙寺西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的故事。

寺院始建于唐代,五代后晋年间,由吴越王钱弘佐改建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寺院。宋熙宁间,苏轼曾书寺额并题“蒙泉”。该寺毁于元末,至清康熙十五年(1676)始由僧人起纲募化重建,曾一度改名“清隐庵”,后复旧名。

    

八高僧故事图(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南宋梁楷绘


据佛籍记载,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担任内廷供奉官的杭州人吴元卿,一日突然向皇上奏请回乡出家。宪宗虽挽留再三,但见元卿坚执,便同意了他的恳请。回乡后的吴元卿即拜凤林寺的鸟窠禅师元修为师习佛,法名会通。光阴如梭,鸟窠禅师门下这位弃官入佛的弟子,尽管披剃具戒,一年到头诵经打坐,却一直未得真传,终生去意。于是,鸟窠禅师从身披的衲衣上拈起布面的细毛,用嘴轻吹,元卿顿然大悟。出了凤林寺,在不远处的山林里搭一茅棚小庵,参禅研佛,终成一方名僧。后将原先一座废弃佛寺的名额移到此处,称为“招贤寺”。


相传,唐长庆初年,杭州刺史白居易曾在招贤寺见到一株让他惊讶不已的山花树,称之为“紫阳花”,并以此为题作七言诗,诗前还加了小序:“招贤寺有山花一株,无人之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种,因以紫阳花名之。”诗中写道:“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多年之后,招贤寺的出名,不是因为会通的精进警悟,倒是靠了紫阳花的娇艳迷人。


丰子恺在招贤寺


招贤寺名声在外,引得许多名人来此驻足。20世纪初,著名文化人、高僧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和他的弟子丰子恺等,都曾在招贤寺内小住。这和当时招贤寺的主持是弘一法师的师兄弘伞有关。


现存的招贤寺重修于1918年,占地面积3.724亩,由大殿、楼房和平房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招贤寺一度由省委党校使用。如今大殿犹存遗构,不过已成为仓库用房,僧房则为民居。这座千年古禅院与大师们的精神似乎并未在此得以延续,着实令人惋惜和感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
所谓“佛渡有缘人”,这三种人佛缘深厚,不拜佛也得眷顾
宋 马兴祖 《香山九老图卷》
古诗词日历 | 鸟窠《无题》
南宋·马兴祖 香山九老图卷
很多人的婚姻就是因为不懂得珍惜对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