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GM一出,就知道有事要发生。

日本文化和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日本在东方艺术文化的前沿探索上,给了我们这一代很多的启发。


童年的我几乎完全成长在日本动画的环境里,那时候国产动画还很少,不同的电视频道上每天晚饭前都会播好几部日本动画片,一直持续到晚间电视剧档。


印象很深的有《樱桃小丸子》《龙珠》《圣斗士星矢》《海底两万里》《足球小将》等。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清楚地记得某些动画里的音乐。


我们这一代很幸福,赶上了数字时代的起点,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欣赏到非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接触那些作品的年龄也刚刚好。当你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内心会有更深的感触。




我看过最早的日本电影是小津安二郎导演的《晚春》,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时正是美军占领期后期,也是日本接受西方思想的起点。


斋藤高顺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管弦乐,虽然和现今的审美不大一样,但在情绪的处理方式和音乐的安排上都非常专业。

尤其在感情戏的配乐上,常常出现日本传统调式的旋律,在纪子结婚的时候,配乐又转而使用婚礼进行曲,过渡很自然。不过因为那个时期录音技术的限制,音乐质感不是很好,也影响了音乐在其中更多细节的发挥。



相比小津,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导演黑泽明的作品配乐,我个人觉得要更加有趣和前卫一些,或许也是因为他的作品里有很多日本古典文化的题材。

记得大学刚开学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窝在宿舍里看黑泽明的《罗生门》,里面重复持续的太鼓令人印象深刻,紧张情绪的铺陈非常到位。尤其是进山那一部分,不知道是不是黑泽明偏爱古典音乐的缘故,所以感觉乐曲的层次叠加有些像是印象派波莱罗的作品。



早坂文雄是他早期作品的合作配乐家,除《罗生门》外,还有《野良犬》及《七武士》这两部经典之作。可能是受到当时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影响,日本的作曲家在探索日本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上做出了非常多的突破,这也体现在很多电影配乐里。


比如接过早坂文雄(于1955年去世)接力棒给黑泽明配乐的近代日本音乐大师武满彻,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这种没有教条的成长环境也让他在音乐探索中更善于打破常规。


《乱》中反复出现的笛声,凄凉悲壮,配合日本传统打击乐和定音鼓(虽然武满彻当时曾因为这件事和黑泽明大吵一架),与大场面下的古典交响配乐形成极大反差,成为电影表达中的亮点。

武满彻的音乐既有西方音乐的大气恢宏,又兼具东方神韵,后来这种调性成为作曲家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随着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日本音乐也逐渐和世界接轨。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一批新电影人更敢于打破常规,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制作名单中也出现了不少现在依旧活跃在一线的配乐大师,比如坂本龙一、岩代太郎、梅林茂等。这时期的电影配乐使用了大量的电子合成器音色,音乐的形态也越发接近音效和乐曲的结合体。



可能由于在电子乐队Y.M.O 的经历,在和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大岛渚导演的首次配乐合作上,坂本龙一用合成器营造的氛围给人非常强烈的听觉冲击,那首《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也一举成为电影配乐的经典之作。

在情绪表达上,合成器会比传统乐器更具有氛围感,既可以藏得很深,又可以异常突出,这就给了传统乐器较大的发挥空间。当中间的混合钢琴音色的旋律被缓缓带出,就像他们被禁锢的情感终于在音乐中得到释放。


?知日专访坂本龙一:电影不是非有配乐不可。


对于坂本龙一来说,有一件事非常遗憾,那就是他曾经和武满彻约定要给小津的电影重新配乐(因为他们俩觉得小津的配乐糟糕透顶),但后来武满彻去世,这件事就不得不搁置了。



二次元热在日本电影新浪潮后接踵而至,成为日本配乐史上神奇的爆发点。大量优秀的漫画改编动画和原创动画的出现,给配乐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于是20 世纪末期,日本诞生了一大批被现在的年轻人称为大神的作曲家。这时期的配乐作品想象力丰富,风格迥异,加上电子设备的不断改良,造就了很多经典,其中还有很多成为日本影视音乐的里程碑。



最被我们熟知的久石让,因为给宫崎骏的动画谱曲而声名鹊起。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学院派特点,虽然20 世纪90 年代与北野武的合作中使用了不少电子乐元素,但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偏向传统管弦乐编制,这种风格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久石让,还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比如菅野洋子、川井宪次、吉田洁、增田俊郎、植松伸夫等,他们在20世纪末期因为动画游戏音乐而被人们熟知。

或许是因为经过大量作品的历练,这一批作曲家可以驾驭从现代爵士乐到传统古典再到先锋电子等很多不同的曲风。


?她写的OST我循环过无数遍,这次终于专访到这位日本配乐界女神!


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大航海时代》里,菅野洋子用音乐把各个国家和城市打上了非常鲜明的标签,以至于现在我在旅行中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响起那些音乐。

川井宪次给《攻壳机动队》作的配乐可谓神作,当古老的曲调配合科幻题材,就会产生强烈的宗教式的肃穆感。





学生时代的记忆中,还有一个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岩井俊二。不得不说,对于上高中和大学那个年纪的孩子,他清新、颓废又唯美的作品风格,实在让人难以抵抗。


岩井俊二的配乐有些特殊,他时常会自己弹钢琴,然后让真正的作曲家比如崛川丽美或小林武史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岩井俊二自己并不大会弹钢琴,但他喜欢在创作的时候随便按下琴键,从不同音符的共鸣之中找到影片的情绪或是角色的主题。



世纪之交,文化及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地下音乐和实验音乐也逐渐传播开来。

很多电影导演将这种风格运用在作品中,产生不寻常的视听效果。比较有名的几位实验性音乐家,如大友良英、山本精一、小山田圭吾等,他们在音乐中融入特殊的乐器噪声,节奏冰冷硬朗,风格也很难归类。


《杀手阿一》中山本精一创作的神经质的曲调,碎片式不断切换的安静和躁动,与影片搭配得天衣无缝。偏向实验性的配乐在当代日本电影中很常见,比如小山田圭吾给《攻壳机动队新剧场版》作的音乐,用错乱而又量化严密的电子乐衬托科幻背景,以及横山克在《22 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 的配乐里几乎融为一体的音乐和音效设计。



是枝裕和也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就像你明明知道那就是一杯白开水,他却能把它拍得有滋有味,让你不由自主地看下去。


他最初的电影配乐来自中国台湾配乐大师陈明章,那时他非常崇拜侯孝贤,处女作《幻之光》的音乐感觉就与侯孝贤的电影非常近似。

随着成长和转变,他的电影音乐逐渐脱离侯孝贤的影响,成为除了他的视觉之外又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标签。



从《步履不停》里GONTITI娓娓道来的吉他旋律,到《奇迹》里团团转(くるり)充满纯真的乐队风格,从后摇乐队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配乐的《空气人偶》,再到菅野洋子为《海街日记》创作的优美的管弦乐主题旋律,他的每一部电影配乐风格都如此鲜明,让人在观影后久久难忘。


除原创以外,一些电影往往也会选用现成的歌曲作品作为配乐。近期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日剧特别篇《红鳉鱼》和电影《濑户内海》的配乐。



《红鳉鱼》的音乐使用让人想起20 世纪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作品,而且音乐的切入切出点非常跳脱,不按常理出牌,很有意思。

无论是史提夫·汪达(Stevie Wonder)的灵魂乐,还是尼克·凯夫(Nick Cave)的抒情摇滚,又或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爵士乐,都与影片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单听音乐或者关掉视频声音就会完全失去像观影一样的乐趣。



《濑户内海》的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作为章节的切换。一听到那段音乐,就一定有种「啊,马上要搞事情了」的感觉。


对于现在的日本电影来说,音乐的种类和运用实在是太过丰富,很难有一个国家的影视音乐能有如此的量级和风格差异。近年来,日本的影视作品更多关注小人物和主流之外的话题,日渐趋于小成本制作,同时动画作品也在相对减少,未来新的拐点在哪里,我们还不得而知。


李星宇 ?  text

王晓晗 ?  illustration

 mu xing ? graphic desig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没有BGM的世界,你能想象吗?
日本十大作曲家介绍
音乐 · 一部部大师级电影带你走进配乐大师久石让的世界
今天是久石让的生日,他是日本电影配乐史上最受人崇敬的人之一
日本梶浦由记作品精选集
宫崎骏:“实在没有比认识久石让更幸运的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