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馆】太原市图书馆:新旧一体,特色专藏(上)

虽然到太原多次,但却一直未曾参观过该市的图书馆。两年前,在沧州的一次会上,得以结识太原市图书馆馆长郭欣萍女士,郭馆长热情好客,她听闻到我未曾参观过太图,故邀请我下次再到太原时前往其馆一看。

之后的几次太原之行都因来去匆匆,未曾来得及前去拜会郭馆长。2019年6月底,我再次来到太原,特意致电郭馆长,与之约定7月2日前往其馆参观。这天一早,郭馆长又打来电话,她说协调了好几个月市里相关部门终于要到太图商讨解决善本书库的恒温恒湿问题,她请我晚两个小时再到达太图。于是,我先跑到太原南宫去见三晋出版社副社长原晋先生。这一去可谓自投罗网,因为原兄正想找我,而后他拿出一部资料来与我商讨改稿问题及编辑体例。原兄是位洒脱的人,但其做起事来却严肃认真,他所谈话题颇让我感觉烧脑,但这种容量很大的谈话也让时间过得很快。好在我猛然想起郭馆长约定的时间,于是立即请原兄开车,直奔太图而去。

我们的车停在了太图的后门,这一带的道路变成了停车场,原兄告诉我,停在这一带的车基本上都是前往太图,因为这座大厦是附近最主要的建筑。我站在停车场上看过去,果然大厦宏伟壮观,造型又颇具现代风格。

宏大的厅堂 

别致的外观

站在楼下去电郭馆长,她说会议还未曾结束,故先请太图陈钦安副馆长带我参观。陈馆长谈吐文雅,颇具学者风范,他先问我来本馆的欲看之处,我首先提到古籍库和善本库。陈馆长说,这两个库房都在楼上,于是带我前去乘电梯。穿过后门,我们转到了图书馆的另一侧(太图主入口大厅),到此刻,我方看到该图书馆真正的宏大:其中厅由天花板一落到底,空间十分敞阔,下面是层层的台阶,而台阶上随意地摆放着一些长条坐垫,有不少读者散落其间。这样的自然氛围最令人看着欣慰,大堂的两侧是开放状的楼层,每一层均有向内倾角,故可看到各层的过道上也均摆放着书桌,每个书桌均无空档,上面坐满了读书人。

雅致的读书环境

太原市读书氛围之浓,远超我的想象。我以往号称对该市颇为了解,看来我只摸到了大象的腿。我站在大堂内看到正门前有很大的广场,陈馆长说,太图的广场及周围的55亩园林绿地,其占地面积在全国图书馆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闻其所言,我特地走出正门,今日阳光充足,正映衬出图书馆楼宇之壮观。陈馆长向我介绍说,本馆的外观犹如书架上互相靠拢的书本,寓意“四库全书”,又似沟壑起伏的黄土高坡地貌。而设计成斜面造型,乃是为了遮挡阳光的直射,一是节约能源,二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刺眼,还能看到地面错落有致的光影。

青主书房入口

拍照完外观,陈馆长带我与肖艳波直上六楼,我们在这里先参观了青主书斋。青主乃明末清初山西大儒傅山之号,太图以其作为善本阅览室的名称,可见对这位前贤是何等之尊崇。这些年来,我在太原周围已经寻得了与傅山有关的遗迹达四处之多,如今在太图内看到青主书斋,顿时有种别样的亲切。这同时让我想起太原独有的一种早点,其名称叫头脑,但这个词其实一直让我摸不着头脑。听闻到此名后的几年,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家头脑店,里面食客之多,不亚于老香港酒楼内喝早茶的庞大人数。经过一番排队,终于端上来两碗浆糊状的粥,而粥里飘出浓烈的酒香,一口下去,差点让我当场吐出。这样的早点有如北京的豆汁,极难喝又极具名气。头脑据说是傅山发明的,今日来到青主书斋,我本想向陈馆长请教当地人为什么对头脑如此痴迷,但当我想到北京人对豆汁就焦圈津津乐道时的形象,于是把这个问题咽了回去。

此处需要持证入内

青主书斋十分敞阔,里面明窗净几,摆放着一排排的博古架,然博古架上并不陈列书籍,而是作为通透的分区隔断,眼前所见均为绿萝等植物。书香中的一抹绿色最让人觉得养眼。博古架的后方是几排高不及身的玻璃门木制书架,里面所陈列者一望即知,乃是《中华再造善本》。

青主书房内景 

据我以往所知,这部大书按照文化部的规定,只配给一些重要的省级图书馆及著名的高校图书馆。在太图能够看到《中华再造善本》让我略感意外,从体量上望过去,这应当是该书的全套,而陈馆长证实了我的所言,他同时告诉我说,这部大书是他们馆自费购买所得。在以往我知道很多馆欲得此书,然却觉得该书整部购买太过昂贵,故有些馆只是选购其中感兴趣的零种,太图竟然全套购买,其眼光果然具有前瞻性。

整部《中华再造善本》

前两年我就听说,有私人到国图出版社去购买全套的《中华再造善本》,而国图社已经配不出整套,因为有些零种早已卖完。我当年也是考虑到自己的书库面积有限,未买此书全套,只是挑选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几十种购之,如今在这里看到全套该书,后悔之情再次升起,同时也让我感佩太图郭馆长的购书魄力。

后部工作区域

穿过青主书斋,跟着陈馆长来到馆的后侧,这一带是古籍部所在地。我在这里先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修复室,此室占地约一百余平米,各种设备基本齐全,但能看得出有些设备还未安装到位。陈馆长说,这里正在进行调整。

古籍部标牌

修复室

我在这里看到了修复人员制作的一些工艺品:他们用采撷来的花瓣及绿叶进行迅速烘干后保持植物的原色,而后将其以特殊办法裱贴在皮纸上,制作出一幅纸工艺品。这种做法在日本的手工艺纸商店内颇为多见,但中国在这方面少有探讨。七八年前,我用带回来的日本制样,请安徽泾县某手工纸厂予以仿制,经过多次实验,仍然难以达到样品的效果。这次仿制的失败,使我将那项试制工程停了下来,可见有些事情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太难。如今在太图内看到类似的样品,心中的希望再次点燃,于是跟陈馆长建议,希望工作人员能够将制作流程记录下来。虽然眼前的样品看上去仅是一种裱贴,而并非抄纸式的操作,但即便如此,这也是有价值的探讨。

文创

修复用纸

而后跟随陈馆长先参观了一个古籍库房,据说太图3个古籍书库共约800平米,目测此库房约有两百余平米的面积,里面以背对背的方式摆放着许多红木书橱,从外观看上去,书橱的制作方式颇为精致,尤其上面的铜件,能够看得出乃是手工錾花。我感觉这样的书橱有几百个之多,站在书库内,我闻到颇为强烈的樟木味道,然眼前所见书橱并非樟木制作。陈馆长请工作人员打开书橱,我方看到里面的内衬板及隔板均为樟木制作。

古籍库房

古籍库内景 

书橱内摆放的古籍颇为整齐,每一摞中间都留着五公分的距离,以便能让书有透气的空间。这种方法最为专业,然我的书却一排排的紧紧靠在一起,其原因不外是场地有限。书跟人一样,既要有同类相吸,还要有适当的距离,可惜无论人和事,都难做到圆满。

衬板均为樟木制作 

大套书每部书都写签

太图的古籍书签也与他馆不同,虽然从外观上看过去,其所夹放的侧签与他处相类,但一般而言,无论古今也无论公私,基本上均为一套书挂一个侧签,但太图却是每函古籍均有签(而且均为宣纸印制!)。这种方法看似麻烦,其实在查找和移库时最为方便,因为这样可以将拉散的书迅速找在一起。我的书库搬过几次家,有些大部头的古籍只能分装几箱,但最终开箱归类时,为了将原书配在一起,却费了很大的周折。其实在箱体上也用笔写了记号,但毕竟私家书库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无法将上千箱的书先作配套再拆箱。公共图书馆虽然面积巨大,但随着馆舍的建设,也会有移库问题,而太图的这种方式最利于将拉散的大书找在一起。他们的这个方法确实值得推广,因为所费无几,而工作的成效却很高。

善本书库

画柜

整盒盛放

参观完古籍库,接着参观了善本库,善本库房的面积与普通古籍库房相仿佛,以此可见,该馆所藏善本之多。此前,郭馆长送给我一册太原图书馆介绍册,上面写着该馆“古籍近10万册,善本近1万册,藏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名。”除此之外,该馆还有民国文献6万余册,以及50年代至1976年的人大分类法图书约12万册。我不清楚这些书是否均放在刚看过的两个库房内,但太图对于善本典籍及重要文献的管理,其重视程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工具书

徜徉在一排排书架中

在善本书库的另一侧,还摆放着一些低矮的红木柜,陈馆长介绍说,这是专门的名家字画盛放柜。这种书画柜每个抽屉的高度比我在他处所见的宽敞一些,因为字画柜一般是将装裱成轴的字画以平铺一层的方式放在柜内,以此防止相互叠压,产生硬折,所以书画柜大多做得较扁,因此我奇怪于太图的此柜为何做出这样的高度。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柜让我看里面的情形,里面摆放着两只楠木盒,每个盒内整齐地摆放着几轴字画。以此让我明白了此柜高度超过他处的原因:太图为了保护好原藏家制作的精美匣具,故将此一并装入字画柜内。其实无论古书还是古字画,均很重视原装原裱,而字画的原木匣也是古代重要的装具,太图的这种做法同样值得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馆】温州图书馆:纪籀成园,恭逢百年(下)
可园——苏州公共图书馆诞生地
张元济的“不解书缘”
【苏州故事】铮铮铁骨 永垂史册 | 纪念蒋吟秋先生诞辰120周年_凤凰网苏州
一封三十三年前的信
文史知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民国春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