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诗记】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下)

其实梅尧臣的诗名不止在朝中很大,甚至在偏远的蛮荒之地也受到了那里人的喜爱,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余家旧蓄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斵,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苏东坡到偏远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买到了一件弓衣,这件弓衣上竟然织着一首梅尧臣的诗,这首诗虽然在梅的作品中名气并不大,但却受到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喜爱。东坡知道欧阳修特别喜欢梅尧臣的诗,于是就把这件弓衣送给了欧阳。欧阳得到后果真很高兴,正好他家还藏有一把古琴,于是他就把这件弓衣改成为琴囊,成为了家中的珍藏之物。

梅尧臣撰《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明正统四年袁旭刻本

对于梅尧臣诗风的特点,梅说过这样的话:“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句话记载于《韵语阳秋》卷一中:“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蔆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所以,追求平淡的风格就成为了梅创作诗歌的最高目标。但他的这个平淡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称:“他说的‘平淡’不是指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而是指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而后此书中举出了两例,相比较而言,我喜欢后一首《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这首诗读上去确实有着平淡之感,但这种平淡却有着几分的清丽,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称:“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同时欧阳还记录下了梅对他所言的创作心态:“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如前所言,朱熹一直对梅尧臣的诗不以为然,所以对于梅所追求的平淡诗风,朱熹也同样认为梅未曾达到这个境界,《朱子语类》中称:“欧公大段推许梅圣俞所注《孙子》,看得来如何得似杜牧注底好?以此见欧公有不公处。或曰:‘圣俞长于诗。’曰:‘诗亦不得谓之好。’或曰:‘其诗亦平淡。’曰:‘他不是平淡,乃是枯槁。’”看来欧阳修不但赞誉梅尧臣的诗作,对梅的研究文章也同样推崇,这让朱熹不乐意,朱认为欧阳修太偏心了,因为梅注的《孙子》怎么看都赶不上杜牧的注本。有弟子闻此言跟朱熹说,梅不擅长搞研究,而是擅长作诗。朱却说梅的诗其实也不怎么好。有人说梅的诗追求平淡,朱给出的回答是:他的诗根本不是平淡,而是枯槁。

雕像制作得颇有神韵

梅尧臣所作之诗的另一个特点是通俗,他能把日常的很多细节都写成诗,比如《侯鲭录》卷八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趣事:“宣城守吕士隆,好缘微罪杖营妓。后乐籍中得一客娼,名丽华,善歌,有声于江南,士隆眷之。一日,复欲杖营妓,妓泣诉曰:‘某不敢避杖,但恐新到某人者不安此耳。’士隆笑而从之。丽华短肥,故梅圣俞作《莫打鸭》诗以解之曰:‘莫打鸭,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当时有位叫吕士隆的太守特别喜欢找茬儿杖打妓女,而后当地路过一位名妓,此妓歌声甜美,在江南很有名声。这位吕领导得到此妓很是喜爱,某天他又想找茬儿打一个妓女,那个妓女哭着说:你打我,我不敢躲避,但新来的那位如果听到后,会被吓跑的。吕领导闻此言,就没敢下手。据说这位会唱歌的妓女又胖又矮,可能这个样子正符合吕领导的味口。梅尧臣闻听此事就作了一首诗,这首诗是否写得高明,未见前人评价,但由此可知,他会将一些生活细节全部写入诗中。但他的这种凡事入诗,也受到了后人的诟病,比如他写过一首《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嘴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这首诗堪称经典的白描,从题目就可知道内容。8月9日这天早晨,梅尧臣去上厕所,从本诗中看,他家的厕所是露天的茅房,他在厕所蹲着时,有只乌鸦飞进来吃地上爬着的蛆虫,吃饱之后就飞到树上去享受了,他不理解这种动物为什么吃这么恶臭的东西。将早晨蹲厕所时的所见写入诗中,不知古今中外是不是就仅有梅尧臣这么一位?

他还写过一首《扪虱得蚤》:

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

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

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

穴蚁不啮人,其命常自保。

梅尧臣说某天他觉得心态很好,于是就在身上捉虱子,但虱子没捉着,反而捉到了一只跳蚤,他觉得把这只跳蚤弄死也同样是一种去恶,因此心情很好。他把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写入诗中,真让我情何以堪。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他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凡庸丑陋,缺乏情韵”,但同时也认为这是他尝试突破西昆体诗风而付出的代价。

总之,梅尧臣是一位有意思的诗人,他敢于突破传统去写别人不曾写,或者说不敢写的内容,或许这正是作为一个大诗人所应当具备的素养吧。

梅尧臣墓位于安徽省宣州市郊双山羊麓。在当地打听一番,无人知道梅尧臣墓。而后终于问到了一位明白人,他告诉我说,那里已经建成了一个公园,公园的名称为“梅溪”。

终于找到了梅尧臣

打车来到此公园,在园内看到了梅尧臣的雕像,雕像后面的影壁墙上刻着欧阳修给梅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在旁边的草地上,还有一个像马状的模糊石雕,旁边的介绍牌上称此石雕叫“石犼”,说明文字称这件石犼发现在梅氏故居遗址,本是放在门前用作拴马和跨马,同时也用来辟邪:“此物为千年梅氏历史的见证。”

巨大的石犼

能偶然看到梅尧臣家的故物,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不过这件石犼十分高大,我觉得上下马并不那么方便,更何况从制式上看,这应当是汉代的物件,也许当年梅尧臣从别处搬了一个放到了他家的门口,但他家那么穷,为什么还要搬来这么大的一个物体呢?更何况那时又没有起重机,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到家门口,恐怕不是件容易事。

一字排开的九同碑

九同碑上大字双勾

在广场旁边还一字排开并列着九块碑,介绍牌称这叫“九同碑”。对于此碑的来由,旁边的介绍牌上写到;“梅氏文风昌盛,柏山遗址被视为风水祥瑞之地,虽历代官府饬令保护,盗葬时有发生。清道光十八年冬至,梅氏三望,族人公议,在总祠会庆堂后开挖吉穴九眼,迁葬先祖遗骸,并刻新会庆堂碑文以纪其事。九块相同的墓碑寄寓着文运,遂成了后世的胜景。”此碑颇有特色,虽然碑石质量一般,然而上面的文字却是用双勾。

双母墓

墓前供着一个桔子

在公园内还看到了双母墓,旁边的说明牌上说,这两座墓是梅尧臣的嫡母束氏和庶母张氏,墓为梅尧臣所修。然而眼前所见,墓冢很小,为近年新修建者。

梅尧臣墓园

梅尧臣应当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

墓的旁边则为都官墓,这就是梅尧臣的墓。虽然都官是梅尧臣当年的官名,按照《六一诗话》上的记载,他并不愿意别人这么称呼他:“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坐客皆惊。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圣俞病卒。余为序其诗为《宛陵集》,而今人但谓之‘梅都官诗’。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

周边已经高楼林立

原来唐末的郑谷被称为郑都官,郑谷的诗特别通俗,故后人将郑的诗用来教小孩儿,而梅尧臣到晚年也任都官。某天,欧阳修请梅和刘原父到家中来喝酒,这位刘调笑说:梅兄的官位做到都官就做到头了。刘的话让在座者都吃了一惊,刘马上解释说:以前有个郑都官,而今有个梅都官。梅闻此很不高兴,但此后不久,梅果真去世了,于是欧阳修感叹说:本来是一句戏语,没想到一语成谶了。

一抔黄土

而今梅的墓前大大地写着“都官墓”,不知他在地下有着何等的不乐意。而今他的墓只是小小的一抔黄土,这跟他的英名有些不匹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溪公园与宣城梅氏
《宛陵集 》简介
梅尧臣:北宋诗坛,开山祖师
天圣、明道间欧阳修洛阳交游考述
周宗奇说|在山西做过官的范仲淹,曾写过一篇《灵乌赋》,其中有这样一句不朽名言
梅尧臣:被严重低估的宋代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