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3,这对农民夫妇拍的片子爆火,你还不知道?
有部电影探长惦记了好久,因为它的口碑实在是太太太好了!
烂番茄媒体评价开局100%,至今稳定在91%。
观众口碑一解禁,新鲜度更是高达96%。
不管是媒体还是观众,评价都非常一致:
“出人意料的治愈和感动”、“真正的精神食粮”。
真正的精神食粮——《波士顿环球报》
由于成本不高,没人发行,开始它只在一些电影节上放映。
然而它只要报名,就必拿奖,这些国际奖项被它横扫一片:
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奖——观众奖
博尔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加斯帕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哈特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提名
……(一共11项大奖及8项提名)

这是一部关于农场的纪录片,它更是探长看过的最好看的纪录片之一。
这部电影就是由一对夫妇,耗时7年拍摄的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
《最大的小小农场》
The Biggest Little Farm
2019.5.10
2011年,约翰John和莫莉Molly突然一起辞掉了工作。
要知道,他俩本来都有着稳定的工作——约翰是一名摄像师,专门拍摄野生动物;莫莉则是个私家厨师和美食博主。
他们选择告别原本安逸的生活,只因为两个承诺。
在决定厮守终身的时候,他们就互相承诺:要一起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结婚后他们遇到了一只叫陶德Todd的狗狗。
陶德当时和另外200多只狗关在一起,如果没有人领养,它们很可能会被安乐死。
约翰和莫莉都被陶德特殊的眼神吸引,他们收养了陶德并承诺:他们的家将是陶德最后一个家。

但在出租的公寓里,陶德的叫声总是引来“扰民”的投诉,两人甚至因此被房东驱逐。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想法让他们看到希望。
这个想法也一直是莫莉的梦想——开一个农场。

但莫莉想开的这个农场有些非比寻常。

这个农场里,不仅要有动物,还要有果园和花园,而且要品种多样——鸡鸭鹅牛羊狗猫猪,桃树杏树苹果树油桃樱桃番石榴……
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亲戚朋友时,得到的反馈只有嘲笑。
因为这个农场“太梦幻”、“太童话”,只可能在儿童图画书里才有,现实中不可能出现。
大多人可能就此放弃,但不甘于现实的约翰和莫莉却认真地起草了“商业计划书”

不知道是不是陶德带来了好运,他们找到了投资人。

他们终于拥有了一块占地1200亩(80万平方米,约112个足球场)的农场——杏花巷农场(Apricot Lane Farm)。


但这也让他们看清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这里根本就不是个农场,而是一片巨大的荒地。
不仅如此,农场周围也是一片荒芜。
隔壁日产200万枚鸡蛋的场舍早已废弃。

另一边全是散乱的蜂箱,蜂箱里的蜜蜂早就全部死掉。

而最可怕的还不是邻居们的纷纷逃离,而是他们选择放弃的原因——

这片土地已经毫无生机。

农药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土壤里的生命,雨水将暴露的土壤冲走,只留下死寂又坚硬的泥土。
一铁锹下去,都铲不过3厘米。


尽管如此,约翰和莫莉都不想继续做传统的农场。单一种植,施肥打药,那不是他们的梦想。
而当其他农场主听了他俩的想法后,评价只有三个字:你们怕是疯(智)了(障)~吧?

约翰和莫莉差点向现实低头,幸好他们找到了一个“扫地僧”一样的绝世高人——艾伦Alan。
艾伦是个实战专家,而他也崇尚打造多样性的生态农场。

第一天,艾伦穿着个亚麻衫,拖着双凉鞋就来了。
考察完环境后,艾伦说了三个字:烧了它。
艾伦要让这片贫瘠的土地起死回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复活”土壤。
约翰和莫莉按照艾伦的指导打造了一个非常高级和先进的大型粪便收集室。

他们要在这里堆肥,制造出天然的土壤肥料。
接着他们浇灌了土地,洒下鱼苗,种植树木。

有了微生物和鲜活的生命,这个死气沉沉的农场这才有了点生气。
但这时,刚刚过去6个月,他们就已经用完了一整年的预算。



然而此时,他们的进程才刚刚到艾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多样性。
其实莫莉童话般的梦想和艾伦的理念不谋而合:
莫莉想要各种动物各种植物和睦共处,艾伦想要尽可能的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通过最高级别的生物多样性来寻求稳定和平衡。
为此,他们尽可能多的让这个农场充满生命。
在动物方面,他们找来了鸡鸭牛羊猪马兔,甚至通过拍卖搞来了公牛。

在植物方面,他们开辟了果园和花园,而每个院子里都有多种植物。
桃树,杏树,葡萄树,油桃树,石榴树……一切就像莫莉梦想中的那样。
一般来说,一块农场种植三四种果树就已经很多了,而约翰和莫莉的农场里光核果类果树就超过75种。
当他们基本完工,整个农场已经有了超过200种动植物。
如此多品种,如此复杂的操作,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有病。


原本荒芜芜秽的农场终于焕发了生机,草地里有羊,池塘中有鸭,小树上有鸟,花丛间有蝶。
牛哞青草中,鸡鸣桑树颠。
甚至在约翰和莫莉的客厅和办公室里,都时常有鸭子和羊来做客。
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隔壁早已绝迹的蜜蜂循着花香也飞了回来。
除此之外,他们还吸引来了一些不速之客,甚至还有许多珍惜的野生动物。
然而好景不长,欣欣向荣的农场迅速出现问题。
为了巩固土壤种植的植被疯狂地生长,已经严重影响果树。
约翰和莫莉设想的农场里绝不会出现任何农药,更别说除草剂,但这也让他们挠破了头。
而规划好一切的艾伦丝毫不慌,他只说了两个字:放羊!
看见满园茂盛的杂草,这群羊可是撒了欢,它们的除草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
更出乎意料的是,羊儿们边嗨边拉羊屎蛋,而它们的粪便恰恰成为果树天然的肥料。
植被乱生的问题被完美的解决,但夫妻两人还没来得及高兴,爱穿亚麻衫的高人艾伦就忽然毫无征兆地谢场。
第二年,艾伦因为癌症,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整个杏花巷农场仿佛失去了靠山。
而对于约翰和莫莉,他们还没能完全理解艾伦的构想。
比如艾伦说过,当所有动植物的需求达到平衡,如此复杂的生态系统最终会化繁为简,它将自我调节,自我运作,而你们也将不再是孤军奋战。
但到了第三年,夫妻两人看到的,却是更加棘手的问题。
禽类吸引来了野狼,有时它们一天就能杀掉30只鸡或鸭子。
约翰和莫莉不设陷阱,不用毒药,更不用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禽类越来越少。
成熟的水果吸引来了各种鸟类,这造成他们损失掉70%的产量。
就连果园的工人都说:果园完全就是在喂鸟。


果园里蜗牛泛滥,它们啃食树叶,侵蚀树皮,果树大幅减产,而菜叶上还有数不清的蚜虫。
因为不用农药,约翰和莫莉只能高价雇人手动清理。

土地里,地鼠大量繁殖,打的满地是洞,而且它们还在地下啃食树根。
约翰雇了3个人专门抓地鼠,他们一个月能抓900只,但他们3个人一年的人工成本就高达10万美元。

两人虽然在纪录片中没有提,但在采访时,他们总是说道:
第三年和第四年他们几乎绝望,约翰开始怀疑他们是否正走向一个不可挽回的深渊。

更糟糕的是第五年,这一年加利福尼亚州迎来大规模降水。
泛滥的雨水引发浩劫,再次将珍贵的表层土壤带走,这里的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但约翰和莫莉的杏花巷农场却是例外。
正是因为他们种植了多种多样的树木,再加上他们特意种下的烦人的杂草植被,使得农场的土壤像牢固的海绵。
富含养分的土壤不但没有被冲走,反而蓄下了1亿加仑的地下水。
雨水过后,农场似乎焕然一新,更加生机勃勃。
约翰也终于开始理解艾伦所说的“生命之网”。
约翰开始回想艾伦曾经说过的每一句话。
他也开始停下脚步,观察农场,试图去理解大自然的运作。
羊吃草,鸭子吃蜗牛。
约翰把鸭子放进果园,仅一个季度,它们就消灭掉9万只蜗牛。
和羊一样,鸭子顺道拉出的屎,成为果树的养料。

接着,约翰把养的狗子放进了羊群,野狼不再放肆。

禽类的伤亡数量大幅减少。
而菜地里,菜叶里的蚜虫吸引来了七星瓢虫,它们天生就是捕杀蚜虫的好手。
蚜虫越多,瓢虫也越多,最终,它们达到一个奇妙的平衡。
被水果养肥的鸟群吸引来了猎鹰,它们抓起鸟来轻而易举。


讨厌的地鼠引来了猫头鹰,80多只猫头鹰就猎杀掉约1万5千只地鼠。
而且,地面上,蛇、獾、鼬甚至野狼也加入了捕杀地鼠的行列。

约翰从未想到有一天他会觉得野狼数量太少。

而至于被天敌压制的地鼠,它们松动土壤,为土壤注入空气的的益处也和它们带来的危害平衡。
约翰终于明白,艾伦曾经说过的“你们将不再会是孤军奋战”
他也终于领悟了“自然”处理问题的方式。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本质属性,天然的食物链,让各个物种的数量都达到微妙又完美的平衡。

土壤养活了树木,树木养活了昆虫,昆虫成为鸡鸭的食物,鸡鸭的粪便又营养了土壤……


生命和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

每一个生命,在这个动态的平衡中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这些生命又一起构成一个完美的生命之网。
这些生命,如同点缀了黑夜的繁星,若隐若现。
密密麻麻的星星交相辉映,交织出宇宙中斑斓瑰丽的图景。
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一起让星空变得璀璨而伟大。
而我们的地球也不过是这浩瀚星空中的一颗行星,我们人类也不过是生命之网上的一点。
在这个巨大的生命之网中,每种生物,每个生命,其实都是在周而复始地转化循环,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生命之环。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7年过去后,约翰和莫莉的杏花巷农场终于形成完美的生命之网。
这一切都像莫莉曾经“幻想”的那样美好。
但事实上,接近杏花巷农场这样的生态农场在全球农业中占的比例不到1%。
这种“生态农业”目前尚未成熟,它的成本往往比传统农业要高出30%。
但相应的,它所产出的果蔬更加有机健康,价格也更贵,而这种农业对自然环境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图片来自杏花巷农场Facebook
杏花巷农场的成功也并不是约翰和莫莉两人的功劳。

在农场里还有一群喜欢动物,热爱自然的人们在工作。

图片来自杏花巷农场Facebook

他们有时一周工作7天,披星戴月,但他们却都乐此不疲。
因为这种和谐恬适的生活,有时相比于纷繁嘈杂的都市,相比于匆忙的人群和发烫的手机,更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图片来自杏花巷农场官方Twitter
从现实到梦想,从封闭冰冷的办公室到开放温暖的农场,约翰和莫莉终于活在了让人羡慕的童话世界里。

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只为欣赏一番天然和煦的景象。

图片来自官方Twitter

那只叫做陶德的狗子最后在农场安详的去世,这里成为它最后也是最温馨的家。

当他在1200亩的家里疯狂飞奔的时候,它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狗。

图片来自官方Twitter

约翰和莫莉在接受采访时,有人问道,现在再看当初的坚持,有什么感想?

图片来自官方Facebook
莫莉说:虽然这7年的2500多天里,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吃了很多苦,但每一天我都过得非常开心。
因为这样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意义。


PS:相比于纪录片,探长只讲出了十分之一的美好,而且还略去了很多内容,比如母猪Emma的故事和加利福尼亚大火。希望大家能够亲自观赏影片,体验其中的美好。
参考资料:
1. From Film to Farm: Meet the Keepers of Apricot Lane Farms
2. Q&A fro The Biggest Little Farm with John & Molly Chester 2018
3. Organic Food-Hyer or Hope?DW Documentary

(最大的小小农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9.2!美版「李子柒」的田园生活,用10年治愈无数人....
豆瓣9.3,历经10年拍摄,每一帧都美好得不像真的
打理你的园子
豆瓣9.1,但我要给每个「反派」打满分
美版“李子柒”!这对夫妻打造1200亩生态农场,让无数人膜拜!
豆瓣9.0,美国版的“桃花源、创世纪”!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