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皇宫缉熙殿藏书《文苑英华》保存至今的故事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原宋宫缉熙殿的《文苑英华》并非原来的整部书,而是该书的二三一卷至二四〇卷及二五一卷至二六〇卷、二九一卷至三〇〇卷、六一〇卷至七〇〇卷,这是个残本,仅是原来全书的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其中也有故事。这些书上都钤有“内殿文玺”“御府图书”“缉熙殿书籍印”等三印,证明是杭州宋宫缉熙殿的原藏,国家图书馆著录称“宋刻宋印,开本宏朗,流传至罕……封里有‘景定元年十月,装褙臣王润照管讫’一行字样,其重要价值在于保留了宋代原装,书上有装褙臣姓名的仅此一见。”宋板书如今已十分稀见,而此书竟还是宋代原装,从中透露了多少宋板书的信息!

《文苑英华》



这部《文苑英华》的宋宫缉熙殿藏书的故事,开头一部分和《洪范政鉴》相同,宋亡后被运到元大都藏于元宫大内,后徐达破元都,又一块儿被运到南京朱元璋的大内宫中。不同的是,《洪范政鉴》留在了朱元璋的读书处“大本堂”,而《文苑英华》这部几百卷的大书,则分赐给了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也可能赐给一个儿子后来散失了。

朱元璋画像

据《明史》所载,朱元璋建立大明皇朝后,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朱元璋虽是第一次当皇帝,可他懂得其余的儿子都有想当皇帝的心思,将来不免为争帝位而骨肉相残,他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其余的儿子封为藩王,分到各地去“夹辅皇室”。他的儿子们被封到各地做藩王后,离京前老朱必赐给他们一批书籍,那时,宋元两代皇宫里的书都集中在明宫内,朱元璋就拿出来分赐给他们,这可都是宋元旧板书,价值是很高的。每个儿子封藩王到外地,老朱除了赐给儿子们宫中的宋元古籍外,还赐给他们词曲 1700 本。所以藩王除了种种特权外,几乎都成了明代的藏书家,这在中国藏书史上是个特殊的例子。
回过头来,说南宋缉熙殿旧藏的《文苑英华》这部大书。现在保存在国家图书馆这部残本,除了宋代缉熙殿的藏书印以外,还有三印,即是“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这些印章是晋庄王朱㭎的藏书印。朱㭎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晋王就藩太原府。晋藩的藏书印有“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国奎章”“道济书府”“晋府书画之印”等等,两相对照可证明宋宫缉熙殿旧藏的《文苑英华》是在明初朱元璋赐给了他的三儿子朱㭎。这样原藏南京的《文苑英华》也就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山西太原,一住就是近三百年。

《文苑英华》内页


到了清初,犹如众流归海,晋庄王朱㭎藩府里的藏书又回到了北京清宫,《文苑英华》当然也在其中。清代的帝王,多爱读书,尤以乾隆皇帝更为出名,清宫中有个天禄琳琅的藏书处,就是这位皇帝的读书藏书之所,从于敏中的《天禄琳琅书目》和彭元瑞的《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可以看到,这个贮藏着宋元明三朝古籍的藏书处,藏有晋王朱㭎藩府的书很多。到了宣统年间,清宫内阁大库的藏书流出,傅增湘先生曾言,“嗣于京师图书馆见宋刊本(《文苑英华》)一百卷,为内阁大库旧物”,又说:“此亦内阁所储,宣统元年清查时流出于外。”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

如今《文苑英华》这部南宋皇宫缉熙殿的旧藏离开杭州近 750 年了,我在想,它与另一本南宋皇宫缉熙殿的旧藏《洪范政鉴》何时请回杭州,让我们杭州人在家门口看看?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杭州文史研究会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苑英华一千卷 宋嘉泰元年(1201)至四年(1204)周必大刻本
明天启年刻本《齐赏斋广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朱元璋赐徐达一座王府,为什么徐达却拒绝让儿子搬进去?
朱元璋赏赐大臣两个宫女,大臣得知后,挥刀自宫,主动做了太监
《全唐文》及其拾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