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理记】吴澄:理在其中,元不相离(上)
吴澄为元代三大儒之一,《宋元学案》中称:“有元之学者,鲁斋(许衡)、静修(刘因)、草庐(吴澄)三人而已。”而在元代当朝,吴澄更多者是跟许衡并称。吴澄去世后,皇帝命令揭傒斯给他写了神道碑,文中有这样的评语:“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许衡,南有吴澄。所以恢宏至道,润色鸿业,有以知斯文未丧,景运方兴。”

关于吴澄幼年学习的情况,他在《草庐吴先生辑粹》中自称:“澄生廿有二年。五岁读书,七岁而能声对,九岁而能诗赋,十有三岁而应举之文尽通,自以为所学止于是矣,于是始欲息乎其所已学,以勤乎其所未学。日取《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读之,而以濂、洛、关、闽诸君之说参焉,其大本大原固已异。”看来他年轻之时也是首先学习诗词曲赋,但他觉得那些书读来不过瘾,而后就读到了《四书》,于是终于让他明白了理学是怎样的一个体系。尤其当他读到了朱熹的《大学章句》,他对这本书特别喜欢,每天清晨起来,他都经朗诵这部书二十遍。这样的举措他竟然坚持了三年。

在他16岁时,他的祖父吴铎到抚州参加乡试,吴澄也随同前往,他在这里结识了临汝书院山长程若庸,这件事对吴澄很重要,因为程若庸是朱熹的三传弟子,因为程若庸的老师是饶鲁,而饶的老师是黄榦,黄榦又是朱子的正传,吴澄拜程若庸为师,吴澄就成为了朱熹的四传弟子。

能够得到这样的正传,吴澄也很是欣喜,于是他以复兴理学为己任,在他19岁那年,他做了份《道统图》,他在文中称:“道之大原出于天,……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道之亨也;洙泗邹鲁,道之利也;濂洛关闽,道之贞也。分而言之,羲皇则上古其元乎;尧舜其亨;禹汤其利;而文武周公其贞也。夫子其中古之元乎,颜曾其亨,子思其利,而孟子其贞也。至于周子,则我朝之元也;程张,则我朝之亨也;朱子,则我朝之利也,然则孰为我朝之贞乎哉?未有也。然则其责可以终无所归哉?”

吴澄根据《易经》中的元、亨、利、贞作为排列道统的不同阶段,他首先把道统分为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再用元、亨、利、贞来分节,尧舜之前是元,尧舜是亨,孔子是利,周敦颐、二程、张载、朱子是贞。以上是吴澄说出的总论。

而按照三个历史阶段做出的分论则为——上古时期:羲皇是元,尧舜是亨,禹汤是利,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是贞;中古时期:孔子为元,颜子、曾子为亨,子思为利,孟子为贞;近古时期:周敦颐为元,二程、张载为亨,朱熹为利,而最后一位的贞,吴澄却说没有。很显然,他认为理学到了本朝的贞是虚位以待,而其潜台词恐怕是除了自己,没人能任此位。

吴澄撰《仪礼逸经传》民国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张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书牌

吴澄撰《仪礼逸经传》民国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张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卷首


由这段叙述可知,吴澄把自己视之为自朱子以来理学的正统传承人,然而未曾想到的是,因为他观念的不纯正,他在朝中为此受到了打击。
元至大元年,吴澄被任命为国子监丞,他上任之后就对国子监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他的改革遭到了国子监内很多人的反对,原因是吴澄在国子监的讲演中表扬了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朱子道问学工夫多,陆子静却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弊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果如陆子静所言矣。今学者当以尊德性为本,庶几得之。”

在这里,吴澄将陆九渊与朱熹并提,同时他强调朱、陆两家的观念比较滞后,而陆的所言似乎更利于教学。在此之前,元代国子监的兴起跟许衡有很大关系,许去世后,在国子监内任职的官员大多是许衡的弟子,而吴澄的言论显然要变革许当年制定下来的章程,吴的做法引起了这些人的坚决反对,所以他在国子监任职两年多后就辞职返乡了。

那么,吴澄的观念究竟是朱学还是陆学呢?对于这一点,后世有着广泛的争论,吴立群先生在《吴澄理学思想研究》一书中对此问题总结出四个说法,第一是“和会朱陆”,这种观点认为吴澄是融合了朱、陆两家的观念,持这种观点者有日本学者福田殖;第二种观点则是认为吴澄“宗陆背朱”,文中引用了侯外庐等在《宋明理学史》中的说法:“在饶鲁之后,其学传至吴澄。吴澄在‘和会朱陆’中,比起饶鲁来说,走得更远一些,以至有‘宗陆背朱’之嫌。”;而第三种观点则是“宗朱兼陆”,徐远和在《理学与元代社会》一书中说:“从总体上说,吴澄宗朱兼陆,不私一家,不失大家风范。”;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吴澄是“后朱子学”,持这种观点者有方旭东,其在《吴澄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称:“在心性方面,吴澄有关性情的看法也浸透了程朱的性体情用思想。”

究竟哪种观点更接近正确呢?吴立群在该书中做出了三方面的结论,首先说吴澄是朱熹的嫡传,这就源于前面所谈的朱熹四传后到了吴澄这里,而吴澄自己也以此自居,并且到了他的晚年,他认为自己的长相越来越像朱熹,他在60岁时请本乡的刘寿翁给自己画了幅画像,他给这幅画像题了这样一段文字:“里人刘寿翁为予写真,见之者咸曰:‘此朱夫子像也。’其有若之似欤?抑阳虎之似欤?予为此想,识者鉴焉。草庐六十翁始生之日题。”

看来不少人都夸赞这幅画像特别像朱子,而吴澄在题语中还希望自己不但长得像朱子,同时还能继承朱子所传下来的道统,可见他对朱子有着特别高的崇敬之心。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理学观念得自程若庸,而程又是饶鲁的弟子,其实到了饶这里,程朱理学的观念就已经不纯正,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引用了其他人对饶鲁的评价:“双峰亦勉斋之一支也,累传而得草庐,说者谓双峰晚年多不同于朱子,以此诋之。”

而全祖望也在该书中的《双峰学案》中说了这样一段话:“草庐尝曰:‘朱子《中庸章句》、《或问》,择之精、语之详矣。惟精也,精之又精,邻于巧;惟详也,详之又详,流于多。其浑然者,巧则裂;其粲然者,多则惑。澄少读《中庸》,不无一二与朱子异。后观饶伯舆父所见亦然,恨生晚,不获就正之。’则双峰盖亦不尽同于朱子者。”看来,从饶鲁那里就已经改变了朱子的一些观念。这样递传下来,到了吴澄时,当然他的所学也就不是程朱的正统。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吴澄对陆九渊也特别推崇,因此,吴立群在其专著中把这一些的题目写成“私淑象山”。

吴澄参阅《通鉴揽要前编》二卷,清乾隆二十五年飞鸿堂刻巾箱本


其实从吴澄说过的话来看,他对陆九渊的夸赞甚至超过了朱熹:“呜呼!道在天地间,今古如一,人人同得。……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先生之语如震雷敬霆。虽百数十年之后,有如亲见亲闻也。……呜呼!居之相近若是,其甚也,世之相去若是,其未远也。可不自愧、自惕而自奋与?勿徒以先生之学付之于其言也。”(《象山先生语录序》)

吴澄把陆九渊的心学视之为青天白日,他的这种极端夸赞在朱子之学一统天下的元代,当然会受到太多人的指责。面对这些指责,吴澄不以为然:“朱子之教人也,必先之读书讲学,陆子之教人也,必使之真知实践。读书讲学者,固以为真知实践之地;真知实践者,亦必自读书讲学而入。二师之为教,一也。”(《送陈洪范序》)

吴澄说,朱子教学首先是让人读书,而陆子的教学则是先让人实践,而读书与实践其实都对读书人有用,并且各有各的好处,所以他认为朱学与陆学其实没什么区别。同时,吴立群又认为吴澄的思想也“远契邵、周、程”。吴澄把这么多的观念融合在一起,因此吴立群将吴澄的学术观总结为:“吴澄治学已突破门户之藩篱,其学术倾向非师承可以范围。以朱学、陆学或和会朱陆看待其学术思想,是无法理解其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的。”

但是方旭东先生则认为吴澄的思想还是更接近于朱熹,他在《吴澄评传》一书中总结到:“总的来看,吴澄的思想学术,受朱熹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主观上吴澄也一再以接续朱熹之学自任。可贵的是,吴澄并不株守朱学门户。事实上,吴澄广泛吸收了宋儒的其他思想遗产,并加以个人的综合与发展。”而汤一介等主编的《中国儒学史》中也有这样的认定:“就气象风格而论,吴澄终是近朱熹,偏于戒慎一路。”

虽然如此,其实吴澄也有着自己的心学观,但他所认定的心学,应该是广义上的说法。一般而言,心学都是指陆九渊所强调的一种思想方式,而吴澄则认为,从尧舜开始一直到周敦颐、二程等都有心学观念,他在《仙城本心楼记》中说:“以心为学,非特陆子为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颜、曾、思、孟,以逮邵、周、张、程诸子,盖莫不然。故独指陆子之学为本心学者,非知圣人之道也。”

那么,吴澄所说的心学究竟是怎样的概念呢?他在《王学心字说》中总结到:“邵子曰‘心为太极’,周子曰‘纯心要矣’,张子曰‘心清时,视明听聪,自然恭谨,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谨’,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入身来’。”

吴澄撰《道德真经注》清咸丰三年至五年南海伍氏刻本,书牌

吴澄撰《道德真经注》清咸丰三年至五年南海伍氏刻本,序言

吴澄撰《道德真经注》清咸丰三年至五年南海伍氏刻本,卷首


吴澄在这里总结出了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的说法,他想以此来证明程朱理学的这些正统人物,其实都说过心。然而细品这些人的所言,其实他们所说的心跟陆九渊所强调的观念,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而对于吴澄的这个总结,方旭东在《吴澄评传》中做出了如下的评价:“本来,心性论是宋代儒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南宋以来,渐渐形成一种倾向,即把陆九渊之学专门称为心学或本心学,且毫不客气地指摘其与禅学相通,连带之下,一般人往往讳言宋儒之心说。吴澄所做工作正是拔除此流俗之见,使被遮蔽的宋代心学重放光芒。他既肯定孟子学为‘陆学之所从出’,同时又认为邵、张、周、程‘皆得孟子之正传者也’。”

也正因如此,吴澄也有着自己的理气论,比如他认为宇宙的形成是阴阳两气交合的结果:“天地之初,混沌鸿蒙,清浊未判,莽莽荡荡,但一气尔。及其久也,其运转于外者渐渐轻清,凝聚于中者渐渐重浊,轻清者积气成象而为天,重浊者积块成形而为地,天之成象者日月星辰也,地之成形者水火土石也。”

他的这种说法显然是受了邵雍思想的影响,而他同时还认为人与自然都有着相对应之处:“人禀气于天,赋形于地。耳目口鼻为首,犹天之日月星辰也;脉髓骨肉为身,犹地之水火土石也。心胆脾肾四脏属天,肺肝胃膀胱四脏属地。指节十二,合之二十四,有天之象焉;掌文后高前下,山峙水流,有地之法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教书匠一生做一件事,感动元朝皇帝,直接赐一等谥号“文正”
吴澄会通朱陆的原因探析
元明时期,朱子学是如何一步步萎缩,被心学打败的?
礼学师儒 吴澄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吴澄:傲立在蒙元的潇逸儒者(2)
李秋丽:元代易学史·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