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等一回——醉美雷峰塔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是指雷峰塔景区。不过自1924年倒塌后,就空有其名了。鲁迅先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

我小的时候曾想去山上看看,但那时是军事禁区,有部队在上面,山路都被铁丝网拦着,所以只好作罢。
 
虽说雷峰塔已经重建了多年,但我却一直没有登塔过,主要是嫌门票贵,而且不能用公园卡打折, 四月末我终于下定决心上去看看,于是就有了这篇游记。


先上一张雷峰塔的夜景照,拍摄地点“闻莺阁”。

雷峰塔与净慈寺遥遥相望,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雷峰塔与净慈寺之间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放生池。
放生池里原来只有些鱼,乌龟和甲鱼,如今添了几只鸭子,热闹了不少。

春江水暖鸭先知


放生池假山上一排龟鳖和鸭子正在晒日光浴,真是悠闲惬意啊。

都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只王八是我见过最大的,100岁了有没有?


放生池外的南无阿弥陀佛墙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意思是:我愿意接受无量光,我愿意接受无量智慧,我愿意接受无量长寿。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这是“夕照毓秀”墙,在“南无阿弥陀佛”的背面

雷峰塔景区的游客人山人海,为了拍这张照片我等了好久,最后还是有一位拿着自拍神器的美女闯进了镜头。

这是雷峰塔重修记照壁,位于入口的左侧。

这是雷峰塔的入口

这是雷峰塔的入口,里面的保安措施与地铁是一样的,不仅随身的包包要过安检,人也要被仪器扫一遍。
这是雷峰塔下的游客中心,游人可以在里面小憩。


终于见到雷峰塔的庐山真面目了,新建的雷峰塔是由被誉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的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这位大师在河坊街上有一个专门的铜制品展示厅。
新修的雷峰塔比较现代化,中间是自动扶梯可以上坡,两边是楼梯,随游客选择。

雷峰塔的对面就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的净慈寺,也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所在地。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其中济公活佛最为著名。
 
杨万里有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每个中学生都学过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然这里是没有荷花的,要看荷花最好的地方是曲院风荷。

在上雷峰塔前,我先去后山转了一圈,后山的景点主要有状元台,听音台,夕照亭等。
 
这是状元台,许仙和白娘子的孩子许梦蛟高中状元后,便来到塔下筑台拜告母亲。

当然这状元台是后来修建的。

台上的龙纹石刻,很霸气


夕照亭
是雷峰塔景区后山上的照亭,里面有乾隆的御碑。

夕照亭两侧各有一个狮子雕像,这只狮子爪子里的是绣球,应该是雄狮。

这只狮子爪子里的是小狮子,应该是雌狮无疑了。

夕照亭前的“西湖十景——雷峰夕照”石碑,2013年立。

这是夕照亭附近的院落遗址

主要是建筑墙基遗构,也就是说以前这里都是有古建筑的,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中国虽然是有着数千年悠久文明的古国,但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却保护不足。

这些消失了的古建筑如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块块的墓地,寂静无声------

“雷峰夕照”御碑
这是乾隆写的“雷峰夕照”御碑,据说是文物。


御碑的背面是乾隆题写的诗,别说乾隆的字写的还真不错,秀丽妩媚。清朝皇帝虽是满人,但深受汉文化影响,而乾隆的书法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由于他的老师是师从董其昌,所以其书法风格也颇有董其昌的神韵。



游览完后山,继续雷峰塔之行。
 
我跟在一对情侣后面,沿着自动扶梯而上,雷峰塔在眼前显得越来越宏伟壮丽,气宇轩昂。


雷峰塔外观五层,不过第一层其实分为上下两部分,为原已经倒塌的雷峰塔遗址保护层。

走向原雷峰塔遗址,只见满目的断壁残垣,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一千年。

最里面的就是地宫口,2001年开启挖掘工作时,有多达60多件的宝物出土,虽然比不上法门寺地宫,但也堪称精美绝伦的国宝级文物。

遗迹上堆积了大量的硬币纸币,很奇怪为什么游客要把钱扔进去,生生的把遗迹变成了许愿池。

牌子下的方形石就是柱顶石。

遗迹四周设有护栏,游客可以环绕四周,全景式的观赏一千多年前的古塔残貌。

室内的灯光照亮了古塔的一段台阶,自公元977年建塔之日起,宋元明清民国,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古人曾经沿着这段台阶登塔留影,历史的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了,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古人距离是那样的近。


吴越忠懿王钱俶刻像
这是吴越忠懿王钱俶刻像,看面相很和善的样子。传说雷峰塔为钱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其人好吟咏,今存一首“宫中作”。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
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这是雷峰塔遗址平面图,边上的方框是柱顶石,地宫在正中心处。

这是民国时期拍摄的雷峰塔倒塌前的照片,真是千疮百孔,犹如历经风霜的古稀老人。

这是民国时期拍摄的雷峰塔倒塌前的照片,真是千疮百孔,犹如历经风霜的古稀老人。

边上的是地宫里出土的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保存最好的纯银阿育王塔,历经千年依然光辉夺目。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

这是从雷峰塔地宫中出土的“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图案为凤凰,是五代时期的金银器。

“鎏金铜盘龙柱坐佛像”

这是“鎏金铜盘龙柱坐佛像”,也是地宫中的文物之一,保存非常完好,比较特别的是连接莲花座和佛像的盘龙造型,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经卷和“礼佛图”

这幅经卷和“礼佛图”不是地宫中的文物,而是来自倒塌后的顶层藏经砖中。另外它也不是手书的,是雕版印刷的。

“纯银阿育王塔”

这便是地宫中的国宝级文物“纯银阿育王塔”,高35.6厘米,塔身内藏有奉安“佛螺髻发”的黄金棺。


遗迹保护层之上有两种途径登塔,一是排队乘电梯 ,二是登楼梯。据说新塔的每一层都有壁画,雕刻等大型场景展览,为了节约时间,我选择了走楼梯,登塔的时候心里对这些壁画充满着好奇。
雷峰塔的第二层是8个巨幅黄阳木雕画

雷峰塔的第二层是8个巨幅黄阳木雕画,分别为“盛会思凡”,“雨中借伞”,“端午现行”,“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囚禁塔内”,“破塔团圆”。

每幅人物各异,表情生动,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很多游客争相拍照留影。

为了完整的拍下木雕,我等了许久,这是其中的一幅“雨中借伞”。

雷峰塔的第三层是反映盛唐时期的油画

雷峰塔的第三层是反映盛唐时期的油画,色彩鲜艳,只是摆放的位置有点高,要仰头拍才行。

雷峰塔顶层的图案

这是雷峰塔顶层的图案,一冲眼还以为是千百个小佛像,其实全是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图像。
雷峰塔上的风铃

这是雷峰塔上的风铃,大风起时发出悦耳的铃声,与净慈寺的南屏晚钟遥相呼应。


雷峰塔位于约48米高的夕照山上,而塔身高70米,加在一起接近120米,因此从雷峰塔上往下看,别有一番风景。
是从塔顶往下看的台基模样。
 
雷峰塔的台基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四周是汉白玉雕刻的石栏杆。

这是绿叶掩映下的“夕照毓秀“墙。



中国古代的四大爱情神话传说有两个与杭州有关。其中之一的《白蛇传》中提到法海用雷峰塔镇压了白娘子,因此雷峰塔得以声名远扬。

这是雷峰塔边的另一座小塔。

从雷峰塔上远眺净慈寺,鸟鸣山幽,古刹庄严。

传说净慈寺被大火所毁,方丈急求济公筹措建寺木料,济公施展神通,将木头从钱塘江运到寺里的井中,现在里面还有一个“神运井”。


雷峰塔下正在兴建的一处仿古建筑群,尚未完工,现在整个雷峰塔景区占地面积已达8公顷之多。


从雷峰塔上远眺西湖美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禁想起《白蛇传》里的几句唱词: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山边枫叶红似染,
不堪回首忆旧游。

只可惜天空有雾霾,远处朦朦胧胧不甚清晰。

中国的古典爱情故事,绝大多数是悲剧,而许仙和白娘子的结局是大团圆,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女主人公不仅有人间的女神还涉及天上的仙女和阴间的妖魔鬼怪,比如祝英台是美女,七仙女是仙女,白娘子是蛇妖,聂小倩是女鬼。这种文化现象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这样,比如国外的女吸血鬼就很多。
 
是文人们的异想天开还是男人们都很博爱呢?


夕阳西下,从雷峰塔上远望西湖群山,天空云蒸霞蔚。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晚归的小舟。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夜景分外迷人。

夜幕下雷峰塔的匾额,字是启功大师所书。

传说中最后小青打败了法海,救出了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而法海则躲进蟹壳里藏身,白娘子和许仙及他们的孩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当然现实中的雷峰塔下是没有白娘子的,白蛇传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然而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却口口相传,至今魅力不绝。
 
有首歌这样唱到:

是谁在耳边说, 爱我永不变。
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
雨心碎,风流泪,
梦缠绵,情悠远,
西湖的水,我的泪,
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

(完)

致谢:

文章由戴笑地投稿并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攻略之雷峰塔
雷峰夕照景观重现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百年旧照中原汁原味的西湖雷峰夕照
2023春季自驾游 雷峰塔
徒步杭州——雷峰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