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晚年 从修复失牙开始
——— 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葛文章谈老年人口腔修复
┬ 本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尹静记者在活动现场做随机调查葛文章正在进行口腔普查
专家简介
葛文章,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从事口腔修复专业十几年,取得种植牙方面的专利一项,获济南市科技进步奖2次,擅长种植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固定义齿修复。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的第一个老人节。对于老人健康,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葛文章说,健康始于齿;幸福晚年,从修复失牙开始。
重阳节前夕,恰逢爱牙宣传月。记者有幸跟随葛文章主任带领的口腔义诊小分队参与了两场针对老年人的口腔义诊活动,感触良多。
在一次专程为本报位于济南市经七纬五乐龄万家“老年聊吧”200位忠实的老年读者进行的口腔义诊活动中。记者在现场随机做了一个调查:“哪位大爷大妈的牙还没掉?”没人举手。“哪位大爷大妈的牙齿刷牙不出血?”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哪位大爷大妈的牙齿很白很整齐,可以对着我哈哈大笑?”只有两个大爷笑了。
口腔专家们的检查也印证了记者的随机调查结果。专家们通过口腔检查发现,老人们多存在牙齿缺失,口腔不洁,义齿佩戴不合适、牙周疾病等问题。
这恐怕就是我国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口腔现状:牙齿松动脱落,牙龈严重萎缩,连牙根都露出来,一刷牙就出血……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齿缺失已经成了老人“流行病”,86%的65~74岁老年人有牙齿缺失,10%的65~74岁老年人全口无牙。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葛文章忧心忡忡的表示,年至耄耋的时候,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已严重退化,身体更需要补充营养,但此时,用来咀嚼食物的牙齿,却早已“光荣下岗”,让老人们如何保证晚年的生活质量呢?因此———
修好一口烂牙让李伯“因祸得福”
几个月前,75岁的李伯突然发烧39度,不停咳嗽,还伴有胸闷、胸痛。医生仔细检查后诊断,大伯得了肺炎。但令人奇怪的是,致病原因竟然是大伯的一口烂牙。
老伴崔大妈说:“他卫生习惯很差,不爱刷牙,我劝过很多次,但固执的老头子就是听不进去。”
李伯则辩解说:“年纪大了,牙齿掉了好几颗,这么讲究干吗?刷牙多麻烦,吃完饭喝杯茶漱漱口就行。”医生说,李伯得的是吸入性肺炎,开始查不出感染源,后来便怀疑是口腔细菌在作怪。
李伯控制好炎症,慕名来到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找葛文章主任镶牙,葛主任一看,李伯的口腔环境果然很糟糕,三颗龋齿里嵌塞着不少食物残渣,牙齿表面包裹着厚厚的软垢,散发着阵阵口臭。
葛主任在为李伯装假牙前,全面为他清理口腔,对龋齿、牙周炎、松动牙等进行治疗处理。然后才装上了合适的活动假牙。几个月后,李伯终于乐呵起来了,合适的假牙让他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李伯甭提多美了,还自嘲是“因祸得福”,如果没有得肺炎,恐怕自己到现在还不会走进口腔修复科的大门呢。葛文章说,口腔内的细菌,如果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等一起吸入下呼吸道和肺,就会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
有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看小孩嘴里的龋齿有多少、看看老人嘴里的牙齿有多少就知道了。可在我们周围,总是不难找到满口没牙的老人。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从30岁开始直到60岁,平均每3年就掉一颗牙,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缺了10颗牙的笑容步入老年生活的。而世卫组织的要求是“8020”,即理想目标是80岁的老年人至少还拥有20颗能吃能嚼的好牙齿。
中国有一个传统的形容老年人的词——— “老掉牙”,这个词导致我国许多老年人认为年龄大了掉牙是正常的现象,其实牙齿的寿命和我们自己的寿命一样长,老年人如果不得龋病和牙周病完全可以避免“老掉牙”。
人到老年后,由于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都会减退,牙病竟然是老年人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又一大影响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牙齿就像眼睛一样宝贵,缺失了牙齿要尽快修复。
林大妈非要等着牙掉光了才镶牙
林大妈刚满60岁,下牙已经几乎完全脱落,仅剩下左侧3颗大牙也是“摇摇欲坠”和右侧的一个牙根。吃东西十分不方便,她寻思等这几颗牙掉了,干脆满口装一副假牙。
有林大妈这样想法的人周围还真不少,对此葛文章主任遗憾地告诉记者,他所接触的不少老年患者在掉牙后没有及时镶配,觉得人老了能凑合着吃饭就行了,等都掉光了再镶全口的吧。事实上,这是一个很不正确的做法,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缺失会影响牙的咀嚼功能,不少食物可能嚼不烂就咽下去了,长期这样会连累身体的消化系统。尤其是老年人胃肠功能本来就弱,经常接受这些嚼不烂的食物对脆弱的胃肠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牙齿缺失还会造成面部变形,影响发音功能,甚至口腔关节也会受影响而出现疼痛或张不开嘴等症状。所以老年人一旦掉牙应及时修复。
林大妈因为牙痛无奈到济南市口腔医院求诊时,已经很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了,按照传统方法,医生一般会建议林大妈先拔掉剩余的3颗松动牙和残根,然后再镶全口假牙。“但是现在,我们一般都提倡尽量保护患者的真牙。”葛文章说。
葛文章说,对于中老年朋友,牙根的作用不可小视大有妙用,随着口腔修复科学的长足发展,如圆锥型套简冠可摘义齿、精密附着体等,这些残根断齿完全可以得以保存并发挥重要作用。
至于老年人牙齿修复的类型,葛文章介绍说:“目前老年人牙齿修复主要有四种,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和种植修复。固定义齿修复适合缺牙数目少,遗留牙齿条件好的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适合缺牙数目多,遗留牙条件差的老年人,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则是可以让以往只能拔除的牙齿或牙根充分发挥作用,减少卡环或不用卡环以保证美观。种植修复是目前所有修复方法中与天然牙最类似的方法,种植牙号称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这种修复法的优点是舒适,咀嚼效率高而且不需要(除相邻的牙齿。”
何大妈镶完牙脸怎么肿了
73岁的何大妈几年前两颗大牙松动而不得不拔掉,她觉得大牙掉了影响生活,一些喜欢吃的东西都没法吃,便要儿子带她去镶牙。街头牙科诊所的医生当天就给她镶上了。镶完牙后,何大妈又可以吃花生了,心里还暗暗欢喜。
最近,何大妈感觉镶过牙的位置隐隐作痛,最后整个脸都肿起来了,口腔内有异味不说还经常出血,医生检查发现是她镶牙的时候没有先处理之前的牙病且镶牙方法不当造成的。
葛文章主任说,无论是做固定牙还是活动假牙,都要掌握好适应症,何大妈就是医生没有掌握好适应症造成的。他说,对镶固定牙的要求是基牙不能有龋坏、牙周病,且缺牙数目不多。
有些患者经常感到,戴上假牙感到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经检查,这些假牙多属于那些街头游医所做。此类假牙,制作粗劣、设计极不合理,称之为“不良修复”。他们常见的做法是用不锈钢绦缠绕在天然牙(患者的真牙)的牙间隙上,在缺牙处做成“支架”,然后用自凝塑胶敷在缺牙间隙上,稍加修整,待塑胶凝固,打(一下,假牙就算做好了。由于这种假牙不能取下清洗,口腔卫生极差,过不了多久,患者便出现口臭、出血、发炎、溢脓等严重不适感,只有到医院要求取掉假牙。而要取掉这种假牙也并非容易。医生要将填在牙缝中的塑胶及钢绦一点点(掉。
“种”出像真的一样的假牙
今年61岁的王大爷,一直使用镶的假牙,上个月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检查牙齿的时候,葛文章建议她拿掉假牙,重新种植牙齿。“现在不用每天清洗假牙了,也能吃肉了,并且吃饭也感觉喷喷香。”王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临床上像王大爷这样的人很多。过去,受医疗条件和费用的限制,操作简便的活动假牙一直是很多人的首选。然而传统假牙由于缺乏类似原有牙根的有力支撑,所以咀嚼无力,舒适感差,使用麻烦,功能恢复十分有限。经年累月后,还容易容易导致骨骼萎缩,以致原本的假牙不适合。有些人不习惯口中有“异物”的感觉而不愿配戴假牙,因而丧失与友人聚餐闲聊,自在开怀大笑的生活乐趣。
在采访中,葛文章无奈的对记者说,传统镶牙的弊端虽然通过修复科医生日益完美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所弥补,但有些是属于传统技术的固有弊端,非人力所为,所以,他面对很多镶牙后被假牙折(的人,总是无可奈何,留下很多遗憾。
他说,当前,医学科学虽不能让人类再生一副新牙,但利用生物医学、仿生学的原理和方法,成功研制了人工种植牙这种仿生器官。就是在缺牙区的牙槽骨里植入能与骨头相结合的钛金属牙根。与传统活动假牙相比,种植牙根就像盖房子一样打下一个很深厚的基础。稳固结实的种植牙根可以有力支撑日常的咀嚼力,不但恢复咬合功能极佳,而且感觉舒适,保护临牙。
如今,种植牙已经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的首选修复方式,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动义齿的护理方法
安装活动义齿的注意事项
“假牙” 装完就一劳永逸了?这份“使用说明”请收好→​ | 涨知识
老年人装假牙,学会5点才能越戴越健康
老年人如何正确保护牙齿?
【老友问医】别让这些误区 影响你的口腔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