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幅席卷 徕卡M9旁轴数码全国独家评测

全幅席卷 徕卡M9旁轴数码全国独家评测

http://www.fengniao.com CBSi中国·蜂鸟网 【原创】 作者:鱼鱼M 2009年10月12日 06:00   发表评论


  在徕卡诞生之前,人们通常所能够见到的相机多为体积巨大的木质结构机身配以固定镜头,使用巨大的玻璃底片来拍摄。由于相机又笨又重,因此拍摄时还需要一支沉重的三脚架。在那个年代,拍摄一张照片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一张照片的成本也非常的高,距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

  徕卡出生于德国中西部一座名叫WETZLAR的小镇,这里群山环绕,充斥着各种木结构建筑,当然也包括徕兹(LEITZ)公司以及徕卡(Leica)相机。说到徕兹公司就不得不说奥斯卡·巴纳克。也许现在很多人会误认为巴纳克是徕兹公司的创始人。其实,大家都错了,我们应当记住这个名字:恩斯特•徕兹(ERNST LEITZ)。巴纳克从1911年开始任徕兹公司研究部主任,凭借自己对摄影的狂热,手工打造了两台原型徕卡。但直至一战结束以后,徕兹工厂才将A型徕卡(徕卡I型)推向市场,该机装有固定镜头Elmer 50mm F3.5缩头,无测距装置。A型徕卡的寿命只有短短的1年时间,共生产了约800台。在之后的数年先后生产了采用镜间快门的B型徕卡以及可更换镜头的C型徕卡,这三个型号作为徕卡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最后被统称为徕卡I型。



徕卡IIIG旁轴相机

  随后的徕卡II型、徕卡III型作为螺口相机的代表,真正的影响了那几十年的小型相机的发展。徕卡螺口相机在技术上的绝对成熟,将徕卡推向了顶峰。如果说这些都是徕卡相机的古代史,那么徕卡随后的每一步发展开始与现金密切相关了。


徕卡M3旁轴相机

  1954年正值徕卡鼎盛时期,徕卡IIIF将相机的小型化做到了巅峰。此时的徕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良,抛弃了长久以来使用的螺口(L39)改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M卡口,便于摄影师快速、准确的更换镜头。M3也带来了取景方式的变革,启用了Leica M系列上最著名、最重要的装置——联动测距系统。随后的50余年里,徕卡相继推出了M1、M2、M4、M6、M7……等等均源于M3的设计理念。徕卡M系列将旁轴相机演绎的出神入化,从一个侧面左右了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徕卡M3被公认为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徕卡所推崇的品质至上、精益求精所带来的高昂售价与流水线、低成本背道而驰。数码相机的便利特性以及日趋温和的售价渐渐抢夺了绝大部分的摄影器材市场。徕卡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对手一个个如同飞蛾扑火般的冲进数码大营。

  抛开徕卡与松下合作的数码相机不谈。徕卡M系列数码化是从2006年的Leica M8数码相机开始的。沿用了M7的镁铝合金机身,柯达所生产的1.3倍系数APS-H画幅1030万有效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这所有的一切都揭示着M8不同于Pana-Leica彻底改变。真正属于徕卡M的数码伴随着M8所特有的高昂售价。不论怎样,徕卡M系列向数码时代迈出了第一步。


本次评测样机有香港兴华拓展有限公司提供,评测所用存储卡由闪迪SanDisk独家提供。特此鸣谢

  接下来的时间专属于徕卡首款全画幅旁轴数码相机——Leica M9。

M9整体外型设计

  此次评测的这台徕卡M9搭配了徕卡 SUMMARIT-M 35mm F2.5镜头,这是一款为数码优化的入门级镜头,稍后会有详细介绍。



徕卡M9数码相机

  自1954年的徕卡M3开始,徕卡就采用了高度:长度=1: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设计。M9依旧沿袭了徕卡在外形设计上的优良传统,给人的第一感觉:简洁、典雅;细细品味则更深感古香悠长。耐看!


徕卡M9数码相机

  机身背部的设计与徕卡M8别无二致。四向导航按键配合快速拨盘,操作起来非常快捷。


徕卡M9数码相机

  数码时代,徕卡M9的左肩多了暗格,设计有标准miniUSB数据接口。


徕卡M9数码相机

  M9的机身较徕卡M7、MP等胶片机身要厚实一些。虽然徕卡胶片用户在初期会有些许不适,但客观的讲,M9为使用者带来了优秀的握持感受。
 

M9细节设计



徕卡M9数码相机

 

徕卡M8数码相机                  徕卡MP相机

    在取景窗方向的端角位置。新机不同于M8的直角设计,采用了类似于M3、MP的缺角。在M3、MP机身上,这里设计有回片转轴;而在M9上更多的则是向经典的回归。


徕卡M9数码相机

    醒目的徕卡铭牌与机身右上方标志性的取景窗均保持徕卡M7的经典设计。

    M9取景窗为较为常见的0.72x放大倍率,包含了28mm、35mm、50mm、75mm、90mm以及135mm六种取景框线,可根据不同镜头自动选择。并可由取景窗下方的取景器线框切换扳手自由切换预览。取景器线框切换扳手设计源于MP的复古造型。可以说M9融合了M7与MP二者之长,融合了现代与古典之美。


徕卡M9数码相机

    徕卡M9保留了底盖设计,巧妙的将电池、SD/SDHC存储卡仓设计与此。底盖依旧通过底盖扣与底盖锁紧固,如同徕卡M系列胶片机身。
 

M9性能特点



徕卡M9全画幅影像传感器

    说到徕卡M9的性能首当其冲的是其所采用的24mm x 36mm全画幅影像传感器。至此徕卡用户再也无需将镜头折合系数计算焦距。真正的35mm镜头35mm视角。这块185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影像传感器所带来的画质提升远比单纯的像素提升来的更迅猛。无论是图像细节优势、景深控制、感光度表现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进步。


徕卡M9数码相机

    徕卡M9通过快门帘幕中的灰色叶片实现中央重点测光。


徕卡M9数码相机

    通过机顶快门速度转盘可以轻松调节拍摄参数,更可以实现A档光圈优先模式。最高1/4000秒的快门组件动作时声音安静,即使是细小的谈话声都有可能将其快门声音淹没,悄无声息,欲动即止。


徕卡M系列联动测距系统

    联动测距系统是徕卡M系列上最著名也最重要的装置。它也是徕卡M系列区别于单反相机的显著特点。旁轴相机的对焦基线要远远优于单反相机,先天设计的优势促使徕卡M系列的对焦精度要优于单反相机,当然这仅仅局限于135mm一下的镜头。联动测距系统的对焦过程:入射光测距窗投射到有框线的平板玻璃上,通过矩形孔形成重叠影像用于对焦。此路光线与右侧棱镜形成第二个重叠影像组合。测距准确时,两个重叠影像以相同角度投射与矩形的孔隙上。取景器中两个影像完全叠加重合在一起,此时对焦完成。看似复杂,若稍加熟悉,使用起来就会非常快捷。

M9实验室分辨率测试



徕卡SUMMARIT-M 35mm F2.5镜头

    在这一环节中,搭配M9进行测试的为徕卡SUMMARIT-M 35mm F2.5镜头,这是一款为数码优化的新镜头。采用6片4组结构,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0.8m,重量220g。


徕卡SUMMARIT-M 35mm F2.5镜头6bit触点

    与这款镜头一并发布的还有50mm、75mm、90mm三款,这四款随没有使用徕卡ASPH非球面镜片,但均针对当时的M8数码旁轴相机进行了优化,采用了6bit编码,可以通过镜头黑白触点信号与机身进行信息交换,记录每张照片的镜头信息。

    究竟这款新镜在M9上有何作为,让我们拭目以待。


徕卡M9数码相机MTF50锐度测试

    在标版测试中,M9的全画幅传感器锋芒毕露。作为一款入门级别镜头徕卡SUMMARIT-M 35mm F2.5得到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即使在全开光圈F2.5的情况下,中心分辨率接近2500线,边缘分辨率突破2000线。在F5.6、F8两档优势光圈时,中心分辨率均超过了2800线,边缘分辨率在2400线左右。虽为入门产品,但出身名门的SUMMARIT-M 35mm F2.5镜头的表现已经具有了比拼日系顶级35mm定焦的水平。

M9感光度测试

    拥有了全画幅影像传感器的技术支持,徕卡M9的高感光度表现同样值得我期待。徕卡随不是电子大厂,凭借深厚的光学积淀一直独树一帜,赢得了无数爱好者的赞扬。但数码时代,电子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徕卡究竟能否与对手抗衡?



徕卡M9感光度测试

    徕卡M9感光度设置范围ISO160-ISO2500,向下可扩展ISO80。从感光度测试的截图来看,徕卡M9的表现尚可。在ISO400以内,色彩还原与细节保留均很优秀;ISO800与ISO1600时,属于可接受范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M9的最高感光度ISO2500时,色彩还原尚可但细节损失较为严重。

    徕卡M9并没有常见的降噪模式选择菜单,机内处理几乎为0,这样的感光度表现较真实的反映了这款全幅CCD传感器的信噪控制能力。因此即使在较高感光度的环境下,徕卡M9的细节保留能力同比会有些优势。


徕卡M9 ISO1600测试示意图


徕卡M9 ISO1600测试100%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徕卡M9的高感光度下并没有出现令人头疼的彩色噪点,图中可见噪点均为微弱的灰黑色颗粒。与以往我们所测试的数码单反相机有所区别。笔者的直观感受:灰黑色噪点并不十分令人厌恶。

徕卡M9样片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20秒 ISO160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40秒 ISO160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250秒 ISO160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60秒 ISO250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350秒 ISO160


徕卡M9 SUMMARIT 35mm镜头 1/250秒 ISO160

片后语

    几乎每一位摄影人对于徕卡M机都能滔滔不绝的说一些自己的观点出来,这些观点可能来自于徕卡M机的方方面面。在过去,徕卡M机多是服务于优秀摄影师以及专业新闻工作者,比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个永远的与徕卡联系在一起的人。

    徕卡M究竟是怎样一台相机,在何种的历史背景中才会塑造出这样一台摄影利器?也许只有真正的、长期的徕卡使用者才能讲的明白。

    看过不少关于徕卡M机的文章,给笔者感觉像在读一段历史。我们脑海中经常浮现出来的影像,Alberto Díaz Gutiérrez的切·格拉瓦、Alfred Eisenstaedt的时代广场之吻、还有Elliott Erwitt。黑白胶片之外,当然也有William Eggleston这样大肆渲染的色彩。



Alberto Díaz Gutiérrez 《切·格拉瓦》


Alfred Eisenstaedt 《时代广场之吻》


Elliott Erwitt作品


William Eggleston作品

    布列松曾经这样形容:“犹如一个温暖的吻,犹如枪手的一次射击,犹如心理师的那张躺椅。”

    世界著名工业设计大师阿莱西认为徕卡M系列相机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件他认为如此之完美以至于无需再做任何改进的工业设计产品。


徕卡M9数码相机

    从两个人,两个不同视角,思想精神与工业设计的巅峰。数码时代,徕卡M9将是这一切影像灵魂的继承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反相机摄影教程
数码单反相机完全攻略(入门篇)
室内摄影技巧攻略
数码相机夜间摄影指南
ZT [你真的会使用数码相机吗?]有关数码相机的9...
炫彩时尚全触控 松下FX80数码相机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