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识检测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识检测

一、表现手法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抒情手法有_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主要描写手法的妙处是:

1. 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2. 对比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想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用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使用叠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托物言志_____________________8. 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白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辞手法妙处是:

1.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借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双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衬托,分___衬和___衬.反衬又有______衬, ______衬 以_____衬______

2.动静结合,可以_____写_____,也可以____写____

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______,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_________,从而突出的中心)

4.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________的情感,也可以反衬______之情

5.观察角度的变化:______,仰视;______,近看;或由_____而_____

五、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_______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________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__________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________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_____

 

 

 

附答案:

一、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五种描写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4.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5.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五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6、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7、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8、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9、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10、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

一、渲染与烘托。

渲染和烘托原本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渲染是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则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两种表现手法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例如高考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提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赏析:颔联“草草杯盘”极写酒菜之简单,可见欢聚之短暂,一切都来不及准备。再加上“昏昏灯火”就更渲染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而颈联中的“三年”言分别的时间之长,“万里”谓相隔的距离之远。因此,中间两联无论是“草草”、“昏昏”叠词的秒用,还是以数字入诗,都是为了渲染一种悲情的氛围,从而从侧面烘托出诗中人物将要离别的伤痛。

二反衬和对比。

反衬是利用事物间相反的条件来衬托。反衬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摆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的技法。对比的落脚点不在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例如高考山东卷: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提问:“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赏析:该句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三、衬托与烘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要描述或要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写作技法。利用事物间相似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反衬。

烘托是指不正面刻画所表现的对象,而用有关的人、事、物、景从侧面进行刻画,以达到突出特定对象的目的。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例如高考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提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赏析: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火,从侧面来烘托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又以天地凄凉的色彩从侧面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使用的则是衬托的手法,“乱”这一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已经点出,但作者尚嫌突出的不够,又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情绪刻画到极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详解读
古典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解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例说(四)
诗词鉴赏中衬托与对比手法运用的比较(导学案)
古诗鉴赏中常见易混术语辨析(刘小忠)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教案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