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懂战汉青瓷——如何理解釉面老化
战汉青瓷其实很好看懂。原因很简单,战国时期只要德清窑范围有青瓷生产。到了汉代除了德清窑,又增加了小仙坛越窑。小仙坛越窑在汉代也是以仿制德清窑青瓷为主。因此战汉青瓷,相对于魏晋至南宋这期间的越窑系青瓷窑口众多,表现各异来说,是很容易可以搞懂的。
下面我就从釉面特征以及老化规律来介绍战汉青瓷。
釉面老化分开片,土沁,钙化等几种。老化程度跟埋藏的环境有直接关系。简单的讲,埋藏深,土质细,隔绝空气较好的环境就保存的好。埋藏浅,酸性红土,隔绝空气差的环境下,保存状态就差。
 

这种就是相对来说保存极好的战国时期釉面,细碎开片,有釉下钙化结晶体,水波纹口沿等釉薄处有少量剥釉现象。
 

这件也是保存极为完好的战国青瓷,釉面开片,在印纹、弦纹的边缘釉稀薄处有少量剥釉。
 

这是另一种状况的老化痕迹,几乎没有开片和剥釉,但是釉下密布钙化的结晶体,呈现斑斑点点的白色,这种结晶主要出现在釉相对稀薄的区域。
 

 

对比这两张图可知,剥釉现象跟釉层厚薄有直接关系,上半部由于釉的流动性比下半部薄,剥釉现象也更严重些。
 

 

这两张图可以看出修胎痕以及釉的垂直流动造成釉面呈斑斑点点的厚薄不均,薄釉剥落,厚釉留下,也就形成了著名的蛤蟆皮特征。
 

这是汉代保存极佳的釉面情况,仅少量白色钙化斑点,几乎没有开片。近似新出炉状态。
 

这表面就有不少土沁,但几乎没有剥釉现象。
 

这釉面就密布细碎开片,且釉薄处已出现剥釉。
 

剥釉已经相当严重了。
 

 

保存完好的状态,仅纹饰凸痕的釉水稀薄处有少许剥釉,但有不少钙化斑点。
 

在同以器皿上,由于埋藏环境差异,左右两侧剥釉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这几乎是素胎器了。
 

这种钙化已经使釉面完全变质失去了釉色。硬度牢度也发生了质变。
 

一般情况下剥釉现象是从薄釉处开始,但是也有例外。看上半部分,釉相对厚的地方反而剥落了。
 

东汉,已经出现类似晋代的均匀釉面。
 
2014-5-18 12:19 上传
下载附件 (28.19 KB)

最后上这残片,可以看到口沿上已经有些许轻微的剥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大开片间会出现更多细小的开片这些开片的出现也会使原有的大开片处开始出现剥釉现象。

如果你能完全理解这些信息,并能将其串联起来,看懂战汉青瓷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纳堂藏东晋越窑青瓷德清窑黑釉猛兽形尊
南宋 官窑 青瓷葵花式洗---
鉴瓷鉴定(十),釉面析出白色钙化现象及水土浸蚀下的土垢现象。
真假西晋青瓷兽的对比
(151)越窑青瓷标本内外施釉,釉色青黄,釉层薄,折腰处有一道阴
拾遗·魏晋陶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