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欣赏 -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欣赏

朱 耷(1626-1705)

壬午1702前後 王方宇先生藏 行楷五言联一 副

纵:一六—厘米,横三0·八厘米, 钤印三:遥属、八人山人、何 园。
八大山人所书对联不多,所见有 五言联口副,七联仅见一副。
对联字少而大,又有一定的格 式。但对仗之间又有字形笔画繁简之 限制。所以,大小错综之安排每副不 同。表面上看,好像整副形式,都有 些相像,但细处布置,都需审慎。不 但每一个字本身都要平稳,并且一定 要顾到每字上下字的联结以及另—联 相对字的结构和本字的关系。
这副对联文词是:
图书自仙室,
山斗望南都。
“图书”二一字笔画多,相对的“山 斗”二字的笔画少。所以下用字字对 齐,而把“山斗”二字写的较小,把 “斗”字竖笔拖长。接下去“望”字与上 面的字形大小相配。下面所留空白较 大,又兼八大山人作书,有写到最 后,心境开放的习惯,於是“南部”二 字比较大,并且把“都”字竖画拖长, 以和上联长短配齐。这样“都”字左下 有空,正好落款后,上下联配搭合 度。

资料来自文物出版社《中国名家法书/八大山人法书集(王方宇藏)》

 草书五言联“采药逢三岛 寻真遇九仙”
广东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草书七言联

录禹王碑文 纸本 行书 37.4x224.8cm 四川省博物馆藏

行草斗方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手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纵 29.5厘米 横96.3厘米

壬午1702前後 草书唐贤绝句 四屏

每条纵一0七·二五厘米,横二 四·一三厘米。 每条钤印二:八大山人、何园 这是八人山人的书法流传到现在 绝无仅有的—堂完整的书法四条屏。 八大山人完整的花鸟的屏条不少,完 整成堂的也有四五套。散出 失群的更多:大多数都是在甲戌以前 的作品。山水完整成堂的屏条,世有 两套,也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书法 却都是比较晚年的作品。这套四屏, 大概是壬午1702左右所作。
四条写的都是唐诗,两条七绝, 两条五绝。分别列如下:
(—)钢梁千里曙云开,仙籙偏从 紫府来。天上已张斩羽翼,世间无复 旧尘埃。(李搏诗)(九世纪)
(二)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 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 长安花。(孟郊诗)(七五一——八一四)
(三)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诗)(六八八——七四二)
(四)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州山,时人已如处。(刘长卿 诗)(八世纪)
这四屏的草书是晚年成熟的作 品,笔法圆润,字形大小错综近於平 正,“孤云”一幅,“人间住”及“已知 处”节奏感极能感人。

自题画像

 《时惕乾称》草书横幅。 江西省博物馆藏

行书题跋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行书题跋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题《仿董巨山水》

行书李白《新莺百啭歌》诗一首

《西园雅集》卷 纸本 25.4X20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

    西园雅集。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道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促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蚕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促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静而俯视者为郑静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退而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乐不过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场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后之揽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本幅录宋代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一文,见米氏《宝晋英光集》。文中记述了苏轼、王诜、米芾、黄庭坚、秦观、刘巨济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共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与会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将此次盛集描绘下来,成《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以文字形式将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态及周围清幽旷远的环境一一记录,以备后人追随。此后,“西园雅集”便成为绘画史上常见的题材,米芾此文也成为对其最准确生动的注释。

    “戊辰”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八大山人时年63岁,可知此卷为其晚年手迹。点画少顿折,多减省,将绘画的意象变化融入书法中,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意法相协,圆熟灵动,此为八大山人书法面貌独到之处。 (撰稿人:故宫博物院 华宁)


 

朱 耷(1626-1705)

  甲戌1694 行草题鱼图轴

纵七七·五厘米,横四四厘米。
钤印四:蒍艾、忝区兹、(屐 形)八大山人、可得神仙。
题诗:
“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 旬,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 马春。”
曾见三幅鱼图题有此诗,王方宇先生藏 有两幅,另一幅是往友宽一所藏《安 晚册》中之一页。
王方宇所藏一幅是《鱼图轴》,甲戊 1694八月二十六日所作。全画是中幅立 轴,偏下方画孤鱼一尾,左上题诗及 年月日。是一目了然八大山人的精 品,题字与甲戌年书法相合。有八大 山人印章四方,皆是甲戌年常用者。 另有同形伪作一件,印入张万里、胡 仁牧编《八大山人书画集》。
画及书法皆同,但图章不同,有 “十得”印,“十得”印只用於壬午1702 及以後,在甲戌作品上出现,就有考 查的必要。找出破绽,可以证为伪 作。

 

行书题画诗轴 纸本 77.9X16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

    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翺翔。下者命雋匹,乐天歸草堂。北風歲已晏,秋水人何方。迢遞巢雲子,漁歌楚竹傍。八大山人題畫。

    此轴录五言题画诗一首,计10行,行字不等。末款“八大山人题画”,下钤“八大山人”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本幅无藏印。

    此轴书法纯用中锋挥就,行笔沉实,笔划圆劲而流畅。结字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结构舒张。从书法风格看当是朱耷晚期独特书风形成后的作品,略存明代王宠书风遗意。通幅给人以洒脱飘逸之感

朱耷(1626-1705)

朱耷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 二十页 己卯1699 王光宇私人藏

  前十九页纵二五·三厘米,横 八·五厘米;钤印:遥属

  第二十页纵二五·三厘米,横 四·六厘米。钤印:(屐形)八大山人

  此册张大千先生旧藏,大千先生 题签,通体完整,书法已将进入老境,笔法浑厚,字体外形气盛,而内含丰满,耐人寻味。

  《兴幅寺半截碑》是唐朝和尚大雅集王羲之帖中之字,为一位将军立的碑。唐朝的王羲之帖,真伪难辨,集字双钩上石,难免失真。但究竟可以追寻唐朝人认为王羲之的书体。八大山人在辛酉1681《山水轴》上有“禊堂”印,在癸酉1693《画鸟轴》上有“晋字堂”印,他临《临河叙》有十数次之多(现存原迹有十一件),可见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热诚研习。此碑晚明万历年间在陕西发现,八大山人得其拓本必极兴奋。是当时可据以为研习王羲之书法最新材科。但书写此册之时,已卯1699他自己的书体已经形成,所书在字形表面上看,仍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面目,而晋人书法之气贯,却蕴藏於内,难以点画求之。

  帖後有汤云松题识,有汤氏藏印二方。张大千先生藏印三方。

  朱耷(1626~1705)是明宗室、宁王朱权后裔。号雪个、雪衲、八大山人、个山、驴屋、人屋、何园、书年、驴汉、刃菴、破云樵、驴屋驴等,明亡后为僧,以享名于世。他于书曾于黄庭坚用力甚勤,得其蹙伸欹侧之妙,而增益以秀雅;又受董其昌影响,得其灵动秀美之致。60岁前后开始,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用笔凝练如篆,泯去起收形态变化,代之以圆浑含蓄,行笔以中锋圆劲、婉转流动为主,不计提按粗细的变化。结构极重视疏密的对比,并常常因此造成字势欹正、展蹙的诸多变化,从而进一步形成章法的跌宕起伏。形简而势满,神清而意长,意境高远,气质浑穆,与其绘画同一机杼,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行草中堂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己卯(1699)前後 草书唐耿湋(八世纪末)题王维(六九九—七五九)旧宅清源寺诗轴

>纵—二七厘米,横六O·九厘米。 钤印二: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这是一幅八大山人书法中非常精 美的草书大立轴。草体有法。但有的 字,草法不常见,今把原诗录出。 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 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徐· 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这首他曾在戊寅三月六日写过一 幅册页。不是草书,是小行惜。存於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戊寅年 《山水鱼鸟书法册》中之一页。 此幅幅度大,字体雄伟,笔法圆 润,每字结体稳妥,并且字与字之间 的联系,气度贯通,有些字,把两字 或三字,联接起来,大小错综,混为 一体,如“城今寂”三字,“春竹”二 字,“不知”二字,分合之间,韵律动 人。并且有的字,似畸而正,意断还 联。是书艺之上品,使辨认草字之 间,有似而不似之感,通体笔画、字 形、行气、章法,调和统一,可称杰 作。 这幅立轴,曾在《泰山残石楼藏 画》中印出,是高邕之旧藏。

戊寅1698前後 行草孙逖奉和李 右相中书山水轴

纵八十·五厘米,横二八·三厘 米。 钤印二:遥属、可得神仙、八 大山人。
此诗八大山人写过好几次。在这 幅大立轴以外,戊寅1698,有—部《山水鱼鸟书法册》,十六页,八页画, 八页对题书法。现在藏於旧金山亚洲 艺术博物馆,其中有一页,小行惜书 写此诗。印人《荷园主人》一八二页, 另有—幅册页,是王方宇先生所藏,即丁丑 1697行楷《书法七页册》十之—页。此二 页小行楷书,皆气韵深远,有魏晋人 书法意味。
此幅大轴,可能是八大山人书法 大轴之最大者。气势雄伟,笔精墨 妙,逐字安排妥当,字与字间,行与 行间联贯隔离,混元一气。但八大山 人在很多的作品中,都是写最後一行 或最后几个字时,心境开放,字势廓 展,但欲放还收,归返调和。
所书孙逖诗,是描写一幅李思训 壁画,用他自己的设想,描写画家的 心境,至於八大山人为甚么选这首诗 屡次书写,因而藉此猜测八大山人当 时的心情,却不易抓住真实的缘由。

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 纸本 167.5X88.3cm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阨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侮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漏“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世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漏“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阨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楼“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误为“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当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漏“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误为“疑”),垂绅正笏,(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漏“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漏“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乙酉秋日 八大山人

草书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七绝诗轴》
释文: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到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八大山人

 草书爱莲说

行书弇州山人诗轴 纸本 200.9X7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

    當時七子才名大,誰似金甌出御題。搖筆江南開雨露,揮鞭海水卷虹霓。張公政就民堪乐,蜀國弦調聽不淒。倘许元戎過小隊,新庄亦字浣花溪。

    此轴行书录明王世贞《喜肖甫中丞开府吴中》诗之二,文字与《四库全书》本《弇州四部稿》略有出入。末识“弇州山人诗,八大山人书。”下钤“八大山人”、“何园”印二方。首钤“遥属”印一方。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朱耷将篆书笔法融于行草书中所形成的独特书体在清初书坛也以面貌奇特著称。此轴书法用藏锋、直笔写出粗细相对匀称的笔划,在端正中通过行间、字间的连带和字形的简化来求得通幅书法的变化,于平衡中通过字间的位置安排和行与间的错落有致呈现出奇绝险怪而有度的风格特征。整幅书法体现了奇特、夸张而又均衡、工整的艺术特色。 (撰稿人:故宫博物院 马季戈)

节录兰亭序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草书立轴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草书立轴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草书立轴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草书立轴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IMG src="//www.9610.com/bada/53.jpg" width=500 border=0>

朱 耷 行书《临河序》水墨纸本 1697年 150×90.3cm
(原为广东五桂山房欧初私人藏品)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五桂山房藏珍专场拍品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4,648,000
作者:八大山人 年代:丁丑(1697年)作
钤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24、40印,268-269页)
题识:丁丑春日,八大山人。
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乃峻岭崇山,茂林修竹;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何畅,娱目骋怀,洵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已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饶宗颐(b.1917)边题:八大行笔如精金璞玉,以宽博胜。犹见维摩居士褒衣缓带,凛然不可犯。此临河序巨制,学王而去其妩媚,结体尤疏畅,得映带左右之妙。真杰构也。甲申(2004年),选堂。??钤印:饶宗颐印
谢稚柳(1910-1997)题签条:八大山人书临河序真迹。思政同志出示属题。稚柳。戊午(1978年)冬月。

说明:据五桂山房主人补记,此作原为中山大观堂主李仿陶旧藏,李为近代著名收藏家,收藏董其昌、文征明、石涛、八大精品颇丰。
按语:八大山人书初学董其昌,後参黄山谷及晋之锺、王等,盛年以後复融篆书笔意於行草,更以“书法兼之画法”,於是戛戛独造,直抒性灵,形成其沉厚圆转,纵横奇伟,大巧若拙的个人书风。他的这种书风,前无古人,来者难继。可能是出於对晋人散淡闲适,人与自然无比亲和的生命状态的向往吧,他在七十左右这几年中,多次书写过《临河序》。美国学者王方宇先生统计,自康熙癸酉(1693年)至康熙庚辰(1700年)八年内,款署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他所见共十八件,其中伪作六件,真迹十二件,而五桂山房所藏此件,亦是他确断的真迹之一。(见1998年4月版香港《名家翰墨》王方宇《八大山人的书法》)而十二件中,以册页小幅为多,此件则为大中堂,尤为难得。王方宇一生研究、鉴赏、收藏八大山人的作品,是当代最负盛名,最有权威的八大山人研究专家,他的品鉴,令人信服。
著录:
  1.《名家翰墨》C10册64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
  2.《欧初艺术博物馆藏品》185页,广州艺术博物馆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出版。
  3.《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集》28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朱耷《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 纸本 纵165.5厘米 横46.5厘米

草书“天行惟健,命事惟醇”句 纸本 53.5X37cm 憨斋吴南生私人藏

   寥寥几笔,墨亦淡淡,似乎是画余笔兴,看似随意,却在不经意中创造出的佳构,勾画出一片超脱的境界,予人以无比空灵的想象空间。“天行惟健,命事惟醇”或是山人体味出来的处世箴言吧。(

行书轴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行草册页

行草册页

行草册页

行草册页

行草册页

行草册页

草书题《涉事落花》册引页

为(宝崖)吴陈琰所作山水书法册

八大山人为(宝崖)吴陈琰所作山水书法册这部分作品分两部分:
一、约癸酉1693前後书题画绝句三页;
二、丙子1696作行草书法两页,山水画四页,都是为宝崖所作。八大山人作品共九页附:内藤虎题签一页 肃亲王善耆(即川岛芳子之父) 题“故国兴悲”。 一页吴昌硕跋两页 内藤虎跋三页 全册共十六页
此册山水画及书法,皆极精湛,且保存完整,名家题签、题字、题跋,应值得全册印出。此册曾经道光时名鉴赏家戴植收藏。後,清末归温卿(何许人待考)所有。又转入日本林蔚堂之手。近年由程琦先生藏,印入所编《八大山人书画集》。大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方宇先生曾向程琦先生请让,正往来函件交涉间,张大千先生自东京来纽约,行箧中出书画数事,此册竟在其内。问何以获得此册,大千先 生说:是用两幅宋人画和程琦先生交 换所得。
当时,此册外面有一木匣,匣盖 里面,有内藤虎手书有关宝崖事迹、 王方宇曾将此段文字录出,逮大千先生 将此册交付王方宇时,木匣已不知去 向。方宇据内藤虎考证,知宝崖是吴 陈炎,王方宇误以为吴是江苏,宝崖姓 陈,後经张子宁先生指出,宝崖姓 吴,不是姓陈。
八大山人和宝崖时有交往,甲戌1694曾有诗“甲戌夏为宝崖先生题拥书 饮酒图兼正”诗後注有:“山人与先 生一遇再遇於端阳之会也。”
此册有八大山人小型屐形印, “可得神仙”及“蒍艾”印。又有张大千 先生及戴植藏印。
上为其中之一癸酉1693前後 为(宝崖)吴陈琰(琬)行楷 自书诗册页三页
1.纵二四·五厘米,横一六·四厘米。钤印:蒍艾。
2.纵二四·五厘米,磺一四·五厘米。
㈠纵二四·五厘米,横一五·三厘米。钤印:(屐形)八大山人。
三页书法,写五言绝句八首,都是八大山人自己作的诗。有三首曾见 於他处。
一见莲子心,莲花有根柢。
若耶擘莲蓬,画里郎君子。
黄竹复黄竹,来往通州上。·
通州百十分(介?), 一茎车两辆。
养儿开元观,看看齐白首。
翻身打鹞子,何下树杨柳,·
西塞一飘顷,东风何处边?
鱅鰅此时便,已下珊瑚川。
文窗九方便,凉风过时数,
千金延上人(羲皇上,人也),百万图老虎。
薄暮一鸿飞,四三晓锺孝。
故人在河口,说似湖口道。
郎吹凤凰山,妾吹纯金叶。
知音公子谁,领是大州日。
雨蓄舟无处,云行阁在芙。
此时南尽望,已是皖山图。
黄竹园题画绝句
力及书为
宝崖先生
正之。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常用同音字,“力及”者“力疾”也。

资料来自文物出版社《中国名家法书/八大山人法书集(王方宇藏)》

石鼓文册页 纸本 17.2X8.7cmX4 南京博物院藏

楷书册页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朱耷行楷《千字文》 大册页 高23.7厘米,宽13.2厘米。荣宝斋收藏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据王方宇先生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八大山人在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奇巧。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也能诗,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题上自己随兴发挥的诗,意境就充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大书法选
朱耷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 浑厚天成,别具一格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
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作品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