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蛇年说蛇

龙蛇同源,蛇是龙文化的基本元素,民俗中又尊称蛇为小龙。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黄河中游的山西襄汾陶寺村,发现了一个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早于有历史纪年的夏朝,相当于上古史的尧舜时期。经过五十余年的考古挖掘整理,陶寺遗址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等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

 

陶寺遗址出土了两件绘有蛇纹的大陶盆,分别为陶寺文化早期、晚期。考古学上一度认定为龙纹。但是从温顺的盘卧身姿、规则的鳞片、神态安闲地咀嚼表情来看,本博认为应该是蟒蛇。食盆中绘制咀嚼食物的蟒蛇,是先民对食物充足、生活富裕的渴望与期盼。如图:

 

 

 











 

 

蛇的身体,加上鸟兽的元素,如鹿角、兽眼兽鼻、鱼鳞、鸟翼、兽腿、鹰爪等,就成了龙,龙后来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凝聚力的图腾,中华民族称为龙的传人。


相传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斩白蛇而成就帝业,称赤帝子下凡斩白帝子。大汉民族的情感中,蛇的形象日益淡化、边缘化。

 

东汉时期的外忧内患,使得民生凋敝,伤亡无数,繁衍生息成为时人最大的生活愿望。东汉画像石中,大量出现了蛇身人面形象:伏羲与女娲。伏羲女娲在画面中,两尾交叉重叠,暗示着交媾,有的画面的下方,还画出两个小人,象征着他们创造出的后代,表达了古人对繁衍生息、子孙传代的期盼。如图:

 

 

 

河南博物院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石







 

山东博物院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石(中间为西王母)







 

 

徐州出土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石拓片



 


伏羲女娲作为生育神,在唐代被赋予了更多的神力。不但生殖繁衍,还能经天纬地,指挥日月星辰,成为宇宙万物的缔造者。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绢画,都是以万物之神伏羲女娲为中心。画面中,伏羲女娲像呈倒梯形,人首蛇身,男女上身相拥,下身相交。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头右手执规,下身为蛇身缠绕。上方有象征太阳的红心圆轮,尾下是象征月亮的黑色圆轮,满幅小圆圈象征星辰。如图:

 

 









 

 

 


由此看来,蛇在中国古代先民心中,代表了生命的力量。由蛇演化而来的伏羲女娲,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十二生肖概念,形成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说道:“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从而完善了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十二生肖的用法了。

 

唐代以后,十二生肖被普遍运用到生辰纪年当中来。下图为明代十二生肖陶塑(缺一),山东青州博物馆展品:






 

 

现将广东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献给大家,恭祝全球华人蛇年事业精进、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滕州汉画像石馆
大美惟汉!揭秘汉画像石 还原汉朝生活
山东各地隆重推出癸巳年春节拜年纪念邮戳
谭天宇:济宁伏羲文化之寻
充满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山东博物馆 其他画像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