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空巢”出现不仅仅是户籍制度的缺失
40岁的打工者冉艳(化名),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面对这个悖论的,不只是她一个人。
  
  打工者冉艳的“悖论”大概是中年打工者共同的“悖论”吧,在农村,“华丽丽”的“空巢”很多,前几年大概还会是有一两个留守人员驻守农村老家的,然而近几年,更多的农村楼房是大门紧锁,常年累月不见人影。
  
  对于一个局外人,或者很少接触打工者的人来说,解释这一悖论很容易,就是现在的户籍制度还不能接纳这些打工者,他们没有办法享受城市的养老、社保等等福利优势,只有为自己在老家建设一个房子,一个后路,当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承担打工工作强度的时候,还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还可以看见自己一生付出的成就。
  
  当然,这的确是造成农村“空巢”的原因之一,但是就笔者的理解而言,户籍制度的缺失不是“空巢”现象最重要、最直接的诱因。“空巢”的所有者大部分是中青代的打工者,他们的年龄层大致在40—60岁,在这一辈人心中,老家那个房子不只是一个退路,而是他们一生追求的梦想,是他们打工一生成就的见证。在笔者生活的四川老家,房子就是判断打工者在外面“混得好不好”的标志,是逢年过节回家时攀谈的资本,是打工者相互比较的最直接的证物。而从更深处说,这一辈人无论在外生活多少年,在他们的心中,家只有一个,而且就在农村老家,所以在老家盖楼不仅仅是他们心里的慰藉,也是他们心里认定的义务。
  
  从另一方面分析“空巢”现象,是因为“空巢”在最初是留在农村的家人准备的,这里的家人是指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小孩,而目前“空巢”的主人自己都在从中年走向老年的过程,家中老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了,而曾经的小孩也通过读书或者跟随父辈打工等方式走入了城市,于是农村的房子不得不成为“空巢”。
  
  当然,笔者也遇过一部分打工者认为赡养老人和养育小孩的人生义务已经完成,没有必要再辛苦打工而选择回家的,但是这样的人通常“享受”不了几天就选择返回城市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因为几十年的城市生活已经让他们不能接受农村的生活环境,用水用电的不能保障,并且在大多时候无事可做。
  
  要解决或者避免更多的农村“空巢”出现,户籍制度的改革是不够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制度“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城镇化”同步才是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要警惕“土地换户籍”
说一说近几年在外漂泊回到老家河南后看到一些真实现状和感想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缺失及其未来改善
十七岁少年自杀与数千万被撕裂的家庭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这三个证将停止办理符合条件的抓紧办理!
2018户籍制度新变化:这3种情况可分户,这6种人不行,速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