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机史上的八大雷人设计
2010年07月12日07:15I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相机发展历史上那些雷的人外焦里嫩的诡异设计,毕竟作为数码影像频道,说八卦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说相机才是我们的本行。

雷主:佳能F1HS,尼康F3H;雷点:弹鼓式胶片后背

十大雷人相机设计的前两名,我们要说的是采用了弹鼓式胶片后背的佳能F1HS和尼康F3H。这两种相机都是为了高速连拍而专门设计的,最高连拍速度达到了14FPS和13FPS,如果使用只有36张的普通胶卷的话,按下快门两秒多钟就要换胶卷了,实在太耽误事,因此佳能和尼康都专门推出了超大号的胶片后备,一次可以装100/250张35mm胶片,大大提升了高速连拍的持续时间,为记者朋友们记录下精彩一刻提供了保证,这两种胶片后备都酷似C-Mag弹鼓,因此也被称为弹鼓式胶片后背。也许有朋友在问,普通135胶卷每卷36张,加上预留的片头也不过38张而已,那这个100张的后背用什么胶卷呢?答案是盘片,买一盘150米长的盘片,裁到你需要的长度就ok了,其实在数码单反相机普及之前,需要大量用到胶卷的记者和职业摄影师们很多都是这样自己买来盘片分装到胶卷暗盒里的,一年下来能省下很大一笔钱。

F1HS,连拍速度14Fps,所用的100胶片后背容量100张

F3H配用的MF4胶片后背,容量250张

F3H本体,加上MD4H高速卷片马达之后连拍速度可达13FPS

使用C-mag弹鼓的M4

 

雷主:F3AF;雷点:支持自动对焦的手动相机

在实用化的自动对焦相机呼之欲出但又有点难产的1983年,尼康推出了F3AF,这是在F3的基础上,换装了一个DX-1自动对焦取景器,以及两款配套的自动对焦镜头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而完成的自动对焦相机。F3AF还可以使用其他尼柯尔镜头和E系列镜头,只是不能自动调焦,但是可以在取景器中显示合焦与否。F3AF的实际使用感受并不好,自动对焦速度极慢,没有更多的合用的自动对焦镜头等等,遭到用户一致的恶评,总生产数量少于一万部,它是如此的不受欢迎,以至于在快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从ebay上找到几乎接近全新未开封的F3AF,这真是一个令尼康尴尬不已的现实。F3AF这种在手动机身上通过加装自动对焦模块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方式显示了尼康一贯的保守与顽固的开发态度,总是试图在旧系统上尽量的容纳下新功能,而不是像佳能那样的激进派,一旦发现旧系统已经没有再利用的价值,那就全部推倒重来。当然,这也给了广大用户这样的感觉:尼康用于收藏,佳能用来干活。

F3AF

F3AF

在介绍F3AF之后,必须得说说经典的,无与伦比的,令人难忘的,值得收藏的,我的最爱的尼康F3。F3是尼康F系统第三代旗舰机,这台相机由著名的保时捷家族设计,性能十分强劲而且衍生型号和附件之多之复杂到现在也无人能超越,单单可更换对焦屏就有15种型号,中央裂像的,微棱镜的,高倍放大的,高亮的,网格的,等等,取景器也可以更换,其中有一种是类似于120相机所用的腰平取景器,使用起来极为方便,有了它,还要个鸟的直角取景器。F3的测光系统也是非常精巧的,它的反光镜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18%的光线可以透过主反光镜射到辅助反光镜上,再被反射到反光镜箱底部的光敏电阻上实现测光,所以F3更换机顶不影响测光系统 。

F3也是尼康生产跨度最长的专业机,从1980年开始生产,一直到2002年初才停产,其间F4,F5的推出都没有能替代它的地位,真可以称为是“传奇般的F3”。尼康F3也是最早开始使用现在堪称尼康标志的那个红色橡胶装饰条的,当然同时也有防滑作用,这个设计始于F3,现在已经扩展到了F和D系列在产的全体机身上了,当然后来又逐渐的演变出了快门按钮下面那个红色的三角内裤形状的橡胶饰皮,差不多就纯粹是装饰性作用了,也成为尼康的标志之一。

 

雷主:佳能T90原型机;雷点:像UFO一样的外观设计(可惜没投产)

众所周知,现在eos系统机身外观特点就是流线型的机顶(在1系的机身上体现最明显),这与尼康或者宾得之类的棱角分明的机顶形成了巨大的区别,那么诸位知道是谁最早设计了这个被称为“佳能秃顶”的机身外观线条吗?

佳能EOS 1DMK4,机顶是非常明显的“佳能秃顶”流线型设计

答案是天才设计师路易吉.卡罗尼(Luigi Colani)。第一部采用了流线型机顶的佳能相机则是1986年出品的T90,它是佳能FD系统的封山之作,也是全电子手动对焦相机的巅峰。和以前方方正正的相机不同,在卡罗尼最初的设计里,T90的样子并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哥们信奉一句名言:“蛋是最高级的包装形式,宇宙间没有直线”,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那种样子的……

这是路易吉.卡罗尼先生的设计方案,真是艺术家的作品

这是佳能内部的设计方案,中规中矩。

这是综合二者优点的最终成品方案,T90的性能也很强劲,光圈快门双优先,电子化的AE,4.5张每秒的自动卷片,包含点测的多重测光方式,还有佳能首创的后帘同步闪光,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T90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佳能沿用到现在的机身外观设计风格:圆脑袋,溜肩膀,方便易用的按钮和拨盘设计,二十多年来,数十款EOS的单反相机,基本上都是依托于这个蓝图,EOS被称为先进光学系统真是名不虚传,20多年前的设计能够沿用至今,可见其前瞻性有多强,真是不服不行啊。

路易吉.卡罗尼与佳能结缘已久,早在1981年,他就曾经给New F-1设计过一个人体工程学手柄,装上之后可以让摄影师在握持的时候更加舒适,当时样品寄到了佳能欧洲总部,虽然最后没有量产,但佳能从此注意到了这个怪怪的设计师,于是在进行T90的准备工作时,佳能又想到了他,不过佳能内部也准备了一个小组来进行同步的设计,最终T90的样子是结合了考先生和佳能自己的设计部门的构思的一个混合体,在外形和工艺性上得到了完美的结果。

 

雷主:美能达Dynax 7xi;雷点:智能创作卡

美能达给我的印象非常不错,感觉是一家像宏达汽修(Hondaホームページ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那样的,由技术狂而不是销售来领导的企业,但是美能达的相机一直都是小众产品,并且终于在数码化的浪潮之中惨淡收场,被索尼全盘接过去了。

脱离了市场的技术进步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宏达汽修的经典产品S2000,就是如此,设计部门的骄傲,但是却是销售部门的噩梦。在美能达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智能创作卡是最大的一个,让我们从大名鼎鼎的Dynax 7xi说起(MINOLTA AF单反机的命名以地域划分,亚洲是α,北美是MAXUUM,欧洲和其他地区叫Dynax)。

Dynax 7xi

Dynax 7xi是美能达在1991年推出的第三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推出之时,7xi代表着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当时的技术顶峰,首次采用了多焦点预测AF系统,极为可靠的14区蜂巢式测光、眼启动方式和离机无线TTL闪光控制等。可以说是美能达技术狂本质的体现,但是它也沿用了在7000i上最早使用的智能创作卡系统,相机的一部分功能由一些单独出售的电子卡来控制,比如说多重曝光啦,包围曝光啦,还有各种类似于现在的场景模式的功能等等。智能创作卡确实是很先进的功能,但是混蛋的地方在于这个卡需要另外购买,而且还不便宜(类似于中国大陆这种市场还很难买到),这就大大降低了实用性,智能创作卡的脑残程度在整个美能达单反的历史中仅仅排在专用热靴接口之后,位居第二。

智能创作卡

智能创作卡强行插入机身的情形

 

雷主:富士S2pro;雷点:双电源设计

在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生产商中,富士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他们使用自己的super ccd配合尼康F60/80/100胶片机身设计生产的S1pro/S2Pro/S3pro/S5Pro在影楼和广告公司等行业用户中非常的受欢迎,当然,也由于没有自己的机身设计和生产能力,富士在合作之中吃尽了苦头,完全无法像尼康自己的D系列那样将胶片机身与数码核心整合的天衣无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S2Pro,这款基于胶片机身F80的数码相机,在供电部分上居然同时需要CR123A和AA两种电池,CR123A用于向机身的对焦和测光系统供电,4节AA电池则供电给CCD和处理芯片等数码成像部分,反观尼康同样基于F80的D100,一节EN-EL3就轻松搞定了。

左侧为S2Pro,右侧为尼康D100,供电设计的差异很明显

 

雷主:哈苏SWA,SCW系列;雷点:这是一台相机,但它首先是一枚镜头

提起哈苏,一般人都会习惯性的想到“哦,那个中画幅之王?”然而实际上让哈苏独步天下的根本,还是要落在那一系列独一无二的蔡司镜头身上,备神话般Biogon 38mm f4.5镜头的哈苏SWC系列相机,才是哈苏王座的基石。

哈苏903SWC

历来都是哈苏提出镜头需求.蔡司为它设计制造镜头的,但是这一次例外:蔡司的设计师们实践了一个天才性的想法,他们减少了镜头的后截距,因而开发出Biogon结构的镜头(编按:类似于Biogon对称结构的镜头一般都会用在旁轴相机上,因为旁轴结构没有反光镜,镜头后组可以无限制的靠近胶片)是它最后的一片镜片与焦平面相距不到20mm,如果使用传统哈苏单反机身,镜头后组会被反光镜打到,因此Biogon 38mm需要一个特殊的机身。蔡司把图纸摊到哈苏的创始人维克多·哈苏面前,对他说:我们设计了一只特殊的镜头,我们觉得你应该为它单独生产一台机身。于是,下图中镜身一体,独立取景的哈苏SWA(Supreme Wide Angle) 超广角相机横空出世(编按:SWA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台中画幅旁轴取景相机)。

哈苏SWA

哈苏SWA相机配备的Biogon 38mm f/4.5镜头拥有91°的视场角(大约等于35mm相机所用的21mm镜头),最近对焦距离达0.3米,景深范围在f/22时从0.65米至无限远都是清晰的,其解像力极高,并且在全开光圈与最小光圈之间、镜头中心与边缘之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几乎没有畸变(对于现在产的广角镜头都是极大的难题),层次丰富,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1954年SWA在科隆照相器材博览会(photokina)上一时风头无二,维克多·哈苏因此成为众多记者追逐的对象,哈苏自此真正名扬天下。

1956年后,哈苏曾经提高过SWA的快门强度,并在提高快门强度的机身取景器座和HASSELBLAD商标之间使用了SUPER WIDE的铭牌,因此第一代SWA又被细分为SWA(Supreme Wide Angle) 和SW(Supe Wide)两款。

白头无镀膜的早期swc

SWA(包括SW在内)于1959年停产,哈苏在SWA的基础上改变了镜头外形,将原有的外置镜间快门改为内藏式,将过片旋钮改成了快速旋转手柄,又把快门按钮改到了相机顶上,推出了定型的产品SWC,这款产品生产超过20年没有改型,直到今天,所有的9系超广角相机都是在SWC的基础上做少数修改而成。

SWC分配备早期不带T*镀膜白色镀铬C系列镜头、1970年代开始生产不带T*镀膜C系列黑色镜头、后期有T*镀膜C系列黑色镜头三款。 配备无T*黑头的哈苏SWC于1966年6月3日开始了它在双子星9号的太空首航。该相机与其他的哈苏相机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他太空哈苏均进行过重度改装,而SWC太空相机主要采用标配,除了特别设计的取景器和内衬被拆除外,这部相机跟市场上买到的产品没有任何区别,这台几乎未经改装的相机,在1966年进行了4次太空航行。

参与太空航行的903SWC

 

雷主:奥林巴斯E10/20;雷点:没有反光镜的单反相机

众所周知,数码单反相机刚出现的时候,价格动辄以数万乃至数十万计,别说是普通爱好者,就连对成本稍微苛刻一点的商业机构也无力购买,直到佳能EOS D30出现才有了普及的曙光,而万元左右数码单反EOS 300D的出现才最终吹响了普及化的号角,那么在数码单反出现之前,民用中高端市场被类单反相机所垄断着,比如我们要说的奥林巴斯E10/E20.

奥林巴斯E10

奥林巴斯E10的继任者,E20P

99年发布的奥林巴斯E-10使用了当时看来很先进的400万像素CCD和很专业的金属机身,经过时间考验广受好评的4倍变焦镜头由11组14枚镜片组成,内含一枚ED超低色散镜片和两枚非球面镜片,最大光圈高达f2.0-2.4,并具有手动变焦环和对焦环。E10的外观类似单反,但光学结构却完全的是单反,可以说这就是一台不可更换镜头单反相机。但是和一般的单反相机不同,E10在光路中并没有一块可以翻转的反光镜来切换取景和曝光的光线,转而使用了两枚棱镜组合在一起,成为光路的核心,镜头来的光线通过分光棱镜之后,大约30%用于取景,而70%射入CCD用于曝光,这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单反光路设计了,非常类似于佳能EOS1N RS这种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的光路。所以说奥林巴斯E10是一台没有反光镜的单反相机。

图示中的beam splitter就是E10光路的核心:分光镜


分光镜实际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反对焦模式中的AF-S、AF-C、AF-A是什么意思,拍摄时应如何选择?
步步为赢 佳能九款里程碑式经典镜头回顾
佳能EOS 5D IV使用体验如何?
单反相机多点对焦怎样正确操作?
快门释放有4种,释放、对焦加释放、释放加对焦和对焦,用哪种好呢?
相机镜头上的标识都有何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