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谡没被诸葛亮“斩

失街亭后潜逃 历史上马谡没被诸葛亮“斩”

2010-07-09 14:05:42  

马谡,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8年。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却很高,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出《空城计》的戏曲,使他以纸上谈兵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

人们有这种印象,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95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5000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马谡不战自乱,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

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放弃已攻占的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为此,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所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

但是,史实与以上说法有很大的出入。西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

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大意是:“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看这一段,就知道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马谡的确是死了,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在《诸葛亮传》中只称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从这两传来看,马谡确实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呢?答案是没有。因为在《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失空斩》排练视频赶到~
便  利
三国上街亭失守早在孔明意料之中,泪斩马谡这才是正真的阴谋!
《马谡之死》诗词鉴赏
能不称位,其殃必大——马谡:虽读了不少兵书,但根本不会打仗
哲理小故事——《守纪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