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无意识性的书法创作
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根据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想,选择或创造一种物质形式,通过相应的感官知觉引起审美主体特定的心理感受,这种主体感情抒发和观照的过程,就是表现。
作为既高级又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要有“世界感”,即我们传统所说的“感物而动”、再转化为“艺术意志”,在艺术活动中外化为一种形式。“艺术意志”就是我们书法艺术创作中“意在笔先”的“意”,二者均指在艺术创作中创作主体的欲望和构思。
东晋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多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书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端,然后作书。”这是说书法艺术创作的构思,亦即“意在笔先”的“意”。
书法艺术创作,“意在笔先,心居笔后”,是指作者在创作时的构思,在章法布局等方面必须精心安排,始能取得成功。但是书法家在泼墨挥毫时,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况:不仅有“意在笔先”和“意在笔中”的情况,“意在笔外”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或一个败笔,整幅受到影响;或笔墨升华,产生料想不到的趣意。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当中,使艺术家体味到一种最佳的创作心境:自由挥毫,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状态,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艺术品,多数会获得成功,甚至达到出人意料的妙境。
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呈现出文思突如其来、状如神助的精神状态;创作出的艺术品也常常是与艺术家意图相反的效果和结局。况且艺术家创作,特别是书家即兴挥毫,也并非都经过冷静思考和周密安排才行诸笔端,有时往往情绪激荡,如痴如醉,仿佛失去理智,这样的作品往往意蕴深刻,妙趣横生。
中国书法艺术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以线条的形式抒发人们的情感。抒情的书法艺术精品不乏其例,唐颜真卿的行草书《祭侄文稿》,就是极近笔底造化、直抒胸臆的优秀书法艺术品。颜深受当年战斗经历的激动,既怀同仇敌忾之愤,又感家族巢倾卵覆之痛。临文时感情激昂悲壮,一发难收,且毫无拘谨地长期积累的精湛技艺流于笔端。有惊心动魄之气,无矫揉造作之迹。真可谓初不用意,实为奇迹。颜真卿出生于书法世家,既家学渊源,又有深厚的基本功,但他在书写《祭侄文稿》时,由于感情的激动,已来不及考虑用笔工拙和章法的周密安排,而正因为初不用意,才将真情实感毫不掩饰地倾注于作品中。
唐代张旭擅草书,情动于心而形于笔,喜怒窘穷,怨恨思慕,莫不倾注于淋漓痛快、迅疾惊人的草书之中。杜甫诗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不管是出于世家的颜真卿,还是守乎法度最严、出乎法度至纵的张旭,他们在书法艺术生涯中,都受过传统技艺的严格训练,都具有炎夏挥汗、严冬呵冻的深厚功力。艺术巨匠们正是凭借于此,才能自由驰骋于法度之中,悠然超脱于规矩法度之外。这些事实均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的。所谓的“守法至严”主要是意识的作用;“出乎法度至纵”,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的精神状态,则是无意识的作用的活动才能产生,才能发挥作用;自觉意识又是对非自觉意识的反思和升华。在意识的积淀和促发下,当无意识达到充分发挥时,往往会超越主客观的具体属性,冲破旧有模式和价值规范,达到一种非心非物,亦心亦物,“兴与境谐,神合气完”的妙境。
书法艺术家几斤几两主要看折笔
我们进行书法的时候,对用笔的起头、收尾很重视,相比较对转折就没那么精心了,而转折对于书法最为事关重大!不管方折还是圆转,上翻还是下折,左了还是右了,总之说白了就是拐了弯,姑且把他们称为折笔比较统一些(以下统称折笔)。衡量书法艺术家到底几斤几两,只看他的折笔咋样即可尽知底细。
圣手折笔的上挑、翻笔而下(上),没有松懈、胡乱扭过的。
行草书书写速度较快,因此快速还要保证折处不出问题,用笔清晰肯定,这就非常之难!!力道不减,要有转、换、翻折的动作来保证折笔的线形的婉转、厚实不松懈,形成蓄势再发力而下的“根据地”,又要不能因做动作而显得犄角突出,难不难啊?难!
折笔,我们练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小心翼翼地模仿过,琢磨过呢?
赛跑在环形跑道上转弯时,会感觉你的速度自然就有所降低,因为此时有一股很强劲的切线引力把人沿圆环的切线往外拉。汽车在拐弯时也必然不可能继续保持150迈以上的速度。何谓气定神闲,写折笔道理一样,必不可慌张草率,而要做到稳妥、安然,动作做到,小心收拾,不漏声色不着痕迹你就做妥当了,那自然就是高。如果开车以150的速度拐弯,就不是气定神闲,而是魂飞魄散!!
大家看这些图中凡是画红圈圈处,就是折笔处,看古人的弯拐的咋样?很明显,折笔处古人很用心地修炼过,不知多少万遍地强化过,比如苏轼,比如 ……,总之他们比咱们重视的多、讲究得多、有修养的多。
东坡的折笔最好下功夫练练,因为他写的厚实,也就是瓷实!就像家具的衔接套铆,做工端地精细,而又结实耐用!瓷实的随便能写,那再轻松些自如地写,必定不致发软发虚,胡乱糊弄一下就过去。
折笔都在换向,这其实就是笔锋换向的问题和变化吧。不只是换向这么简单,关键是开车拐弯最凶险,你不小心就得甩翻!用笔还不一样?折笔肯定是要拐弯换向,但关键是你能不能驾驭得了这个弯子!
米芾外号米颠,但写字拐弯绝对不是癫狂无道,他的折笔的结实程度和精细程度宋以后绝对无人可敌,大家可以好好品一品图中的红圈 。
书法的基础训练就这样: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一个出锋,一个折画,也许几万遍几十万遍的练习也还并没有达到完善!书法既然的确是自由挥洒的,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挥洒还要临帖,还要终身去临帖呢??
临摹时必定要有“慢慢地写”这个层面才合理,最大限度地把帖上的用笔细节还原到你的纸上,这样,临摹才有了价值。折笔更需这样来锤炼。因为,折笔,太畅快容易滑出,太过着力又容易枉生犄角影响关联。写行草又是带速度的,没速度玩不了这个,而有速度就必会考验你 ——转弯的能力。
古人都说了,草书最难,为什么呢?因为草书就如开快车,速度飞快还要你做到驾轻就熟,不出乱子。乱子是什么呢?折笔啊,对不对?草书是完全依赖来保持字内笔画的衔接以及上下字的衔接,可以肯定地说,折笔是草书的物质基础!
谈基础,最容易被自视甚高的人所鄙夷,好多人认为自己基础已经没有问题,比如这里谈折笔,比如红圈内的这些美轮美奂……
孙过庭书谱说,因为要持续、畅快,草书的折笔是以圆折为主导的,兼以方折,方折容易折上劲,圆折就没那么容易了,圆折容易使人潇洒忘情地依赖着力不深的——简单的划、拉、甩这三板斧来对付,从而写的浮,滑,薄,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创作,需要任性!
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
张改琴:楷书创作之我见
【言恭达•抱云堂艺评】读书札记之五十一:意随字出,书随意深
草书创作四要素:基实守规、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气呵成
浅谈卫夫人《笔阵图》之“意在笔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