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父母孩子交流最少

 有一项对比研究让中国家长深思!

  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国内研究机构联合美、日、韩研究机构,开展了四国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苏州)上,课题组正式发布了对比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近半数中国中小学生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的情形。

  多数父母和孩子沟通有“大人主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很多家庭亲子少交流,父母何以为师?

  这次的四国对比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平时经常和父母交流的中国学生只有57.7%,而日本、美国、韩国依次为81.7%、81.0%和79.0%,都比中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很多中国家庭都有此类现象,父母忙工作,孩子忙学习,双方的交流、了解少得可怜。在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导演组问演员陈小春,如果10分是满分,对儿子了解几分,他回答:1分。导演继续问:“那你觉得他对你了解几分?”陈小春回答:“他更不了解,他只知道我是工作,其他都不知道。”何止陈小春,许多家庭都在上演类似相互不了解的一幕。

  下班后的三四个小时成了家长与孩子仅有的相处机会,然而就是这几个小时的交流也很匮乏。要么是父母还在忙着自己的事儿,要么是盯着手机,唯一的交流话题,就是功课辅导,严格意义上,那不是交流,是一种监督和“你听我吼”。

  一名初中生曾向媒体发出了这样的“呼救”,希望爸妈和她在一起时“抬起头”,多陪她说说话。走红的重庆“最辛酸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只爱玩手机。试想,家长老是低头玩手机,孩子如何能沟通?

  此外,多数父母和孩子沟通有“大人主义”,我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说的就是对的,很少主动去倾听孩子在想什么。

  缺乏交流,孩子成长少了重要的助推剂

  不少家庭父母只想“望子成才”,往往忽略了从小与子女进行感情交流的重要性。殊不知,孩子从小与父母缺乏交流,影响的不仅是亲子关系,更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成长。

  缺乏沟通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孩子有了心事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家长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即使面对面坐着,也无话可说。渐渐地,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像隔了一堵墙,孩子不愿对家长敞开心扉,孩子的世界家长也走不进去。明明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应该是最亲近的关系,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旦孩子出现了情绪和心理问题,家长发现再去沟通,发现那堵“墙”已经死死堵住了你们沟通的有效途径。

  缺乏沟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父母不与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思考能力也受到影响。孩子的心理压力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排解,不少孩子会选择网络抒发,这样只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继续加大。此外,过于沉迷网络交流,也有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

  改善沟通,中国父母请作出更多努力

  教育不是仅提供物质支持,面对“57%”这样的沟通频率,中国父母要作出更多努力。

  请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创造沟通的机会。其实陪伴很简单,比如晚饭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或者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都是亲子交流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听听孩子这一天在学校经历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心声,也增加与孩子的交流。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应该多样化。《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唯有中国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多数中国父母每天问孩子的问题都是“老三样”:“中午吃得怎么样?”“作业写完没?”“功课有没有什么问题?”久而久之,难免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应适当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沟通,例如可以选择跟孩子讨论当下的热门新闻,各抒己见,既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也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沟通时请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沟通。中国学生家长尤其要学会倾听,孩子有烦闷等情绪时,先抚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被理解,避免一开口就说教或指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为什么被孩子关在心门之外
为何社区亲子活动如此重要
网络时代你和孩子关系紧张吗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怎样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家长不要帮着老师“对付”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