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有北上广深,古有西汉五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线城市更是如此。时间追溯至40年前,深圳前身是与香港隔河相望的宝安县;向前推200年,上海是松江府管辖的一座江南县城;向前推1000年,广州是珠江口的一座著名港口,其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无法跟开封、杭州、苏州、成都相提并论;向前推1500年,当时叫幽州的北京,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军事藩镇,那时的主角是长安、洛阳、扬州、成都……一线城市的光环,从古至今,轮流坐庄。各个历史时期的一线城市,又分别是哪些?

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洛阳就是今河南洛阳,又称洛邑、雒邑、雒阳、成周、新大邑等,周代就确立了东都的地位。关中地区的长安,地形封闭,无法全面辐射全国。而位居北方大平原和东西枢纽位置的洛阳,就可以弥补首都的不足。洛阳所在,是半封闭的盆地,既有粮仓,又背山面水,有安全保障,又距离长安不远,可以充当最佳副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洛阳作为周天子所在地,就是天下名都。先秦至汉代,人们将河东(晋西南)、河南(洛阳盆地)、河内(安阳一带)称为“三河”。按照《史记·货殖列传》说法,尧定都河东,商定都河内,周定都河南。在五都之中,洛阳是集重要政治中心和经济都市为一体的城市。
  洛阳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商业发展,如战国时期闻名各诸侯国的商人白圭就是洛阳人。《史记·货殖列传》说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意思是,洛阳向东可以跟齐鲁做生意,向南跟梁楚地区做生意。当时的洛阳商人,充分利用枢纽区位和开凿的水渠交通道路,充分把生意做大。
  洛阳早期为周人倚重的东都,汉代也是地位仅次于长安的城市。在《汉书·食货志》中,洛阳位列五都之首,乃因其区位优越、政治副中心和商业重镇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它是长安控制中原的桥头堡,也是天下货物进入长安的必经之地。
  同时,洛阳也是重要文化中心。上古至先秦,“河洛”这个著名文化IP在洛阳孕育形成,它至今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文化符号,所谓河洛,其地理区域即黄河、洛水之间的洛阳盆地。

冶铁之都富冠海内

  邯郸因战国赵国都城而闻名。而邯郸城邑,在更早的商晚期已经兴起。商代始建都于邢,后迁都殷——数百年间,邯郸始终是商朝畿辅之地。
  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记载,商末在邯郸地区兴建离宫别馆。甲骨文中“甘”即为邯郸一带。春秋战国,邯郸地处四战之地,是列国争夺的要塞,《春秋·谷梁传》第一次提到了“邯郸”: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
  战国时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邯郸,就成为商人汇聚之地。入秦之前,吕不韦的经营总部就在邯郸,他人生中奇货可居的一笔投资,也是在邯郸完成的,以财力推动当时在邯郸为人质的秦公子为继承人,继而有了后来的秦王嬴政。
  邯郸附近铁矿资源丰富,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冶铁工业中心。《史记·货殖列传》说“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与王者埒富”。靠冶铁发家的邯郸人郭纵可以跟王公贵族比财富。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撰文说,战汉时期,邯郸还以倡伎众多著名,这是古代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生下秦始皇的赵姬就出自邯郸娱乐圈。战乱并没有让邯郸衰落,到西汉后期,成为全国五大经济中心,即“五都”之一。
  据《史记》盘点的全国都会,邯郸是除长安、洛阳之后的全国第一大都会。《汉书》五都中,邯郸列第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河北起兵后,攻占邯郸,并改为邯郸县,邯郸第一次由王国之都改为县治。东汉末年,袁绍在漳河北岸建邺城,取代了邯郸的地位。

水旱从人天府之国

  成都之富饶,被冠以 “天府之国”。实际上,历史上有多个地方先后被视为富饶的天府,但持续繁荣的只有成都平原——天府也几乎成了成都的代名词。
  成都,居四川盆地西部,西、北两面大山,东有龙泉山脉,中间一块水系纵横的平原——成都平原,成为四川盆地的之中的一个富饶的小盆地——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奠定了它长盛不衰的基础。
  西汉时期,成都人口有7万6千户,约合40万人,其繁华程度,跟东方的都会临淄遥相呼应。成都不仅在人口方面突出,而且在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全国领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里的锦官城代指成都,它最早是西汉在在成都设立的管理丝织手工业的机构“锦官城”,用民国四川文人李劼人的话说,这是最早的 “特别工业区”。从2000多年前开始,“锦官城”园区主打产品就叫“蜀锦”,是名副其实的地理标志产品,行销大江南北。成都所出的漆器,比织锦更早打出了名堂,战国时期已流通到中原及部分海外地区。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创立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学。汉武帝时,这一办学模式在全国推行。当时的“教育学成都(蜀郡)”,仿佛就像后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改革开放学深圳”,道理相同。
  成都制造的产品影响了当时国内外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还影响了后来中国人民的信仰。作为本土宗教,道教滥觞于成都平原。道教祖师张陵,在成都鹤鸣山学道,受蜀人严君平著作《老子指归》影响,在《老子想尔注》中首次提出“道教”。青城山,成为道家第一个著名的大型道场。

千丈之城万家相望

  临淄,古称营丘,秦汉时称为临菑。西周初期,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太公望分封于此,建齐国。太公的第七代继承人齐献公迁回营丘,因其地在淄水畔遂改名临淄。
  临淄城,位于当泰山山脉东北,东临滨海平原,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桑麻,加上滨海渔盐资源丰富,成为那个时代最富庶的都市。汉代在淄水和济水之间开通运河,不仅让它成为齐鲁的经济中心,更与其他地区建立了联系,成为西汉的一大经济都会。
  临淄还有另外两张文化名片:一是春秋齐国的韶乐,因为孔子的传播而天下闻名,“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孔子听了齐国的韶乐后,好几个月都不想吃肉。要知道,孔子可是讲究“食不厌精”的美食家,而这种音乐可以让孔子数月不吃肉,其魔力该有多大。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提供经费,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各种思想学说都可以在这里传播,据西汉刘向《别录》,当时的谈说之士皆期会于此,孟子、荀子、张仪、苏秦、邹衍、淳于髡等大咖均在这个学宫里发表演说。这个学宫,是那个百家争鸣时代缩影。“稷下”已经成为当时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
  汉末晋代之后,临淄地区多遭兵祸,政权更迭频繁。此后,临淄的地位被益都(今青州市)取代,今为淄博下辖区。临淄昔日的煌煌巅峰,停留在汉代。但是,那些记载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惊呆苏秦的蹴鞠斗鸡击筑画面的文字,依然在讲述属于临淄的时代。它不仅是当时最大的都市,也是时尚潮流和思想文化的引领者,是战汉城市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八水三川千年古都

  西汉长安城垣周长60里左右(汉里),高3丈5尺,四周各开3座城门,不仅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自然也是重要的总部经济中心。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居民区分为160个里,横门东西两侧设9个市进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文化市场“槐市”。
  宋代的《太平御览》这样说道: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意思是,只要去了五大都市,就可以买到全天下的货物了。这种情形,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各种新款商品,往往最先聚集于北上广深一样。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在西汉时我国就已经有了六大一线城市,它们现在的发展如何呢?
两千年前,汉朝6个一线城市,你们知道是哪吗
为什么汉唐定都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一文读懂中国首都变迁史
盘点:秦汉时期最为繁华的六个城市
在成都建国的古代政权,为什么普遍都短命?
中国四大系列之西汉四大城市,长安、临淄、洛阳、邯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