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加速苏联解体


除了设计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还有上图中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超大型运输飞机,专门承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安225飞机只生产了一架。另一架至今没有完成。这两个大家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因为耗资巨大,老百姓的钱越来越少了。

  该空天飞机呈平底形状,采用升力体式机身,前部较大并向上翘起,因此该机又被戏称为“套鞋”。这种几何形状可大大降低机身在再入大气层时的受热程度。该机的独特之处是其可变式机翼。机翼安装时与水平面呈60度角,在起飞、轨道飞行和再入大气层时用作垂直安定面。在再入大气层并将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后,机翼转至水平状态,从而增加了升力。机身、机翼和巨大垂直尾翼的后掠角度分别为78、55和60度。“米格-105”安装有科列索夫研制的RD-36-35K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轨道发动机由19台大小不一的发动机组成,以进行轨道粗定位和精确机动。该飞机长8.5米,高3.5米,重4220公斤,翼展7.4米。这一方案最终被取消,但空天飞机的研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真正的轨道飞行是在1988年11月15日,承担任务的是OK-1K1。格林尼治时间3点,OK-1K1由能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2号发射台发射升空,进入一条近地点247公里,远地点256公里的轨道。这是一次无人测试飞行,所以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没有运转,其上也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由于计算机存储能力的限制,暴风雪号只环绕地球飞行了2圈,3小时25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有传言说这次飞行使OK-1K1遭受的损伤无法再恢复,OK-1K1也不能重返太空;但此说法未被官方证实。


  这次自动飞行的难度显然要比美国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有人驾驶的首航大得多。暴风雪号配备有小型引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动力返航,如果第一次着陆失败还可作二次飞行;它还可以通过机翼舵面调整飞行姿态,着陆时机动性也比美国的航天飞机强。


  从第一次飞行执行的任务看,这显然不是计划中唯一的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因为这次飞行连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都没有测试。自动飞行是很成功的,它顺利抵抗住了速度达每小时34千米的侧风,降落后机身中线与跑道中线距离只有5英尺。


  暴风雪号的成功首飞给各国带来了很大影响,人们期待着它能够早日作载人飞行。同年,前苏联发行了一枚以暴风雪号为主题的邮票。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前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http://mil.huanqiu.com/photo/newpic/2010-03/752254_9.html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本帖最后由 刀背战士 于 2010-3-7 18:54 编辑 7 x3 J* x. L% p, J% V. \
; \' t- @" t$ s9 [/ k& }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1976年开始研制,1988年11月15日进行了一次无人驾驶飞行试验,在拜克努尔航天中心由能源号火箭将其送入轨道,绕地球飞行2圈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此后苏联局势动荡,拨款急剧少,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停止了拨款.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连同能源号火箭因仓库倒塌而被毁.
% F. B9 k/ ]+ j8 }  G
3 p' h) |+ {* {" {7 g      苏联的航天飞机在外形和载货能力方面都与美国的航天飞机十分相近.
& `$ c$ [- J. `- l) `
2 N$ a9 n5 y3 _( g3 v      美国的航天飞机采取飞机火箭一体化设计,主火箭发动机位于飞机尾部,返回地面时完全靠滑翔.美式航天飞机发射时最大可携带29.5吨载荷,返回地面时最大可携带14.5吨载荷. ) J* F$ e9 ^1 `) l- O( P* l
0 e& e0 \* V9 g
      苏联的航天飞机采取飞机与火箭相互独立的设计,由独立的能源号火箭将飞机送入轨道.飞机尾部不带火箭发动机,但却装有小型航空发动机,用于返回地面时进行姿态调整.在制造工艺水平相同的前提下,苏式航天飞机的可靠性优于美式航天飞机.
/ k- U$ C+ J5 x4 S0 y' O3 N
, y& v! a8 i- U0 x6 h7 N      能源号火箭芯级采用4台推力为200吨的RD-0120氢氧发动机,芯级周围捆绑4个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采用1台推力为725吨的RD-170液氧煤油发动机,每台RD-170发动机有4个喷管,从底下看容易误认为是4台发动机.能源号火箭总共8台发动机,起飞总推力3700吨,可将105吨(包括货物在内)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 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发射时最大可携带30吨载荷,返回地面时最大可携带20吨载荷,这主要是因为苏式航天飞机尾部不带发动机,减少了返回时的死重,增大了有效载荷量
. W% f9 n: |# o) Y  n4 F4 K% a
- Z* T9 @  A8 l6 A; n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前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 G0 f7 w# P6 H% E. [
. D( g4 A5 \# E& F' T
      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 H- Q4 R* V6 c: U
6 H6 w7 R& c, o- H' t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 , q; _' r* u8 h9 c
: F4 h, G1 v; ^1 c    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转自止戈论坛 http://bbs.zhige.net/
苏联研制的航天飞机有两种,一种是小型航天飞机,一种是大型航天飞机。从1982年到1984年,苏联先后进行了四次小型航天飞机缩小比例的模型发射试验。1982年6月3日,在第一次试验中,代号为“宇宙1374”号的航天飞机模型进入轨道后,绕地球飞行了1.25圈,历时109分钟,最后溅落在印度洋上,由早已等候在此的舰队回收。这次试验被西方发现并进行了报道,而后,苏联又集中力量研制大型航天飞机,先后调集了全国1000多个科研院所和工厂的上万名科技人员,耗资200多亿卢布,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成“梦幻”——记最大的安225
制造安225目的?暴风雪计划成压垮帝国的最后稻草
前苏联占领宇宙计划 红星计划
航天飞机史诗级绝唱:苏联暴风雪号,曾经完胜美国,而今一片废墟
壮志难酬—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载人航天100个标志性航天器(第二个太空时代 1977年–1997年)——航天飞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