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悟】茶与人

提示:点击上方老生茶舍一键关注

岁月酿成了茶叶的味道,茶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而每个茶人,都是在修行自己的茶道。


——题记(《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叶一般久远的“茶”,彰显了其中古人对它的理解:人处草木间。如今看来,古人想表达的也不过是茶为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更是面对内心的态度。但人的内心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就似卢仝饮茶七碗却得七感一般。


万般尝法,品出万种人生之态。


轻抿于唇上,只感受得到或凉或烫,其中深深的滋味未能体会,全当润唇之用。


吞咽于喉中,唯觉淡淡苦涩,没有书中所写那般清香扑来,只不过倒也解了口干之燥。


呷含于口舌,苦后的幽幽清香自心底而来,似乎被洗涤后的心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渭水煎来始觉珍”。唐宋的茶是“饮”,必将茶叶入口,而他们认为能将好的茶叶激发出极尽美味的,只有甘甜的山泉。“搅动兰膏四处香”。明清的茶是“品”,茶叶泡水的清香似乎才是他们得道之法。碾磨成沫,沸水浸湮,缕缕烟雾,朦胧中似乎碰触到人生的真谛,却又在霎时如烟云般自手中掠过,无迹可寻。也许就是这番感觉才得以让一些人因茶而生,也终生以茶为伴。


茶是苦的。很多人是不享受喝茶的,就如众人都想逃避的苦难。滚烫的清水,浇着于微蜷的叶面上,本落在杯底的茶叶瞬间浮于水面,浮浮沉沉,聚聚散散,混沌中又透着清明。呷一口,苦意顿然生出,闭目,凝神,细细品味,方悟人生之苦。


茶是香的。品茶者,非明茶也。说我是情随心性也好,附庸风雅也罢,如今的我也只能“饮”苦“品”香,其中的韵味也不过略懂皮毛,而懂茶的人,却明白那一缕缕清香,虽淡薄,却也是真正蕴涵所在。含于口中,只觉舌尖被苦意所湮没,片刻之后,清香缠绕,此时才体会到茶的淡然,无欲无求,心如止水,仿佛脱肉身于尘世,撒千丝于凡尘。




品茶若能提升人心境界,那么制茶的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日本茶道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制茶,每一个刻板的举动当中却又显示出虔敬,细嗅茶香,抛却茶室之外的红尘束缚,全心全意禅这一壶茶。中国的茶道,我更爱称为茶艺,少了日本茶道的一丝严谨,却多了日本茶道无法模仿的“顺乎自然”,与日本茶道的严肃正经后的交谈相比,“逍遥”的中国茶人不太随意高谈茶道,内敛含蓄于心中,各有各的滋味体会。


无论是日本茶道的习茶静悟之人,还是中国茶艺的吃茶品茗之者,追求的无非也只是心灵上的宁静,精神上的超脱,茶香升腾,所有的这一切都浓缩在了绕于舌根处那若有若无的苦涩中。


无人便无茶,而无茶也无人。茶伴随着人千年走来,而人也在千年中不断改变茶道之法,或磨茶,或散茶,或饼茶,而不变的永远是饮茶之人,品茶之态。


一茶,一人,便可自悟其道。


转载自公众号:三笑堂

关注老生茶舍,打造都市品茶后花园

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 老生茶舍 进行关注(推荐)

搜号码: laoshengcha 或搜公众号 老生茶舍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言壶语--品茶,犹如品读一知已,品人,犹如品尝一杯茶
说茶道——乌龙茶
像茶叶一般去旅行
浮生如茶
闲来无事喝杯茶
春茶秘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