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书不如借书


买书不如借书 文 / 程宋
笔者不是替图书馆做广告,也不是拿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名言:“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来装金贴面,哗众取宠,一骗读者,二骗稿费。


不知您是否注意:而今有一种新时髦: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一个象模象样的家庭,大都有一个藏书房。书架上经典名著,古今中外,一般数百本。如果不是这样,人家就会瞧不起,笑你没文化。这些家庭的主人们,休闲时,顺手牵羊,拣一本书翻一翻,一可松弛松弛,二可养神悦目,其乐无穷。但大多数家庭主人们,倒也宏愿大志,孜孜以求,把一本书颠三倒四,捧得伤皮伤骨,只望在藏书房里,闭目诵经,一夜之间成为大学者。还有一部分家庭,藏书房里,灰尘蒙蒙,蛛网纤纤,一年不进书房者有之,他们买书的目的只是装饰门面,遮羞盖丑,储藏了多少书,就表示你有多少修养,多少文化了。


为了学习,买一些书是必要的。但是,家有万卷书,是否证明了这家的主人很有学问呢,这可不一定。明人笔记《泽山杂记》“祭酒叱生退”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明代洪武年间一位御史大人叫景清,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他有个朋友家藏万卷书,并珍藏了一部秘本。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后再三请求,并约定“明日即还书”,才借到了手。次日,朋友索还,景清说:我不知什么书,也没向你借过。朋友一听就发火,一发火就告状告到了祭酒(主管中央教育机构的官)那里。景清随即带了所借的书去见祭酒和朋友。他举着那本书说:“这是我平时读的书。”说完就将秘本从头到尾背了一遍。祭酒问景清的朋友,他却说不出书里的一句话。“祭酒叱生退”。到了外面,景清就把书不给朋友,说:“你平时最爱藏书,但又不读书,故和你开开玩笑罢了。”


在封建社会里,藏书、买书而又不读书的人是很多的,试看:皇帝的官廷里,“四库”、“七略”不是应有尽有吗?但有几个皇帝是认真读过这些书的?还有一些所谓“藏书家”,书多到要设藏书楼藏,且连楹充栋。但是其中多半是故作文雅,粉饰门面而已。周充之在《书影》卷首一针见血地说:“本本精良,手且未触,目于何有?但观架上,可知腹中。”这正是对那些买书而不读书的人一针见血的讽刺!


买书而不读书,自古有之。在今天的社会里,也大有人在。这些人,他们买书的最大目的,主要是装饰门面,显得富有,显得有修养,显得有文化。还有一些人,读书不认真,只看个大略或是文艺作品之类的书,干脆以记住一个故事梗概为满足,达到了这个目的,便将书弃之一旁。这种读书法不要说完全不了解书的精神实质,就是书本的内容也不可能了然于心,至于心得体会、读书笔记,那更是无从谈起。试问:这与不读书又有何异?在这种情况下,书买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笔者并不反对买书,为了提高自身修养,买些书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错误地认为:反正书已买回来了,什么时候读都可以,于是便将其束之高阁,任其尘封蛛网、独守空房。这样既浪费了钱,而也无法显出书传播知识的社会作用。如果是这样,笔者奉劝这些人:不读就不买,等到你想书读的时候,倒不如去借,找朋友借,向图书馆借。因为,向人家借,是有时间,分秒必争,下意识地,认真地,赶快地读不可。遇到好的珍本,又担心还书后再难见到,往往还会一面读、一面抄、一面消化书本中的各种文化知识。这种读书方法,一方面读了书,另一方面确实读书收到了显著效果。一旦养成这个习惯,那将得益无穷。


事实上,真正爱读书的人,真正的大学问家,他们所读之书,并非全是出钱买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只有高小水平的徐特立:在那种年代,一是无钱购书,二是根本没有稳定的环境藏书。就是去借了读,读了抄,抄了读而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的名言:“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不仅仅是他个人读书经验之谈,就是在今天,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然,家庭经济宽裕,买一些书收藏,无可非议;但切切不要仅仅作个“藏书家”。在今天的时代,我们缺少的是真正的学问家。而如果我们手头上并不宽裕,而又要钻研学问,搞一些科学研究,笔者建议:最好不要为无钱买书而伤神,因为,社会上国家办、集体办、个人办的图书馆向您敞开着大门,书中自有黄金屋。年长月久,借书的时间一长,您就体验到了借书看的效果和乐趣了……


读者诸君,您不妨试试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藏书和读书的困境
读书人的藏书
买书、藏书、读书、用书
自家的藏书你看了多少?
悟空问答
杜泽逊:买书、藏书与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