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五象之鹰欢迎您光临!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2.郭――外城。3.员外置:唐初只有760员定额编制,后来又有所增加,称“员外置”,且对一些贬谪之人授此虚衔。苏轼此次就是“责受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梁代何逊,唐代张藉,宋代孟宾于等诗人均曾任过水部郎官职,作者责受水部员外郎。故称。4.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这次苏轼亦是此官职。5.压酒囊:唐代官俸一部分给钱,一部分给实物,压酒囊即官府酿酒用剩的酒袋。压酒囊是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我因谋生糊口而做官,也因口快笔锐而获罪,这一切可谓荒唐。此地被长江环抱,鱼儿味道鲜美,满山都是竹林,我似乎都尝到了竹笋的甘美。受到贬谪的官员被安置成员外郎,诗人照例都做了水曹郎。我只是惭愧徒有官名不用做事,还要浪费公家这许多薪俸来喝酒。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牢骚而出以自嘲诙谐,逆境中多能苦中作乐,这是苏轼人格的基本特征。诗人说自己平生都在为口忙,没料到这次被贬到黄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产山蔬。官属员外安置,但这样的官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你们贬我做散官,让我得着空闲,却还要费你们一些酒袋。这些幽默的说法,虽然实质上仍属于苦中寻乐,但又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一生坎坷,始终在政治浪潮中沉浮不定,在党争中曾三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之后,他被贬黄州,次年二月他抵黄后,写下了此诗。全诗以“质而实绮”的语言,从自己的遭际和眼前的处境着笔,反映了作者乐观爽朗、心胸豁达的天性。
首联,自嘲目前的处境,用语平易而入韵。“为口忙”可以说是全诗之眼,一语双关,一指“祸从口出”,自己因出语讽刺遭遇“乌台诗案”,而造成奔忙劳累的现状,句意直贯颈联“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二是为口腹而忙,句意直贯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真可说是纲举目张。“转荒唐”:诗人面对自己43岁而前途一片渺茫,百感交集,摇头感叹“荒唐啊,荒唐!” 他来偏僻的黄州当一个“团练副使”,一个“无事小闲差”,对于一个昔日的京官、当时的才子来说,当然会“自笑”“荒唐”了。
颔联,写黄州美食之福,对仗工整,联想、想象丰富。哀叹不是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城)” “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这城郭之外的江水,江水中的鱼儿,那满山遍野的绿竹,绿竹中的新笋,不正是下酒的好菜嘛!鱼美,笋美,口福之惠实在诱人!作者寻找到了自己的独得之乐。
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被贬职又怎样呢?我还是回归本原,享受我的鱼笋和美酒,做我的新诗吧!真是酣畅痛快、潇洒非凡啊!
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国家公务人员”,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得很啊!“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 这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
总之,全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显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体现了苏诗自然天成,平淡简远的风格。
笋是美好的,它给我的是春天的记忆、成长的记忆、山雨朦胧的记忆,那清甜的笋煎汤饮,能醒酒、能醒脑、能祛浑浊的思想。竹笋吸收脂肪,有助食物发酵、消化之功效,长期食笋,对肥人尤有益。世界上,还有什么物质可以与竹子竞苗条呢?
中国人好吃竹笋,集中体现在苏东坡身上。原先我们只知他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不知哪个好事者居然把最后两句敷演成了:“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且广为流传,俨然信史,好笑至极。不过,苏东坡也确实说过:“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是喜欢吃笋的。
孕育生命于秋天,却在来年的春天才破土而出。八个多月的时间里,笋在哪里?
笋当然在地里,在被土掩埋着的没有白天黑夜、没有阳光雨露的地层里。因为笋深知,必须要有硬朗健美的身体,才能破土成活于风霜雨雪中。
于是,笋养精蓄锐,笋埋头深造,笋默默无闻,用尽力地吸收土地母亲的精华来造就未来的锐不可挡。
一声春雷,一场春雨,笋抓住了最适宜自己生长的时节,释放出蓄积了200多个日夜的能量,以所向披靡之力、斩钉截铁之势破土而出了。
也常有人用“嘴尖皮厚腹中空”来嘲讽笋。可只有刚刚抛头露面的笋才知道:嘴尖,有利于剌破地面;皮厚,有利于保护脆弱的笋身;腹空,正表现出了包容的心胸。
于是,笋天天向上,锥形的身体越来越重地挤压着大地。而压力,正是笋生长的动力。
雨后的春笋,当然也有自己的命门死穴,那便是“脆”。因为脆,使它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样因为脆和香,笋便有了默默奉献的精神。
但破土绽放的笋,还是要继续不断地硬化。终于,笋脱掉了层层笋壳的保护,成了挺拔修韧的竹,成就了“既可绕指柔又可百炼钢”的身躯。
若您感觉自己正深埋地下,那请别一味地唉声叹气悲观自己无出头之日。请好好地想一想笋吧,笋是怎么样才变成竹的。
若您感觉自己已经出类拔萃,那也请您想想竹笋吧,然后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在不期而遇的风霜雨雪、暴风烈日中保持挺拔。
笋,是未来的竹子,还在襁褓的时候,就秉承了先辈们守身如玉、宁折不弯的性格!顶着重重压力,笋坚韧不拔地,破土而出!
无论遭遇有怎样的不幸,东坡他总能发现生活的乐趣。人郁闷时,美好的景物反在添愁。东坡可不这样,与其说是美物给了他快乐,不如说是他自己给了自己快乐,这是失意的人生离不了的快乐。
人生失意而又不甘沉沦,他就会给自己输送一份坦然。这是智慧的生存,是理性的人生,他要让心灵永远保持对生命的兴奋。不让遭霜的生命枯萎,就要给它光的照耀,这种光来自于对阴霾的强力驱赶。
不要以为东坡就这么简单地乐观。没有经历坎坷,没有跟不幸的斗争,就谈不上真正的乐观。他被绊倒了,但又把坎坷踩在脚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才叫乐观。他始终有挫折感,始终有两难,这是他心流中的暗礁,别人看不到,他自己能感觉到,乐观是一种努力的覆盖。
他在《初到黄冈》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是为糊口而忙吗?怕是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一个“忙”字呢?恐怕有频繁被贬辗转不迭的意思吧。所以他感叹“老来事业转荒唐”,而失意就此打住,东坡是不会让它蔓延的,他用“知鱼美”和“觉笋香”来打住。看似轻松诙谐,实含难言的内伤之情。
所以东坡有时在用美食为自己移情。有时,吃也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故作的享受。
东坡美食散发的不是浓烈的油荤气,而是清淡的芳香味;东坡美食不只是饱一己之口腹,也是与民同味。东坡肉,就是一次壮观的与民同味。东坡修治西湖,为民造福,百姓抬着猪肉来感谢,东坡让家人按自己的烧法做好,然后送给各户品尝。
东坡美食诗中,还散发着清芬的草根味。蒌蒿的清香、藤菜的美味,还有那漫山的笋香。宋人吕本中说:“能尝咬草根者,凡百事可做。”东坡一路遭贬,谪居荒野,常咬草根。他嚼到的是生命的韧劲,嚼到的是大地的淳厚,所以他始终乐观,所以每到一处,他都能造福百姓。
东坡被贬岭外,苏辙送行。在路边店里,兄弟俩要了两碗面食。面对粗恶的汤饼,苏辙停箸不能食,而东坡一下子就吃了个碗底朝天。这是对不幸担当的能力,常咬草根的他,再难的滋味都能轻松咽下。
东坡的生命很有韧性,就像他爱的竹子。东坡的生命很有梯度,上可以构高屋大厦,下可以治锅灶瓢盆,这也像竹子。
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是东坡喜欢的味道,也是东坡生命散发出的味道。
   ★★ 五象之鹰图书馆欢迎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80】初到黄州
江绕城郭竹连山 鱼美笋香饱腹欲
苏轼《初到黄州》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夜听】《​初到黄州》宋代 苏轼
文史散文:此去声名不厌低——且说苏东坡初到黄州
苏轼《初到黄州》: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