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4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人活在这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有杰出的贡献!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宁愿死去也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著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在她这一时期的词中,没有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只有沉醉忘归,荡舟争渡的郊游趣事。
李清照词名远扬,引起了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亲赵挺之也是山东人,官至宰相。赵明诚虽然出身在高官之家,但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两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李清照的词《点绛唇》形象地记录下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少女的娇羞可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李清照十八岁那年,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感情笃厚。赵明诚除了能诗善文外,还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受丈夫影响,李清照很快便也对金石字画、文物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结婚时,赵明诚还只是一个没有俸禄的太学生,但他们只要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古董,就想尽办法,甚至不惜典当衣服将其买下来。每淘到一件宝贝,他俩就会迫不急待地回到家中一起仔细整理、欣赏、研究,这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乐趣。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便建立了书库大橱,编排好目录,整理收藏。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李清照和赵明诚沉浸在甜蜜美满的两人世界中时,朝廷的党争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
首先是宋徽宗打出了变法的旗号,重用新党领袖蔡京推行变法。赵挺之是蔡京的追随者,很快便得到了提拔。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得势后便开始对以苏轼为代表的元佑党人进行报复和打击,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也因此受牵连。李清照急忙向公公赵挺之求救,他写了一首诗给公公,说“何况人间父子情”,央求公公能够看在儿媳妇的面上,想办法救救父亲李格非。但李格非还是被贬官离开了京城,李清照十分不满,写了句“灸手可热心可寒”来讥讽公公赵挺之。
随后不久,朝廷又下诏书“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只得离开京城,投奔已回到老家明水的父母。而赵明诚则仍留在京城,对此他也很无奈,这对思爱的小夫妻只好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不久,朝廷的政局又发生变化,蔡京在清算完元佑党人后,便开始在党内排除异已,赵挺之受到打击,不得不辞官并在五天后去世。
赵挺之去世后,蔡京又抄了他的家,并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来迫害赵家,赵明诚无法在京师立足,只得辞官弃职,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他把李清照接了过来,这对思爱的夫妻终于团圆了。
在青州,李清照和赵明诚以晋代隐士陶渊明自比,他们把自己的住处称为“归来堂”。李清照还根据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为自己取号为“易安居士”,过起了清贫安逸的隐士生活。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间,夫妻俩饮酒郊游作词,收藏金石书画,撰写整理《金石录》,过着愉快和充实的生活。这十年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这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
然而南宋朝廷的权争打破了他们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式生活,由于蔡京失势,被逐出了政治舞台,不甘寂寞的赵明诚重返仕途,将李清照一个人留在了青州。
面对将要远离自己的丈夫,想到这十年耳鬓厮磨的日子即将结束,自己又要独守空房。李清照将离别后的种种不堪咀嚼了无数遍,眷恋、担忧甚至恐惧都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含泪作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不久,赵明诚因为政绩显赫,获得升迁,出守莱州,他将李清照也接到了莱州,两人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接着,赵明诚又改任淄川守,李清照亦随他来到淄州。淄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赵明诚与李清照忘寝废食、广为搜罗,收获相当可观。最有价值的是一次赵明诚下乡巡察,竟然从乡人那里意外得到了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顿时欣喜如狂,打马回府,与李清照一起饮酒品茶,欣赏揣摩。这是这对思爱夫妻最后的幸福时光。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掳去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而赵明诚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母亲也在这多事之秋去世,李清照和赵明诚知道山东迟早要落入金人之手,然而时间紧迫,便商定由赵明诚先去南京奔丧,李清照则留下来整理文物,然后找机会运往南京。
文物太多了,一次带不走,李清照便将它们分了类,她把那些相对较重的、收藏价值略低的文物留在了青州,准备第二年春天再把它们运到南京。然后她就带着整理出的十多车珍贵的、容易携带的文物,赶到了江宁。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没过多久,青州发生兵变,留在青州的那十几屋凝聚了他们夫妇心血的书籍古董,全部毁于战火之中!
赵明诚守孝期未满,急需用人的宋高宗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江宁此时正与金兵隔江对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赵明诚经受住了考验。1129年,担任了一年多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又接到调令,调任湖州知州。而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李清照痛心的事。原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利用江宁知府调动之际,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江东转运副使李谟得到了这个情报后,立即向赵明诚报告。而赵明诚因为已接到湖州知州的调令,不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当天晚上,王亦果然反叛,幸亏李谟提前作了布防,平定了叛军。而在叛乱发生时,赵明诚居然和另外几个江宁府的官员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
赵明诚的这一丑恶行径令李清照深恶痛绝,她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谴责丈夫赵明诚。
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像石头一样沉重地压在李清照的心头。因逃跑被罢了官的赵明诚见李清照终日默默无言,闷闷不乐,感到非常懊恼。最后李清照还是原谅了丈夫赵明诚,他们商量后决定再次退隐。可当他们乘船到达安徽池阳时,突然接到了宋高宗的圣旨,要求赵明诚立即前往湖州担任知州。于是赵明诚只得让李清照暂时呆在池阳,只身匆忙赴任。
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心急的赵明诚冒大暑骑马奔驰,不幸在途中感染了疟疾。直到一个半月后,李清照才得到丈夫患了热疟的消息,略懂医术的李清照又急又怕,因为她知道赵明诚是个急性子,既然他患的是热疟,就必然服寒药,这样他的病情会越来越重,非常危险。
果然,等李清照日夜兼程,赶到赵明诚身边时,赵明诚早已服用了大量柴胡、黄芩等性寒退热之药,结果疟痢并发,病入膏肓,没过多久便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的突然离去,让李清照痛不欲生,她割不断那份如丝如缕的相思,成了断肠之人。国破夫亡,让李清照凄凉孤苦、万念俱悲,她大病一场。
赵明诚病故后,留下了一大笔文物,这时江宁也非常不安全了,随时都有可能被金兵占领。李清照居无定所,无儿无女,身心憔悴,境况极其悲惨。她想到赵明诚有个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妹夫,他拥有兵权,应该有能力保护好这些文物。于是,李清照便请赵明诚的几个好友把几车文物运到了洪州,自己只留下了少数便于携带的字画、器物,准备在身体好转后再去投靠妹夫。
然而没过多久,金兵就大举压境,洪州也沦陷了,运往洪州的那些文物顷刻间又在战火中化为乌有,这对李清照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这时,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人诬告赵明诚,说他生前将一只玉壶献给了金人,这在当时是卖国通敌的大罪,李清照很气愤,又非常地惶恐,她决定将剩下的古董全部捐献给朝廷,还丈夫以清白。
但此时,宋高宗正被金兵追得四处逃窜,他从江宁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直逃到海上,后又过海到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身心俱疲的李清照就这样孤身一人,颠沛流离,艰难辗转,不遗余力地带着剩下的文物,一路追着宋高宗逃难的队伍,历尽千辛万苦,苦苦地坚持着,最后终于到达了杭州。
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担任编定政府诏令的官,一直在宋高宗身边,这时他也在杭州,于是李清照便投靠了他,这时她48岁,红颜在岁月的沧桑中已尽成白发。
在杭州弟弟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有个名叫张汝舟的文人,他频繁登门拜访,对李清照非常照顾,并多方托媒,希望娶李清照为妻。李清照觉得张汝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另外也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便和他结了婚。
没儿没女的李清照嫁给张汝舟后,本以为下半生有了归宿,谁知张汝舟和她结婚,只是为了占有李清照的文物。因此刚结婚不久,就开始丧心病狂地掠夺清照的财物,李清照不允,他便拳脚相加。痛苦异常的李清照忍无可忍,她发现了张汝舟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毅然向朝廷告发,并请求判他们离异。朝廷查实后,就将张汝舟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得以与之离异,这段婚姻只持续了几个月。
摆脱张汝舟后,李清照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后序》的编写中去了。接着,金、齐合兵进犯杭州等地,李清照再次逃亡,前往金华避难。
虽然丈夫去世已有许多年,但李清照心头的哀痛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丝毫的减退。相反,小人的诽谤、恶人的残害,使她的内心更加愁苦。她孤苦伶仃,比黄花还瘦,在凄伤中苦苦支撑。她独自一人把所有的往事全都翻了出来,咀嚼了一遍又一遍,再也放不下。
大约在公元1155年,李清照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煎熬中,在达官贵人们的诽谤嘲讽、冷落不屑中,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七十二年的凄苦人生。她走的是那样的凄凉,没有人来关注她,更没有人来帮助她,甚至连她的卒年都没有详细的记录。
易安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李清照生活悠闲,这一阶段的词大多是爱情和闲趣生活的记录。她少女时代天真烂漫、多愁善感,结婚后与夫君时守时分,守时是满满的爱意,分时则是浓浓的离愁,词作缠绵感人。后期,国破家亡,四处飘零,孤苦无依,这一阶段的词充满了悲苦、忧愁。虽然李清照前期词中也透着一种深深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与后期词还是有所区别的,前期感于生离,后期则伤于死别,更加痛苦,更加不堪。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公元112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一个中原儿女不愿提起的年份,是一个提起就觉得心寒齿冷的年份,堂堂大宋王朝的两位天子竟然成了金帝国的阶下囚。
国仇与家恨往往是紧紧相连的,倾颓的大厦之下岂有未破的完卵?摧折的楠木之上哪有温暖的窝巢?你身为大宋朝臣李格非之女,你的丈夫赵明诚也身披大宋的官袍,大宋的安危就是你的安危,江山的破碎就是你的心碎。
一场劫难,故园远了,你相濡以沫的夫君也离你而去了,那可以依偎的温暖的臂弯也失去了,你什么也没有了。
曾几何时,你的日子只充塞着两个字——逃难,从扬州到杭州,从杭州到绍兴,从绍兴到宁波,从宁波到杭州。
于是,你在逃亡的日子里,你想起了项羽,一个孤独的英雄,一个悲剧的英雄,一个血性之气十足的英雄,一个因羞于见江东父老而宁可自刎于乌江的英雄。
他活着,叱咤风云,轰轰烈烈,顶天立地,是人中豪杰;他死去,美人挥泪,良驹徘徊,乌江变色,为鬼中枭雄。
项羽失去了江山,但没有失去尊严,项羽舍弃了生命,但没有舍弃豪气。
于是,你以一个弱女子的目光,打量遍了偏安江南的每一个手持笏板的文臣武将。
除了失望,就是绝望。
江南已经没有一个血性的男儿!
【词语解释】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
绝句,不是只因其艺术的功力,不是只因文字的机巧,当浩然正气贯于心胸与文学才华浑然一处时,下笔之处,天地惊鬼神泣之力,是缘于她的精神凝聚,气节支撑。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摧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是项羽之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书写着一种忠贞: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联想到“霸王之别姬”可见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
何谓做人风骨,何谓做人气节,从李清照这位以婉约凄美而娇峙文坛的女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为精准的答案吧!
《夏日绝句》的前半部分借古代卫国英雄的豪迈形象议论人生哲理,把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成仁取义”的内容作了通俗而深刻的发挥和阐述。后半部分通过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实,展现了一幅生动、悲壮的历史画卷。它亦叙亦议,先议后叙,就事论理,并在叙、议的基础上融进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激情。这首绝句虽以“议论为诗”,但也不乏形象,而且情和理结合得十分紧密。
另外这首诗不尚词藻、不做作,语言力求自然朴素,看似乎易显豁,实质深厚蕴藉。再加上作者过人的艺术才华和高深的诗歌造诣,还使她注意到将散文化倾向与讲究声律对偶和谐地揉合在一起,诗中虽镶嵌了不少虚词(如“当、亦、至、不”等),但一点也不损害音韵美,因而舒卷自如,诵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洁明快而富于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不仅熔铸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同时还为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选取了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使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它不但给了当时的人们以很大的鼓舞,还使后世处于相同社会背景之下的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是在今天,我们读了这首绝句仍然可以感奋不已,无论从人生哲理,还是从爱国主义精神方面都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说,《夏日绝句》从内容到形式都“确乎是代表宋人特色的好诗”。
从李清照《夏日绝句》的曲婉直正读到岳武穆《满江红》的勃勃生机,仿佛那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恰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应和。李清照是深白的光,岳飞是鲜红的血。
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摧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是项羽之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书写着一种忠贞: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联想到“霸王之别姬”可见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
李清照本女儿之身。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一个坎坷漂泊的女子,一个沧桑憔悴的女子。笔墨所抒人杰之“杰”,高出众人几层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处。一个“思”字,标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无畏生死之气。此一绝句在她温香萦绕、弱吟娇叹的文字中,异笔突运,异军突起,这是她另一种的底蕴显露,是她别一种的气质光彩,是亡国之悲忿、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
星光灿烂的古典文学长河,群星璀璨无比,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一路走过之处,给后人留下的斑斓印记。无法计数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华,在文学史上取得了浓墨重笔书写自己名字的资格。但无论青天白日之下,还是明月当空之时,打开诗词集锦,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句,其浩然正气,傲然风骨,总会使人肃然起敬,凝神起思,思而情!
何谓做人风骨,何谓做人气节,从李清照这位以婉约凄美而娇峙文坛的女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为精准的答案吧!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公元二0七年,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大地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史称“巨鹿之战”,二十六岁的楚霸王项羽凭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过人气魄,亲率三万项家军,渡江作战,以一抵十,三日九战,重创秦将章邯装备精良的三十万秦军,一举取得推翻暴秦的决定性胜利,战事结束后,曾坐壁上观的诸侯将领谒见项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遥想当年,那是何等的气势,非常人所不能比也。
乌骓马,天子剑,骄人的战功,还有身边国色天香,平生惟一深爱的女人虞姬,该有的都有了,曾几何时,霸王开始变得自负,挥剑遥指苍穹,“我就是天,天就是我”的狂傲在中原大地振聋发奎!
六年之后,还是这位楚霸王,身陷昔日部下、今日宿敌刘邦座上福将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困于垓下,兵尽粮绝。四面楚歌声中,回天无力的霸王自刎而死,留一段霸王别姬的英雄史卷与世间。
读《史记》,每每至此,嗟叹不已,真好一个英雄少年郎,本纪,原本为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政迹的篇章,非帝王不得纳入也,通读全书,只有项羽是个例外,中国人常有同情弱者、崇尚正统的思想观念,太史公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篇末作以下注解:我常听别人说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眼珠子,又听说项羽眼睛里也有两个珠子,孰非常人。暴秦当道,乡民揭竿而起,群雄逐鹿,其中以项羽最为英勇,战功赫赫,天下人皆知,是灭秦的最大功臣,自封“西楚霸王”,位虽不终,千古以来没有第二人可以与之匹敌,位列帝王本纪,当之无愧!
风萧萧几页史书,野茫茫群马逐鹿,对西楚霸王项羽身后的评价一向颇有纷争,他自刎于乌江有人赞叹有人不齿。两种评价标准不同,正显示了社会意识的两极分化,民间评价大多倾向项羽,认为其生性率直、不耍阴谋,宁死不曲,比起刘邦“仁义在口中,诡诈心中藏”的假仁假意强上千万倍。这从另一层面也折射出中国五千年来的道德主流,观其后辈关云长、岳鹏举等人莫不一脉相承,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勿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都具有真正英雄的本色,留一段佳话传世,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刘邦取得天下又如何,坊间百姓嘲弄“刘邦的江山是偷来的”,民族认知的归属可见一斑。
八千子弟血未凝,如此凄凄下场,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他宁愿拔剑自刎以谢天下,也不愿意苟且偷生。这是其可敬之处,死又何惜?
一个历史人物之所以成为英雄,不在于他建立了什么功勋,而在于他作为一名凡人在建立功勋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超乎常人的辛苦,这种付出的极点是生命,更极者是生命的付出仍没有成就既定的业绩。因此,悲剧性和溶于其中的人情味是英雄的本质之一,而且,悲剧性越强,其英雄气越长。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以一个女中豪杰的口吻赞扬了项羽的最后选择。项羽出身贵族,有着刚愎自用和凶残成性的缺点,但是他对自己的士兵坦率,富有人情味,曾亲自给士兵送药并尝药,因而士兵能够跟着他拼命作战,而他和爱姬虞姬的爱情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典爱情之一,这些都使项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有情有义的男儿,不像刘邦是个刁蛮、狡诈和贪婪的小人。公元前202年底,楚汉战争接近尾声,刘邦会同诸将将项羽围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项羽兵少粮绝,而夜间忽然传来四面楚歌,项羽顿感无比凄凉,他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舍不下跟了他八年他的军队,舍不下他的爱妻和宝马。他绝望的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含泪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自杀后,项羽带兵突围,奔至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正备船等候,亭长劝他过江,称王江东以图再起,项羽不肯,长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拔剑自刎。项羽临终的这句话一直在史书中激荡了两千多年,令后人扼腕叹息。
项羽没有征服他当时的中国,却因为不愿过江而舍生取义征服了后世代代华夏儿女,在后世的舞台上和文学作品中,项羽的出场率不知比刘邦高多少倍。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项羽听从了亭长的建议,只身一人回到江东,江东弹丸之地又怎抵刘邦大半个中国,何况,小小乌江又挡得了刘邦的大军吗?如果在江东被汉军抓住而受辱,项羽的英雄形象肯定就大打折扣了。我们想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经历就明白了。
项羽死了,谁真正说的清他死去的真正原因,谁能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相信别人的评判,更不敢自己妄自菲薄。只觉得替项羽惋惜,心里有些怏怏的痛,也说不清是痛他还是自己了。只觉得我要是他,我也会了解了自己,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何必非要有结果。项羽,真性情,真男人。
这些年一直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逼迫自己努力和前进,逼迫自己做一切所谓正确的事,我不敢停歇或者放弃,我生怕这一次,只一次我就万劫不复了,我就没有了斗志了。而今,有了项羽,我还怕什么。
胜败兵家本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小杜说的也许不错,只是项羽是英雄,是盖世英雄---大幕已要落下,片尾曲已经响起,最美的章节就在乌江吧.
面对一个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机会,那英雄笑了,这血透重甲,身边只二十几个随从,深陷重围的项王笑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死去的虞姬真是幸运的女人---这心中的英雄不在意死亡,也不在意江山,不会说解天下倒悬的大话,不会想什么出民水火的冠冕堂皇,生了,战了,败了,死了---只是对江东父老一片愧疚---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可惜后世英雄,或者那些自诩英雄的又几人能怀此愧于心?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听说,刘邦大肆悬赏,我成全你吧---我成全你吧.
一个骄傲的英雄不屑于那些萎缩刀剑---我成全你吧.
一江血色……
追求结果还是追求过程,古人曾云:“成王败寇,没有人会关注你的过程,只会在意你的结果,你失败了,人们会将你忘记,历史也会将你掩埋。”可是到头来,又有谁会为成功者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歌。
世上的一切看重的是你的结局。没有风云的经历,只有平静的结束。人们看到的只是经历后的你,成功了,人们不会去在意你那坎坷的经历;失败了,人们也不会记得你曾经辉煌的过程。
可是自己呢?面对人生,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个结果,可得到的时候,你又该如何?试想过去,是否发现只有过程中的刺激才是自己最兴奋的时刻,才是自己追求的。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照样会拥有过程。为了明天而努力奋斗,哪怕是失败又有何妨,最起码我奋斗了,努力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起码我自己不会后悔。哪怕我的生涯就像是一颗瞬间而逝的流星,但我用自己的人生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虽然那只是一瞬间的亮光,可那确实最美丽的。
生命如叶,早晚随风而逝,化作尘埃。无论曾经多么的光辉、但到头来终究免不了三寸黄土。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不要沉醉于飘渺的虚幻当中,现实才是你应该经历的,既然选择了这个世界,就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悄然而逝,那样在历史的横流中,根本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生如流星,让生命不在暗淡,让人生不在悲伤,近自己最大的努力爆发出最强大的光芒,像流星一样划过天边,在天空中留下一道不会忘怀的亮光。
⊙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赏读四十四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南宋 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最容易被忽略的经典,短短20个字皆是家国情怀
李清照:《夏日绝句》
丈夫赵明诚弃城而逃,愤怒的李清照写下一首诗《夏日绝句》,至今传唱不衰
05.李清照《夏日绝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