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属安徽省。时韦应物任该州刺史。2.西涧: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至宋时此河已淤塞。3.独:最。4.怜:爱。5.黄鹂:又名黄莺,善啼鸣。6.深树:树丛深处。7.野渡:郊外的渡口,没有固定的梢公。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
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
黄昏时分的雨裹挟着春潮急速地涨满了西涧。
野渡口的小渡船,斜横在黄昏的雨中,西涧显得格外的静悄悄。
韦应物,公元737一约789唐朝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宫庭“三卫郎”.后读书中进士。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任比部员外郎,后相继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其诗多写田风物,效法陶渊明;又受王维影响,语言简淡。部份诗篇同情人民疾苦,涉及政事。有《韦苏州集》。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诗,似乎总与“独”字有着不解之缘:“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是“独”;“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也是“独”;“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还是离不开个“独”字。而此诗开篇又是“独”,极为醒目,韦应物的“独”,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声上下。诗人似乎是用一种极为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这样一幅山青水秀、草绿鸟嘤的图画。春光将逝,黄鹂在林阴深处唱着春天的歌。这歌声更加映衬出春山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
因为“怜”,便有了“行”,而又因为“行”,才有了“听”和“见”。没有一种“怜”的心性,就不会有这样一份闲适所带来的收获。也正因了这份闲适,也就有了别具洞天的诗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没料到,这时风云突变,骤来一阵急雨,立时涧水猛涨,春潮汹涌。一个“急”字,打破了山涧的宁静,呈现出的是春潮春雨飞动流转之势,然而,也正是这“急”字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的悠然。试想,郊野渡口,寂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曲现?
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构成的是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象,诗人如此用笔,颇有“一片神行”之感。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诗人长期于宦海浮沉,早就厌倦那繁华嚣尘的送往迎来,应答酬唱,他祈求的是一种未被污浊浸染的清明,期待的是自然的风雨给予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诗人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巧妙地隐藏在笔下的物景背后,触之不能及,品之却极有味。且这种情感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于全诗的字里行间,使诗也就拥有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首句以“独”字领起,“怜”字紧承,诗人用“独怜”两字表明自己的喜爱心情,“独怜”的对象是那生长在涧边僻静处的野草,因为他们自甘寂寞、安贫守节。诗人不写春天的桃红柳绿,惟独喜欢这种安静而又有生气的景色,透露出诗人对洁身自好的人品和归隐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勾画:枝叶茂密的树木深处,黄鹂唱着动人悦耳的歌。“深”字既状写大树参天,枝繁叶茂之态,又突出树林深处的静;“鸣”字以动衬静,也为西涧增添无限生机。
三四句写雨中的所见所闻:春潮带着雨水,夜晚急着上涨;渡口无人之小船,独自打横在江上。晚潮带春雨,水势更急,倘在要道,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会“舟自横”;而郊外渡口,行人本不多,此刻更无人,船夫也回家了,空空的渡船只有悠然漠然了。诗人以“急雨”、“春潮”来显示静中有动,又以“无人”和“舟自横”使动归于静。这也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自古多感发,唐代的山水诗真可谓道遍山水之美,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而文章也毫无保留地显露山水之美。古有语:诗人须得江山助,江山也要诗人扶。唐代一篇篇优美恬静娴雅的山水诗,展示了秀丽的江山。唐代山水诗淡而有味,淡而愈远,我对它颇情独于钟。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与自然具有天然的一体性,唐代特殊的社会条件给诗人打开了一幅新的生活窗面,使得他们看到远离喧闹的都市和险恶的政治风波的自然山水的美。唐代是山水诗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诗人们在盘桓山水、寄情于田园中,谱写着一曲曲逍遥从容、悠然自得的旋律。以恬淡闲适的笔调,表现投身山水之中的舒心快意,展示乡野山居、不关心事的逍遥自在。
唐代山水诗人寄情山林,无数歌咏山水表现隐逸豪逸情致的诗篇与佛家道家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佛、道的审美理论对唐代的审美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山水诗人们受到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重神似,追求文外之旨,使得大多山水诗中常出现道家的人生哲理,语言趋向于简洁,含蓄,促进了诗歌意境的创造,佛家“空”理与此有殊途同归的作用。
唐代山水诗多即景生情,兴会所致。或喻情于境,借境述情,这些情景都是现实中的现实得来。如,王维《鸟鸣涧》《辛夷坞》《鹿柴》等诗中的那静谧的世界,也是对于实景的描写,而非凭空杜撰。无论山水景物的描写多么概念,也都离不开源于现实的现实经验,唐代山水诗人深知“以情物适”摆脱了一味写意的局限,而将写实与写意统一起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韦应物《滁洲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而这种要求在静中体察自然的观点与道家静观,佛家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是他们追求天然浑成的境界美产物。
⊙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三百首最有意境的写景古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旷达中夹杂一丝忧伤 读来不愧为千古佳作
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打卡第30天 |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典◎野渡无人舟自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