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振场:心智模式是这样驱动和超控命运的
现在自愈哥研究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信念系统是如何驱动人生,创造命运的,日子比过去至少快乐了百倍以上。

我发现,每个人(男女老少无不如是)都是演技功夫超一流的演员,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得极度精彩。

抑郁的、开心的;痛苦的、快乐的;贫穷的、富足的;绝望的、希望的;自卑的、自信的;自闭的、外向的;勇敢的、懦弱的---

绝对到位!
关键是一个角色可以演一辈子。

大家在戏里演的非常投入、逼真,那台词都不用背,张嘴就来。

让我看的也是兴高采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段:

事件:

一周前,在我这里学习手法的W容说我们老家的豆腐乳特别好吃,托我爸在老家给她买了5瓶。

几天前呢,豆腐乳快递到了,她拿回去了,但是不知道具体价格,她问了我两次,我觉得这事没有那么重要和紧急,就没有问父亲价格,所以就没有告诉她。

场景:

昨晚问了父亲后,今天早上吃早餐,我说了一句话:

W容买的豆腐乳是170块钱,告诉她一下。

莲姐:怎么那么久还没有付,豆腐乳都拿回去了……

海哥:那天她不是问多少钱了吗?

莲姐:问的很积极的。

(看起来两人对我说的话理解有误,进行了自己的演绎和加工,以为我是在说W容人品不好,于是我做了说明)

我:我没有告诉她多少钱。

海哥:那就是你的问题!(这口气,明显是在指责我,都是我的错)

我:你俩的反应很奇怪啊,我说这句话,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反应啊?

你们是怎么解读我这句话的呢?我有在指责人家不付钱吗?我有在说人家什么吗?

海哥和莲姐这种反应就是心智模式驱动下的本能反应,信念驱动使然。

如果不自觉,一辈子只要遇到类似的场景,就一直会有这种反应,跟机器人被程序驱动一样,非常的精准,这就是所谓的小我做主,假人。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恩怨情仇,相爱相杀的故事,其实往往就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被固有的信念驱动,产生误解,不断叠加的结果。

这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断的被小我做主的当事人误解、曲解、意淫、夸大、造谣、诽谤,最后一步步升级,变成了相互的攻击和伤害,最后一辈子纠缠不休。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段对话,看看莲姐和海哥是如何被驱动的。

在莲姐和海哥的潜意识当中,有一个信念就是:

买东西要及时付钱,不能让人家催讨,否则就是人品不好。

因为这个信念,因此这种行为是错的,不能被接受的,是要被责备的。

所以当我吃早餐的时候说了这句话之后,他们的潜意识反应,第一念就是:

这么久都没付钱,这人怎么这样,人品怎么这么差。

Ta们其实误解了我这句话,这句话没有其他的意思,没有他们理解的意思,就是话里面的意思:

豆腐乳的价格告诉W容。

于是我就解释说:我没有告诉人家价格。

海哥马上指责我说:那就是你的问题!

海哥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为什么会指责我?这句话背后是什么意思?

海哥的指责是因为我解释完之后,他觉得他犯了错,他冤枉了别人,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劲,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但是他的小我又不想承担这个责任,不想背锅,想要证明自己没犯错,自己其实是很聪明的,很智慧的,很大度的。

但是话说出去了,错误已经犯了,所以他需要找人来为此负责,于是电光石火之间就想到了让我来背锅,就立马条件反射指责我:

这就是你的问题。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小我就有一种正气凛然的感觉,觉得自己维护了正义,这种感觉超好。

这个场景,相信大家很熟悉吧?要么就是自己指责别人,要么就是自己被别人指责。

但是海哥的这种指责,如果我没有觉知,也是小我做主的话,那我就会很生气:

我说一句话,有什么错?被你们曲解成那样,岂有此理!

也会去指责他,瞬间矛盾就会激化,就会升级,然后大家都生气。

这就是小我打架。

所以大家看到整个过程,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就因为一句很简单的话,在小我的心智模式的驱动下,就造成了彼此的误解、矛盾、冲突,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大我做主的人,面对这种场景,接受到这句话,这个信息的时候,能看到这句话的阴阳两面,能根据当事人的境界、关系和当时的话语环境,做整体全面客观的解读。

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去应对,如果有疑问,会跟说话的人再次确证: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吗?

绝对不会按照潜意识里面的小我模式,主观臆断,靠猜测,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读,去反应,去做事。

这就是智慧!

再跟大家举个例子,在公众场合吃饭的时候,一般孩子的表现通常都不太礼貌,不符合礼节,表现不够有教养。


妈妈们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当着大家的面,纠正孩子,让孩子端起碗吃饭,让孩子不要吵不要闹等等。

有没有效呢?当然没有效。虽然没有效,但是很多妈妈会一直重复这个无效动作。

即使再过两年,遇到聚会吃饭,妈妈和孩子的表现还是老样子。

妈妈们的信念是什么呢?她们真的是在意孩子的礼貌素养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她们觉得孩子在公共场合吃饭没有礼貌,那意味着孩子没有教养,让她丢脸、丢面子,这才是妈妈关注的点。

她们根本不在意孩子的礼貌素养,因为孩子在家吃饭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在家不纠正,出来为啥纠正?

因为要面子,如果真要面子,正确的做法就应该在家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对不对?

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妈妈根本不会去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餐桌上的礼仪。

因为那个比较费时间,费心思,费精力,所以本质上妈妈们是自私的。

一边希望孩子外面吃饭的时候有教养,好让自己有面子,一边又不愿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礼仪,

什么是人格分裂?这就是人格分裂——不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想要不劳而获。

宠孩子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因为宠爱孩子这种方式,直接包办,替孩子做事,要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伴他,教他做事、纠错要容易、简单、省事的多。

本质上她们不是爱孩子而是为了自己,是自私的,她们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关注的是自己,满足的是自己的小我。

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让孩子变成一个内心自卑、懦弱、无能的人。

所以被宠爱的孩子也是被父母真正忽视的孩子,童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内心匮乏,所以一辈子都在找爱,都在找感觉。

相信很多年轻的父母,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挺生气,觉得我怎么可能不爱孩子呢?我怎么可能是这么自私呢?

但事实证明就是。

小我做主的人绝对都是自私自利的,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在人生当中,这样的场景其实天天都在发生,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对小我的心智模式保持觉知。

一辈子就成为一个傀儡,一个假人,一个行尸走肉一样的人,一辈子沦为平庸。

在小我的操控下,就像机器人一样反应,产生各种恨怒怨恼烦的情绪,一生从来没有过自由意志。

悲剧发生的时候,还要把责任往外推,这不是我的错,我也是受害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自信可能来自防御型模式
李文广:天啦!心智模式对你的影响,竟然会这么大!
高效能沟通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改善与修炼
当你洞察了心智模式,会发现说服别人原来这么简单!
微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