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2内证修行之平

-

或名:无

或名:无为

-

或作为解读《庄子》的小总结也可。名:《庄子》修真思想探究8

-

以前,我觉得我在理论方面已经差不多了。每年我都这么认为过好几次,但还是在不断的突破和加深认知中。没完没了。

作个比喻,当《道德经》或《庄子》中有1-10,10个数字。当我悟了1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看《道德经》或《庄子》时,往往只看到了“1”这个数字,对于2-10这9个数字,也不是没看到,看到了,但没有理解或是没有重视。

所以,感觉这道经就如一个无底洞,它很深奥,我在学习的路上,永远也悟不完一样。当我悟到了1,看到了1。当我悟到了2,又看到了2。我总想把《道德经》《庄子》一次性的解读透彻,奈何这上等的经典太深奥了,我已经在不同的时间,完整的解读了《道德经》至少20次(这还不算零碎的),其它经典也解读了十次八次的。但我永远在路上,我永远也解读不完。

因为,就像我作的那个比喻,当我把《道德经》中的看到的“1”解读完了,又看到2,又看到了3,何只10个数字?!

所以,我一直在路上。我甚至为此懊恼。

-

在这此解读完《庄子》后,我又想把《道德经》《庄子》《西升经》,再用语音或视频解读一遍,分享给诸位。但我时间有限,所以可能放弃了。

我也厌倦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的重复刷新。我已经知道了。其它随缘吧。

-

我推荐这几本经典反复的看或解或悟:《道德经》《庄子》《文子》《西升经》。这四本经典,每一本都全部诠释了“道”。

《道德经》特点是:大、深、广、简。

《庄子》特点是:专、深。

《文子》特点是:系统性、全面。

《西升经》专注于:修身养性。专、简。

-

既然,我看这等大经典,都是层层递进的。何况是你看我的解读呢?

大经典就如一大水深渊,你随便看看都能得到这水,那怕只有一部分。多用功多得,少用功少得。

我呢,而我的解读就是加工过的,就如啤酒,有的人不喝酒,有的人不喝这个味道的酒,有的人不喝这个牌子的酒,所以对口人群少,受众人群少。所以,我建议大家看大经典原文。

-

可以说,我看了看时间,大约在我上个月解读完《文子》,解读完《文子》之后,我就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觉,然后顺着这种感觉,慢慢的感悟到了“平”!

也可以说是从“上善若水”感悟到“平”。

然后,我就开始写这个“平”,连续悟了八篇(“内证修行之平”)!(后面几篇悟的时候,我同时在解读《庄子》)

可以说,我大悟这个“平”,算是在我学习道家理论方面一个很大的突破。

-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这个“平”。最简单的说法啊。。。

《文子》当中有一句话: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耦也。故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象也。

这句话是总结性的,下面,我用我悟到的这个“平”跟《文子》的这五个名词,作一个连接和推理,这五个名词是: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

我先悟到的“平”。

平,水是不是平的,是的。

平,水为什么平?因为:静。

平,水为什么清?因为,平,静。所以:清。

平,水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所以,水是:无。(不是绝对无)

平,水因为“无”形,所以,是可以变易的,是柔弱的!

平,水永远是水,是纯粹的水,素朴的,所以,可以有有。这是:纯粹素朴。

所以,前段时间我用这个“平”,不断的拓展和联想,以及感应,悟了这个核心根本!

其实,这就是“无为”。

水就是以“无”来为的嘛,就是平的、清的、静的、柔弱的、纯粹的,所以能不平,可以有形,可以有色,可以不清,可以动起来,因为“无”,所以能“为”。所以,这就是“无为”。

我顺道推到了“无为”,我认为是理解了“无为”。

所以,我说我悟了这个“平”,是大悟!

我从这个“平”推出了所有!

所以《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嘛!水类似“道”!所以说“上善若水”。道不可见,水可见啊!这是多么好的比喻,真的可以通过联想水来悟道的。

所以,“平”,就是“常”,就是“正”!

大悟这“正平“之后,我甚至不想再搞什么理论。可以说更彻底的去除了一切妄想。就想独与“神”守,清静无为。

理论的东西,是帮助我们悟道的,特别是这等大经典,但当我们理解了圣人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就要“得意忘言”。去实践了。

-

前言已经写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再虚妄一次,开始正文:

-

今天写这个文章,并不是由感而发的,并不是感应或感悟。而是要做一个总结。因为刚解读完《庄子》嘛,想结合一下《庄子》的理论,看一下庄子是如何论这个“平”的。算是对我前期所悟作一个归笼。

解完《庄子》后,我个人对《庄子》中的经典句子进行了挑选。正好,我们就用这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庄子》是如何论这个“平”的!

(比较全面,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庄子也在反复说,其实就那么回事。我们是在验证,以及在验证中再学习。(加粗字体为原文))

开始:

-

内篇 逍遥游第一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立于“无”,树于无“何有”之乡。。。处无!正平。。。有,必然五行相生。无则不然。。。例如,我认为这个理论应该是这样,你却不那么认为,我们就争起来了,这就是“有有相争”的现象。。。无就不会了。无虽无用,但可大用。。。如水,虽无,但可以万化!万形!)

内篇 齐物论第二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寓诸庸,这个很多的“庸”,不就是“平”嘛,平平无奇的平。。。所以,能通能得,能几于道。)

愚者自以为,窃窃然知之。

(觉即是“有”,有即非“正”非“常”,所以莫觉!在无!在平!在正!在常!)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处于无!)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不知,处无,不知为何然然。。。)

内篇 人间世第四

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无翼飞,无知知。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

(去除耳目及心知。。。处无。。。不执有。。。)

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有则有有相争,无则可大用也。。。)

内篇 德充符第五

 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这个地方说的直接!。。。止水,平也,清静也,无也!此即正!这即是始!。。在无而为,无为无不为也!。。。这就是保始之征!)

 “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才全,就是无不为。什么都可以为,什么都可以做到,这就叫才全!。。。为什么能才全??因为“德不形”,然后做解释,我们看水“平”呀!因为水“平”,所以可以起浪啊!内保外不荡呀。。。这个也是直接一点说这个“平”。。。)

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斲,恶用胶?无丧,恶有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有,则为孽,则为胶,则为接,则为商。。。不有,则不会“有有相争”,不会“五行相生”。。。)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不要“坚白鸣”,不要“有”。。。要处无!)

内篇 大宗师第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必然泉涸!所以要二忘而化其道!)

成然寐,蘧然觉。

(寐则成,觉则入邪!)

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无)

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水,形死心不死。还是水。。。)

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

(成道之人,皆损之又损去美去力去知,而处无矣!)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不执形,不有知。。。)

内篇 应帝王第七

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出六极之外,处无之乡。。。)

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已雕已琢,复归于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游于“无”。。。无见得。。。无为。。。此处不用水作比喻,用了镜子。。。)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混沌开窍必死。。。所以,不能有,不能入邪。。。)

-

外篇 骈拇第八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在无,在正,平,清,静,这就是正,才是不失性命之情。)

外篇马蹄第九

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不党,就是不聚集,不凝结。。。。是“未央”,是“荒”。。。就是一种“平”的状态。。。)

外篇 胠箧第十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天下平,则无故也!。。一浪一浪,你来我往,我得你失的。。永远没完没了。。。有有相生相争,五行相生。。。)

外篇 在宥第十一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不迁不淫,就是在平!。。这是站在本源上说的。。。在平上说的这话。。。)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人,如果偏了阴或阳,对人来说会生病,对国来说会不平。。。所以,各种不好的现象就发生了。。。所以,中道不成章。。。有病了再去治,或赏或罚,已经晚了。。。)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所以,有即是入邪,不管有什么“色、声、义、理、礼、乐、贤”,所以,要无为啊!无为才能安性命之情啊!。。。所以,处无啊!处静啊!渊默啊!无知啊!。。。无为之后,则不病,不病何须治之?!)

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老子说,不要挠人心,本来人心是平的,一挠就不平了。。。所以,要绝圣弃知嘛。。。)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有者,昔之君子;无者,天地之友。

(所以,处无啊,无为啊。。。就是大同于道,大同于天地啊!大同于道了,就无我了,无我了,就不是我有了。。。有就是天有道有。。。)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无为,即是天。。。有为,即是人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无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士。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昬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以上是广成子对黄帝的教导,自己看吧。。。就是要处无!无为!清静!。。。)

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

(以上是鸿蒙对云将的教导。。。。核心就是处无而为。。。处无。。)

-

12天地篇: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无为无不为。。。)

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脩远。

(无无无。。。。)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閒,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这一段叙述了,从开始到最后,又要返回真性上去。。。返回到“无”上去。。。)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心中有什么,就会与外部对应的事物相反应!。。。所以,是纯白不备,不备,神生不定,不定,道不载也!。。。。这就如吸引力法则,你有什么就看到了什么,而你啥也没有时,你就不会只看到那个被你吸引的事物。。。你会全看到。。。所以,不能道可道。。。不可有相。。。不可住相布施。。。)

13天道篇: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以上诸句,是直接说了!。。。。都是一个事。。。关键字:静!平!中!无为!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平!休休!。。。若是理解不了,就去想水即可。。。原文也作了水的比喻。。。这个地方算是直接说的!说的非常的系统,非常的全面,下一个地方可能在刻意篇当中。。。。)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上文是拓展了这个“平”“静”。。。。在平,在无,就是在大本大宗。。。。就是天!就是道!。。。所以,与天地和,与万物和,没有一个物会伤你。。。)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人亦如此,一身即一国。。。无为!)

14天运篇:

形充空虚,乃至委蛇。

动于无方,居于窈冥;

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无佗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

(还是无无无。。。。。)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处无。。。。简呀易呀。。真也。。。)

15刻意篇: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追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刻意篇,又把天道篇重复了一篇,拓展了一遍,可见是多么的核心,多么的重要!!。。。无!平!静!清!)

-

16缮性: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人,是后天之性。。。以有为乐。。。有欲望,有物质,这是即是俗,是失了真性的!。。。。所以,当官发财,不是真性真常,是有有啊!。。。这东西,我们可以有,有了又执着,没有了又烦恼起来,这东西寄过来了,我们快乐,寄去了,没了,我们就痛苦。。。我们这起起伏伏的,一喜一悲的,浪起浪落的,瞎折腾。。。。我们在“平”,不就行了嘛。。。)

17秋水:

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无为无用,即是大,是大用。。。。是小不胜,而能大胜!如风!可以摧枯拉朽。。。。而人之力,小也。。。风无形也。。。)

18至乐: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

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人之生,也是有。。。为了活着,忧愁。。。这是基本层。。。然后为了钱财名利,再忧愁。。。。就是有有相争相生的现象,这样活着不是受罪嘛。。。所以,要无为。。。处无处平,不得不失,平静之乐。。。)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生”是假借。。。早晚得死。。。。浪总会平的。。。。不要执着。。。)

19达生: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弃了俗世之“有”,那么就无累了。。。正平了。。。可以更生了。。。如水。。。)

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无了,就“能移了”。。。。)

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处无,即纯气之守,即不淫之度。。。。)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

(心中不有,怎么会受伤呢。。。你不在乎别人说你丑,别人说你丑,你也不会受伤呀。。。。。所以,处无。。。一旦“有”啥,必有有相生相杀。。。)

凡外重者内拙。”

(水成了冰,就不能变化了。。。水成了醋就不能再成甜的了。。。所以,要处无。。。)

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在中,在平。。。。)

-

20山木: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議,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这,主要就是要处“中”,实际就是“平”“静”“无”,这就是“中”。。。。水平,有水啊。。。没起浪而已。。。所以是中间。。。)

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去掉有。。。虎豹为什么死,因为皮值钱。。。去了这有,处于无。。。就不会有有相生相杀了。。。)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有,必先死。。。)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处无其实比较容易,但不受人益是难的。。。。人,各种应酬,影响修道很大。。。所以,我等本清静,奈何在大风大浪中。。。不开始,就不会死亡,要处无。。。与天一也。。。)

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处无处平,正而待之,正而待之应万物,化万物也。。。)

21田子方: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修道,不是向前加。。。而是后退,损。。。损至无至平至静。。。勿撄而已。。。)

22知北游:

()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无无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无。。。)

 “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正,即无即平即静。。。一,即不凝结不党。。。。去我知。。。。。。)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无心。。。不持有相有知。。。无心可谋。。。)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一切的一切,皆非我有。。。放手吧。。。)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道可道,非常道。。。可道即有。。。而常道无也。。。)

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

(一问即有了。。。一答亦有。。。)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水,水如此。。。)

-

(23庚桑楚)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而不当,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

(在无,即是大备也!在中也。。。以无生有也。。。)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出于无,入于无。。。无所处。。。有也不住。。。。无者,天门也!。。。无可以有,有不能有!)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去掉一切有。。。处无。。静!无为无不为矣!)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静时练气,动时练心。。。)

(24徐无鬼)

脩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在平,勿撄!)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淩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钱财不积则贪者优,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有,即入邪,即贪病!。。囿于物,执于物,得而乐,失而悲。。。。如烟瘾,有烟伤身则乐,无烟则苦。。。如性欲,如钱财,如名利权之类。。。皆囿于物!)

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处无处平,大备矣!)

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若然者,其平也绳,其变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无目无耳无心,处平而应万物!)

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水,平也。。。持源而往也!)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处无,处平,即大!!!即广!)

(25则阳)

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水。。。)

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道不可有,有不可无。

(。。。。)

(26外物)

木与木相摩而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昬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执有,执外物,则焚和!不和。。。。处平处无,则和。。。)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者众害生。

(有,则塞道也!!。。。故莫有知之类。。。处无。。。)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虽有言,莫执言。。。行归于无。。。)

(28让王)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为了利益名利而轻我道我生,是用随侯之宝珠去打麻雀啊。。。。不要有。。不执有。。。)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忘忘忘,无无无。。。)

(31渔父)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谨脩而身,谨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人,想去掉自己的影子,让影子不要动了。。。就停下来,静下来。。定住!。。。越走影子越动。。。。。。所以,损有处无。。。)

(32列御寇)

()

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处,莫有。。。。安其所安。。。无,平,静,本就在“安”,若有,必不安!!圣人安其所安,即在无在平在静也!)

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

(圣人,处无,不怎么样。。。。众人执有,必怎么样。。。)

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

(处无。。。如水。。无形太清。。。)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不平,即是有。。。。以有来为有,必然不能平不能有。。。所以说,以不平来平,必然不平。。。所以,处无,处平!莫有来平。。。)

-

好多好多,再怎么简洁,也好多。。。几乎全篇都是。无为!无啊无。。。平,静,清,安。。。。。我现在又觉得,我差不多了。。。也不知明天怎么样。。。哎,随缘吧。。。

-

-

-

《庄子》日常修行指导语录:

-

(简化后)

1、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2、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3、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4、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5、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

6、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7、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8、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9、女慎无撄人心

10、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11、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12、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

13、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14、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15、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

16、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17、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18、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19、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20、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21、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22、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23、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24、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天德之象也。

25、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26、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27、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28、无为而才自然矣。

29、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30、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31、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

32、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33、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

34、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35、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36、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37、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38、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者众害生。

39、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40、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41、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

42、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

43、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

-

(再简化)

1、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2、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3、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4、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5、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6、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7、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8、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9、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10、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

11、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12、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1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万物之本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14、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15、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16、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17、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天德之象也。

18、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19、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20、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21、无为而才自然矣。

22、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23、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24、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

25、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26、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

27、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28、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

29、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30、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31、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者众害生。

32、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33、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34、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

35、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

-

-

(再再简化)

1、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2、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3、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4、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5、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

6、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7、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8、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万物之本也。

9、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10、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11、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12、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13、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14、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15、无为而才自然矣。

16、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17、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18、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

19、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20、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

21、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22、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

23、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24、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25、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26、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

-

(再再再简化)

1、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2、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3、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4、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5、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6、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7、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8、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9、无为而才自然矣。

10、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

11、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12、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

13、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14、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15、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16、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

-

-

-

文/迟程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名言一百句
道德经-春秋-老聃
道家学说经典句子
太上玄元道德经
国人必背《老子》8章 | 一部中国人必读的书
道德经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