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针刺法及临床应用

皮肤针刺法

(一)概述

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等,是用多支短针集束浅刺人体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由《灵枢·官针》半刺、浮刺、毛刺、扬刺等浅刺法发展而来,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可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眼等各科常见病证。

(二)方法

1.针具 

皮肤针为特制的针具,由针柄(杆)、针头、针束三部分组成。针柄有软柄和硬柄两种,软柄一般用牛角制成,富有弹性;硬柄用有机玻璃或硬塑料制成。

一般针柄长15~20cm,用塑料、有机玻璃、胶木等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形似筷子。针头呈小锤形,附莲蓬状针盘,盘下镶嵌着多支短针,针头固定于针柄一端。针束常由5~7支短针(由不锈钢制成)组合,全束针尖应平齐圆润,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术前须进行针具检查和消毒。

2.刺激部位 

可分为以下3种。

(1)病变局部 

在局部作重点刺激,或循经纵行叩刺,或由外围向中心叩刺,或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叩刺。

(2)经脉循行

路线按病变所属经脉循经纵行叩刺是皮肤针常用的方法。一般由上而下叩刺,每针间隔1cm,对重点穴位可做重点叩刺,循经叩刺可反复进行2~3次。也可在背部沿督脉、足太阳经(第1、2侧线)反复纵行叩刺,椎体之间可横行叩刺3针。

(3)阳性反应物 

可在脊柱两侧及相应部位用按压、推摸和肉眼观察的方法,寻找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阳性反应和病理反应物,以此为据做重点刺激。

3.操作技术(图1)

图1 皮肤针操作技术

(1)硬柄皮肤针 

一般用右手持针,以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针柄尾端露出手掌1~1.5cm,再以中指和拇指夹持针柄,食指按压针柄中段上面。

(2)软柄皮肤针 

将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3)叩刺方法 

要充分灵活运用手腕弹力持针叩刺。叩刺时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提针要快,发出短促清脆的“哒”声。这种叩刺的力量,充分运用腕部的弹力,上下反复进行,绝不能用臂力,也不是用压力。叩刺时要用弹刺、疾刺,不能压刺、斜刺、拖刺和慢刺。频率保持在每分钟70~90次。

(4)刺激强度 

可根据治疗要求和患者体质来决定,分为轻、中、重三种刺激手法。轻刺激,使用腕力较轻,冲力较小,患者稍有疼痛感,皮肤局部略有潮红,具有补法的性质,适于儿童、老年、体弱和初诊者。中度刺激,用腕力稍大,冲力亦稍大,用力介乎轻、重刺激之间,患者有轻度疼痛感,局部皮肤有潮红、丘疹,但不出血,具有平补平泻的性质。重刺激,腕力重,冲力大,患者有明显疼痛感,但能忍受,叩刺至皮肤明显发红,并有较多渗血,适于实证、热证、体强的中年人,有泻法的性质。

耐受性差者用轻刺激,耐受性强者用中、重刺激。头面、眼区和肌肉薄弱处用轻刺激,臀、背、足底等肌肉丰厚或感觉迟钝处用重刺激。阳性反应物处用中强度刺激,顽固性疼痛、麻痹用重刺激,其他病证用轻、中度刺激。

皮肤针刺法临床应用

皮肤针刺法适于各种疼痛、麻痹、瘫痪,对皮肤病和眼病有较好疗效。

1.共同性斜视 

以眼区、头部和脊柱两侧穴为主,取正光(攒竹与鱼腰之间中点,眶上缘下方)、正光2(丝竹空与鱼腰之间中点,眶上缘下方)、风池、大椎、百会、内关、肝俞、脾俞、肾俞及胸椎8~12两侧,用轻、中度刺激手法进行叩刺,重点叩刺正光、正光2、风池、大椎、内关以增加视力、纠正斜视。远视、近视取穴相同,如有视力疲劳和头痛者酌加太阳、攒竹、四白和头颞区穴位。

2.斑秃 

以脱发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先从脘发区边缘向中心呈环形螺旋状叩刺,然后在不脱发皮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向心性环形叩刺,要求均匀密刺,手法适中,反复进行10~20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同时,用轻、中度手法,叩刺后项、腰骶两侧及内关、太渊等处,每次约1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3.神经性皮炎 

根据病损部位可在脊柱两侧体表发现阳性反应物,如病在头颈部则在颈椎两侧,病在上肢者则在胸椎1~4两侧,下肢者则在腰骶部发现阳性反应物。以皮损局部和阳性反应物为主进行

重点叩刺,皮损局部宜用重刺激,使之轻微出血,可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同时,叩刺腰骶、后项部,用轻、中度刺激手法。

4.股外侧皮神经炎 

用皮肤针自上而下在病变局部纵行叩刺,反复进行3~5次,以皮肤发红并轻微出血为度。叩刺后可加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或加拔火罐10分钟。同时叩刺腰骶区和阳性反应物等处。

5.痤疮 

取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命门等穴,用左手拇食指提捏穴位皮肤,用中度刺激手法叩刺3~5次,其后在上述穴位上加拔火罐10~20分钟。

6.头痛 

先采用三条线纵行叩刺法,自印堂穴向大椎叩刺,自头维穴向风门叩刺,自太阳穴沿耳后向耳根的翳风穴做半环形叩刺。再采用一条线横行叩刺法,自神庭穴起向两耳上方率谷穴横行叩刺。每条线叩刺3遍,以轻刺激手法为宜。每日1次,一般2~3次见效。

7.高血压病 

在症状明显、血压较高时,选取后项、腰骶、乳突部、气管两侧、臀部及阳性物(以胸椎5~9两侧为多见)及内关、风池、三阴交、足三里等处;在血压稳定、症状缓解时,选取脊柱两侧(重点为腰骶部)、阳性物及气管两侧、乳突部、小腿内侧等处。用轻中度刺激手法,每日或隔日1次。

8.小儿遗尿 

肾虚者取腰骶部、腹股沟、下腹部、中脘、百会、关元、三阴交为主,脾肾两虚者取胸椎5~12两侧、腰骶骶部、下腹部、脾俞、肾俞、足三里、复溜为主。穴位处在1cm范围内均匀叩刺20~30次,脊柱两侧宜从上而下各循经叩刺3行(夹脊、背俞和足太阳经背部第2侧线)。一般用轻中度刺激手法,隔日1次。

注意事项

1.叩刺时,针束必须垂直于体表皮肤,切不可斜刺、拖刺、慢刺。

2.针刺前必须认真检查针具,如针尖是否平齐圆润,针头有否松动等。

3.患者要选择适当体位,务求平正舒适。

4.严格消毒皮肤、针具,以免感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肤针刺法临床应用
皮肤针减肥法
第六节 常见病症治疗
梅花针疗法
臀部皮神经卡压征
梅花针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