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丹被轰的深层原因
于丹被轰的深层原因
林文
在北大百年大讲堂举办的一场昆曲商演上,节目表演进入尾声时,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讲话。当于丹开始说“我先代表大家向各位老师深深地鞠一躬”时,有观众喊出“于丹你下去。”并且得到其他多位观众的呼应,场面极其尴尬,于丹无奈下台。
其实这时观众正沉浸在对昆曲艺术的享受,感动之中。于丹不合时宜地在这里出现,台下的人无法把于丹和昆曲联系在一起,也无法把于丹和那些艺术家摆在一起,更无法让于丹代表自己表达对昆曲的感受。只有轻轻地喊:“于丹你下去。”以便不破坏现场的气氛。
X

昆曲表演结束后于丹在台上
于丹被轰成为网络上的重大新闻,几乎没有什么人对北大的昆曲演出有什么关注。于丹是媒体、网络捧上去的明星人物,她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新闻,她的被轰当然也是个大新闻,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公平,是名人应该付出的代价。
有人说,于丹到其他地方去讲演可以,千万不要到北大这种地方去。因为北大藏龙卧虎,能人太多,在这种地方难免自取其辱。其实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2008年4月3日于丹在北大就讲过国学。她是应北京大学国学社的邀请,为北大学生讲述“国学的现代传播”。北大的学生静静地听她讲:“国学是什么?”根据当时的报道:“于丹教授的到来,吸引了众多学生,早在讲座开始前2个小时,教室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龙。5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就连过道内也被挤得满满当当。7点15分,于丹身着一件鲜艳的紫红色上衣,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两个小时的演讲结束了,同学们依然难以尽兴,簇拥着于丹教授走出教室。最后,于丹教授向大家微笑说再见,感谢北大学生的热情。”
2008年的北大学生那么热爱于丹,抢着、挤着要听于丹讲话,最后还簇拥着于丹教授走出教室。而今竟是被轰下台,令于丹情何以堪。

2008年于丹在北大讲演拥挤盛况
于丹在高校讲演是相当频繁的。先后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云南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次序是随意的,与大学排位没有关系,也与讲演时间没有关系。)
讲演,据称价码高达2小时6万元。在其他地方包括在国外的讲演就不计其数了。
于丹从2006年起在《百家讲坛》讲《于丹〈论语〉心得》,接着又讲《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在国学专家们的眼中于丹根本就没有读懂《论语》,也没有读懂《庄子》,但在众多的听众里还是引起一阵狂热的追捧,因为他们也没有读过《论语》、《庄子》。对于丹讲的小故事还是爱听的,以为听懂了于丹讲的故事就是听懂了《论语》,买了于丹的书就是接触到了经典。专家们批评于丹讲错了,于丹从不回应。于丹的聪明就在于她打了一个擦边球,她说我讲的不是《论语》,我讲的是我的心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论语》。她把所有的批评意见都挡在门外,甚至用《庄子》里《逍遥游》里说的鲲鹏的故事影喻自己是“鲲鹏”,批评者是“雀鸟”,说“鲲鹏”是不会理会“雀鸟”询问的。虽然这个引用在技术上是有问题的,还是得到粉丝们的掌声。
于丹受到批评最多的是对于经典缺乏敬畏之心,随意解释《论语》、《庄子》。甚至随意对外国人解释什么是中华文化,即使对文字的使用也能看出她的随意性(我不说于丹没有学好语文)。《于丹<庄子>心得》里有一个标题就是“庄子何其人”。“何其人”这个用法是莫名其妙的,确实是空前的,但我不敢说是绝后的。也许有人会根据于丹的示范,向她学习,今后也这么用起来。不是没有人指出“何其人”这个错误,是于丹坚持错误,一错到底,以错为对,也许她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或者这就是传媒策略。至于会不会误导青少年并不在她的考虑之中。
于丹的“心得”里的说教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说当一个人被莫名其妙的暴打一顿之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她不管你为什么被暴打,而是劝你消消气,赶快忘掉。这不是那些当老板的、欺压百姓的、有权有势胡作非为的人最喜欢的一份心灵鸡汤么?难怪有些企业大批买于丹的书分送职工。
就是这样一位传媒学教授在各种场合以国学传播者自居,被称为“学术超女”,到处讲话。于丹或许以为自己真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术明星,在学术、文化、艺术、体育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都能成功地显露自己华丽的身影。记得以前中央台王志在采访于丹的时候问过:“能不能不去呢?”于丹回答:“我能不去尽量不去,但是不去的问题更大。……”于丹今天也许后悔那时候要听王志的话,或许不会有在北大被轰的事发生。
有人说捧一个人和轰一个人都是非理性的,都是错误的。
北大的确热捧过于丹,北大也把于丹轰下了台。为什么错误的都是北大学生?于丹没有被轰的理由吗?于丹的讲演错误百出,有人喜欢,有人批评。对于批评,于丹从不回应,只能让人忍受。忍受也是有限度的,过了限度就会爆发。
北大学生的“轰”的深刻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信号,它象征受众对文化认识的提高。虚假的文化繁荣不会长久,泡沫终究会破裂,真实应当回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鹰:“于丹被轰” 有三大好处
曾是红极一时国学大师,现被北大学生轰下台,54岁的于丹跌落神坛
从国学大师到万人唾弃,被北大学子轰下台的于丹,到底怎么了?
于丹赴北大谈昆曲感受被观众狂嘘下台
一手国学大师的好牌,打到被北大学生轰下台,于丹是怎么回事?
于丹读《论语》《庄子》心得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