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也妮葛朗台》藏书欣赏

  

      故事讲述了一个很多年前发生在法国一个叫索莫的城市里的故事,似乎故事整体反应了一些法国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故事里面大概有五个主要人物,葛朗台夫妇和他们的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管家娜侬和夏尔。

  

    经典的守财奴,莫不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

  本书主要讲了:欧也妮对前来投奔的表哥一见倾心,父亲却不喜欢他。他们俩交换了彼此最贵重的物品。葛朗台很生气,不肯原谅欧也妮。欧也妮的母亲因心情忧郁加上旧病复发而撒手人寰,葛朗台在死之前依旧想着他的钱。

  
  葛朗台是个既可笑又可悲的守财奴,他一生都在和钱打交道,以致于他每天脑中都在想着如何赚钱,如何省钱,再省点。恨不得自己、老婆和孩子,一天都不开销。为此,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失去了妻子、女儿、侄子的情亲和朋友,没有一个真心的人。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吝啬,一个对他人、对家人、甚至对自己都一毛不拔的人,你还能去奢望他能为别人着想,以至于他不会也不可能有诚心相待的朋友。朋友之间,应坦诚相见,平等对待,互相帮助,用你的真心去捂热他人的心,亲情友谊自然就会悄然绽放。而这一切与葛朗台无关。

  
  可是在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漠,自私自利的时代,又会有多少人明白呢?这个阶级统治的世纪,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铜臭味,多数人被熏得失去了辨别事物最初的本质的能力。而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甚至已经忘记了原来的意念。就像葛朗台刚来到小镇时,还是位穷光蛋。但是现如今他是家财万贯,这些真是他真正想要的吗?也许是吧?金钱财富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但葛朗台并没有收获幸福的生活,他到死还没有明白人真正追求是什么,这就是葛朗台的悲哀。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呢?

    葛朗台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却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尽管他在商场上稳赢不亏,积累了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钱。但他却输掉了人生。葛朗台只会善于经营财富,却不会经营人生。所以葛朗台就是一位失败的商人。他至死前还没有醒悟,还惦记着他的金库,久久不肯安乐死。这让我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比起严监生,葛朗台可怜多了。在严监生临死前还有三姑六婆的亲戚来看望,而葛朗台只有他的女儿和家里的唯一仆人。

  他永远不会体会的别人的爱,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钱。除了这些,他活着在没有其他理由。即使活着,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纵使他活着,但他不懂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是享受的。可是他的眼中别人都是有目的的,肮脏的,世界是灰暗的,只有钱是闪亮的,最美好的。完美印证了一句古话“相由心生”。

  
    夏尔也是一个被描写的很妙的人物。我想,巴尔扎克借着夏尔这个人物描写出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受着之前记忆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夏尔小时是个公子哥,家里有钱,身上一副阔少爷气息。从巴黎到小城市索莫时,给人的感觉像一个被宠溺的可爱的小富二代,不谙世事却真实。我想,那是人性中十分可爱的部分。或许在道德主义强压下生长出来的人们会对夏尔这个人物进行一番不友善的品头论足。但我觉得,年轻的夏尔是十分可爱的。

      回到法国的他,从社会意义上讲是无疑是成功的,但他心中对欧也妮的那份过度的礼貌,让人不禁为他产生一种惋惜。“托您的福”,这是夏尔在信中向欧也妮说话的用词,他的真实被“好”剥夺了,那好里藏着的不好,就是让欧也妮想要把信烧掉的理由。欧也妮的失望是十分可贵的,那失望代表着那没有封闭过的感情,也就是人的真实。

      小说的前半部分讲到,夏尔的父亲去世了,家业破败。夏尔去从法国去印度,是受葛朗台的意思,也是不得不去。我猜想,是什么让夏尔产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呢?是生存吗?假设生存是绝对的原因可以使人从真实变得不真,那这个世界上从心发出的美好一丝一毫都不会存在了。

      欧也妮葛朗台,故事的主人公,则是与父亲完全相反的性格。女孩被描写成一个浪漫,简单,深情,专一,付出的女人。他对于堂弟夏尔的感情,深厚且富有价值。在夏尔去印度发展的七年里,欧也妮一直没有忘记他。内心的深处一直在安安静静地等候夏尔的归来。通过故事来看,欧也妮的等候是很特别的,是和当时其它的法国人大大不同的。

      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在葛朗台临死前,牧师来替他作最后的祷告。“他那双看上去死了几个钟头的眼睛,一看到十字架,烛台和银器,立刻复活了…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唇边,让他亲吻季度的圣象时,他却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而这最后的努力也就了结了他的生命。”

      葛朗台断气前的最后一点力气,是用来抓住牧师的镀金十字架。这让我想到圣经当中,那为要给人自由的十字架,在葛朗台的眼中,也缺少了一切的象征意义,那只是金子。巴尔扎克是否借此来讽刺呢?我不知道,但我想到了。好像比喻着上帝的爱,常常被我们看得非常简单。葛朗台使出最后的力气,力道足够,却偏了方向。我想,是不是钱不好?我倒觉得钱很好,是祝福。但葛朗台的一生用自己的眼睛只看到了利益,就好像把自己的感情封闭起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也带有谎言的世界里。他拼全力去夺那次好的,放弃了那上好的。



  记得书中有句话,是葛朗台死前最后一句话:“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真是可笑,死了之后还是不肯放手自己的钱财。活着只有它,死了还要被它禁锢。
  守财奴真是可悲,失去一切,换不来自己想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辅导】重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
一起读《欧也妮·葛朗台》:一个守财奴的人性泯灭
论《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江苏高考】江苏高考十大名著之《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分析(八)
高老头宠女无度,葛朗台吝啬至极,哪个更真实,哪个更可怜?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