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真讲伤寒第二讲:伤寒总论(二)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伤寒总论。


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伤寒论的体例,以及伤寒的几种类别,今天我们来讲伤寒之后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该如何对应地进行治疗。


上节课我们讲了,伤寒就是伤于外邪,也就是邪伤于太阳寒水,那人被外邪所伤之后,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内经中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也就是黄帝问岐伯,说现在人们得的热病,都是伤寒所致,该如何治疗呢?


这里黄帝所说的伤寒,就是伤于外邪的意思,和仲景所说的伤寒意思是一样的。


黄帝接着说,其或愈或死。也就是有的人得伤寒之后呢,过几天就好了,而有的人呢,却因此而病亡了。

那仲景是怎么说的呢?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稔,是庄稼成熟的意思,代指一年。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族里的人就死了三分之二,而其中死于伤寒的呢,有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十分之七就是十五分之七,也就是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死于伤寒。


仲景有感于此,所以才写了伤寒论这本书。


那这一半的人死于伤寒,难道会是冻死的吗?肯定不是的。历史上也没有东汉末年气温骤降的记载,而是有瘟疫横行的记载,所以这些人应该大多是死于瘟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伤寒论就是一本专门讲治疗瘟疫的书。


而不是像后世一些人说的,伤寒论只讲寒病,而没有讲温病和瘟疫,这些观点是不对的。


好,我们来看伤寒之后人体的变化。


黄帝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明伤寒之后,人体首先出现的一个证状,就是发热。


而除了发热之外呢,大多数人还会有一个证状,就是恶寒和体痛。


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前两年我们刚刚经历了瘟疫的流行。


人感染瘟疫之后,很多人首先出现的证状,就是发热。所以当时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发热门诊,很多地方也都在测体温。


而很多人感染之后呢,还会出现身体发冷,怕冷,以及身上疼痛的现象。


我们来看这些证状。人体是伤于外邪,前两年大家所感染的大多也都是疫病,并不是伤于寒邪,为什么人也会出现怕冷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就是冷是人体自身的感觉,是人体玄府收缩的表现,而与人体本身的温度无关。这个是我们之前在基础篇已经讲过的内容。


也就是说,人体无论受到什么外邪,首先第一个动作,就是会收缩玄府,也就是会使身体处于一种保护和防御的状态。

因为会玄府收缩,所以人会感觉到恶寒,而如果收缩过甚呢,影响到了肌肉中水液及血液的运行,人就会感觉到体痛。

恶寒和体痛,都是身体收缩,津液不畅的表现。


这也是天地自然之道,就是一个东西,当它受到外界的刺激以后,首先会收缩,以维持自己的能量。


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一个东西,或者一杯水,你不知道它是凉是热,当你用手指去触碰它的瞬间,有一刹那你感觉到是凉的,而之后呢,才发现它原来很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是因为你在刚接触它的时候,在那一瞬间,身体玄府突然收缩了,所以你感觉到凉了一下,之后因为它本身温度很高,等身体反应过来之后,你才感受到了它真实的温度。


我们推广医学也是一样,比如你突然跟一个陌生的人说,我来给你讲一下归真医学,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警惕和防御,而只有当他真正了解了之后,他才会真的接受。


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们接着看受邪之后人体的反应。


第一个反应是恶寒,也就是玄府紧闭。那第二个呢,就是发热。


为什么会发热呢?


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玄府闭合了,人体本身的热量无法向外散发了,所以热量就会积聚在体内,体内会郁热。第二个呢,是因为人体受到外邪以后,身体本身的能量会被更多地调动起来以抗邪,也就是人体产生的热量会更多。


身体本身产生的热量多了,而玄府又闭合了,热量出不去,人体不就发热了吗?


身体体温升高是身体在对抗外邪时会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就像一个国家在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在第一步进行外线防御,守住国门之外,第二步就是要在国内进行战争的动员,调动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出来,以支援前线。发热就相当于身体是在做战争动员一样,是为抵抗外邪做准备的。


对一场战争来说,第一步是守住国门,第二步是战争动员,那第三步是什么呢?就是要准备充足的粮草。那对人体来说,这个粮草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当然了这个津液是指广义的津液,而不单单是指水分,是我们讲建立水火的观念中水的概念。


很多人在得伤寒之后,身体发高热,这个时候呢,很多人就会担心,会不会把身体烧坏了呢?尤其是有些小孩子,会发生高热惊厥的现象,父母往往就很着急。那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身体的津液不足了。


这就像我们烧水做饭一样,在把火力加大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行,这样才能把饭做熟,而不能一直干烧,否则就会把锅烧坏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伤寒之后不能直接用温针或烤火的原因,因为这样只会使津液更加流失。虽然表面上看身体是出汗了,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出汗本身,而是为了使身体肌肉、玄府紧张的状态能够缓解,汗是自然的流出来,而不是为了迫汗。所以伤寒论中会有,若被火者,剧则如惊痫,时瘛疭的描述,这是因为津液不足了。


所以我们来看,伤寒之后人体的状态,第一,玄府闭合,这是在表,第二,体内生化加速,也就是体内精气起亟加速,相火会起来,这是在内,第三呢,就是身体津液会流失。


这三点呢,也就是我们在治疗伤寒时的着眼点,总结起来就是,开玄府,理相火,存津液。


我们分别来看。


上节课我们讲了伤和中的区别,但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没有深入去讲。


伤呢,是在于表,而中呢,是在于里。


我们先来看风,伤风与中风。


我们之前讲了,风的意思就是动,寒暑燥湿四气,动则为风。


那伤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体表轻轻被风吹了一下,然后身体受邪之后呢,玄府闭住了。


这个风,可能是寒风,也可能是热风,可能是潮湿的风,也可能是干燥的风,但一般时候人们得伤风呢,多是受凉,也就是被寒风所吹,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我们之前讲过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我们所处地球的环境,其环境气温大多时候是低于人体温度的,第二个呢,是因为寒热伤人较速,而燥湿呢,伤人较缓。如果是天气温度特别高的时候,此时人们就不是伤风,而是会直接伤暑了。而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特别潮湿或者特别干燥的环境中,那所得的往往也就是伤湿或者伤燥。


所以一般所说的伤风,就是指被冷风轻轻吹了一下,而后受凉感冒的这种证状,其主要是玄府受到刺激之后闭合住了,证状较轻,因为其寒不甚,还没有到伤寒的程度。


那这个时候会有什么证状呢?因玄府微郁而皮毛不张,微恶寒,肺主调候,通于皮毛,皮肤玄府不利而气上壅于肺,见鼻塞、流涕、喷嚏,脉微见弦。此时只需要轻解玄府即可,玄府开则诸证皆愈,用柴胡展卫汤。


柴胡展卫汤,柴胡三两,苏叶三两,半夏三两,炙甘草二两。


这是最轻的一种证状。


那有些地方没有药的呢,人们会用葱白汤,就是把葱白连须煮水,然后加点糖,这样也可以。


这是伤风,然后我们来看中风。


风为动,伤风是气之流动轻伤人体,那中风是什么呢?是风直接吹到人的身体里面去了吗?


风直接吹到人身体里面的情况有没有呢?也是有的,但并不常见。


我们有一句话叫,宁吹一片风,不吹一线风,也可以说是,大风伤人浅,小风伤人深。还有一句话呢,叫神仙也怕脑后风。


我们脑后呢,有两个穴位,分别叫做风池和风府,这两个地方呢,是人体最容易受风的部位。那为什么大风伤人浅而小风却伤人深呢?因为当大风来的时候,人体是有防御的,并且其吹的面积较大,难以深入,而如果是一丝细细的风持续吹呢,人体往往没有防备,并且其面积小,易于深入。所以我们有时候称这种风也叫贼风。


但是不管是贼风也好,或者是脑后风也好,人体中风,它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它并不是说这个风,也就是外界的风一直存留在人体体内,而是指的人体自身的状态。也就是说人体自身处于动的状态,此为中风。


我们常说的中风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伤寒论中讲的太阳中风,还有一种呢,就是金匮要略中讲的,中风历节病中的中风,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说的脑中风。


脑中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脑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呀。血行畅则无风,其气和,血行不畅则动而为风,其气乱,或阻而不通,或溢而出血。


其它的各种风,比如说肝风也好,肠风也好,都是指的同样的意思,都是指动。我们平时说的抽风,也就是指身体乱动。


这一点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就是不管是风寒暑湿燥,其伤人之初皆是因外邪而伤人,但其伤人之后呢,皆是人体而自病,并不是说这个外邪会一直留在人身体里面。


比如说寒气,其伤人之初是人体感寒而病,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受病,但人体被伤之后呢,就是人体自己的病了,并不是说外界的这个寒气还一直在人身体里面。

人体所谓的寒,是人体自寒。伤寒是伤于寒之后,体表收缩而寒,中寒呢,是寒气伤人较甚,人体内部生化减慢而寒。


好了,我们来看中风,也就是仲景所说的太阳中风是什么情况。


风之伤人以后,人体玄府微闭,此为伤风,若伤风一直没好呢,或人受伤较深呢,导致了体表肌肉的紧张状态,致使营卫失调,此便为太阳中风。

也就是太阳中风是指太阳体表层面的营卫不协调,而脑中风呢,则是在脑部的气血运行不通畅。

太阳中风,人体是什么证状呢?人体为了冲开玄府,内部生化会加速,此时身体相火起,同时因为玄府不开,体内会郁热,当郁热到一定程度之后呢,玄府自然打开,此时汗出。但因为体表气血运行并未完全通畅,人体内部相火并未因此而减弱,相当于人体出一次汗,热泄了一点,而体内的相火呢,并未减弱,体表玄府开合呢,仍未完全正常,营卫运行仍未平和。


太阳中风,意思就是人体运行不协调处在太阳体表,体内相火已起,其可汗出,但玄府开合并未完全正常。


那此时怎么办呢?因其玄府已经可以自行打开,所以不需解表,只需通行营卫便可,用桂枝,仲景说桂枝本为解肌,解肌的意思就是通行外之血脉,然后呢,体内相火已起,需轻收相火,用芍药,因其有汗出,津液微伤,再加姜枣草以稍补津液,这便是桂枝汤。


伤风是初被风伤,玄府微闭,中风是体内相火,体表未和。


这是伤风与中风,然后我们来看其它四气。

伤寒是寒气伤人,玄府闭之甚而不开,用麻黄汤,以解表为主。


中寒呢,是寒气伤人之后,体内生化不起,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强生化为主。


伤暑是暑气伤人,因热而渴,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为主。


中暑是体内之热已起,汗出热不退,津液失,用竹叶石膏汤,以清热补津为主。


伤湿是湿气伤人,在于表,用麻黄加术汤,以散外之湿气为主。


中湿是湿气在内而不去,用白术茯苓车前汤,以行内之水湿为主。


伤燥者,肤干不润,用瓜蒌桂枝汤,补在外之津。


中燥者,燥结于内,用承气汤,急下以存阴。


当然了,这些只是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下,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外邪伤人的一些特点,明白伤寒的理路,并不是说看到某种情况,就一定要用这些方子。无论是什么外邪伤人,其总不外乎玄府、相火、津液,这三个方面。

这是四气的情况,那如果是毒呢?

伤毒是五苓散,中毒呢,是理中丸。


五苓散和理中丸以前是行军时多用,用于驱毒,所以这两个呢比较特殊,其它的都是汤剂,而这两个则是散剂和丸剂,因为要方便携带。


古人行军多经瘴疬之地,而扎营饮水呢,水质又多不洁,所以要常备五苓散和理中丸。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小凡:老师辛苦了,讲了这么长时间,不止一次的想,人类作为高等生物,为什么连自己玄府开合都无法自己做主呢,眼睁睁看它应激而致病。


归真老师:不说本神的玄府开合,就是自己的心情你又何尝能自己控制呢?


既白:老师,柴胡苏叶汤不太懂。老师曾经讲过,柴胡通三焦,半夏去水结,伤风玄府微郁,为什么也要用到柴胡半夏呢?


玫瑰鲜子:老师好,柴胡苏叶汤为什么能微散玄府呢?他们各自的药性是啥?具体如何对身体产生作用的呢?


归真老师:柴胡升肝,半夏降肺,苏叶散表。其与麻黄汤的区别在于证状较轻,苏叶代麻黄,柴胡代桂枝,半夏代杏仁。


观其妙:疫病的治法也是看风寒暑湿燥,伤寒论并没有单独把疫病拿出来作为一种特殊的对治,也就是当做感冒一样的治疗,那为什么仲景那个时代死于疫病会这么多呢?


归真老师:因为大家不会治,所以仲景要写伤寒论呀。


戊戌:请教老师,老师讲太阳中风是体表的营卫运行不协调而已,体表营卫不协调,能不能理解成体表(皮肤及其他表组织)的玄府微闭,所以营气出不来化不成卫气吗?请老师明示。


归真老师:不是玄府闭,是气血不通畅,所以叫解肌,不叫解表。


真一:请问老师,五苓散解毒是加快行水,把毒排出去吗?理中丸解毒是加强正气吗?


归真老师:里面的药方只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跟大家提示一下,并不是一定要用这些药,真正用药的时候是要根据证状的。


百会:感谢归真老师授课,请教老师,像比如说寒气,其伤人之初是人体感寒而病,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受病,但人体被伤之后呢,就是人体自己的病了,并不是说外界的这个寒气还一直在人身体里面。人体所谓的寒,是人体自寒,也就是说人体本身生化减慢。跟中寒是寒气伤人之后体里生化不起是一样道理嘛?


归真老师:我没看懂。无论是伤寒也好,还是中寒也好,都是人体自病,只是程度的区别。人在特别冷的环境中也会直接中寒,比如冻僵了,体内不生化了。伤和中的区别只是在于,一个为初见,一个是多见于传变。

声明:文章内容归“归真医学”所有,严禁私自转载、盗用,严禁私自翻制音频、视频等内容,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经过授权。文章内容只为普及医学知识,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疑难杂症的小柴胡汤(96条)
伤寒伤风俱有戴阳(附黄汗)
告诉你一个吹空调不得病的方法
《伤寒论》第三条,伤寒
伤寒论03
刘希彦讲伤寒 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