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景润:醉心于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人
       1500年多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一千年后,这个记录才为西方数学家所打破。46年前,中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用一支笔和无数的草稿纸攻克了数学界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就是陈景润。  
  人们经常提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陈景润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咬定青山不放松
  
  儿时的陈景润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玩捉迷藏游戏。不同的是,他玩游戏时总是拿着一本书,喜欢藏在一个别人不易发现的角落,一边看书,一边等小朋友来“捉”他。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看着看着就忘了捉迷藏的游戏,而是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啦。
  
  高中时,偏好数学的他记住了教他数学课的沈元老师讲过的一段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个在世界数学史上鲜少有人能够挑战的课题深深地吸引了陈景润。
  
  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后,陈景润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连晚上熄灯后休息时间也有很大一部分被都用来看书。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明读书。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他工作后及蹲“牛棚”时期。
  
  毕业后,陈景润有机会回到厦门大学做研究工作。这期间,陈景润完成了论文《塔利问题》,改进了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在对垒素数论中的某些结果。华罗庚听说后,很高兴,将他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当时陈景润只有24岁。
  
  进入数学所后,陈景润发现有机会“触摸”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哥德巴赫猜想了,因为那时所里成立了专门的“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组。他加入其中,开始向着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方向出发。
  
  当时数学所条件不是很好,几个人共用一个宿舍。为了更好地工作,他独自搬进了一个仅有六平方米的锅炉房,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没有桌子和椅子。这张木板床就成了陈景润的工作台--工作时被子掀到一边就算是一张桌子。国外科学家拥有高速的电子计算机,陈景润只有一支笔,复杂的科学演算全靠笔算。但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毫不在乎,他乐此不疲,痴迷于他的数学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年6月,他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发表了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是迄今为止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的研究成果,简称“1+2”。为了证明这个命题,陈景润写出了200多页的论文。由于《科学通报》的篇幅有限,全文并没有刊登。正当陈景润要修改他的长篇论文的当口,“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陈景润被卷入了政治革命的历史洪流。
  
  1968年9月底,他的这个6平方米的家被抄了,他视作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哥德巴赫猜想(“1+2”),研究手稿全部被毁,他被“请进”了“牛棚”。面对着无端的辱骂和极端的混乱,陈景润再一次“躲”进了书中。有一次,“看守”到处找不到他,以为他逃跑了,就四处搜。后来,发现瘦小的他居然躺在“牛棚”里的一个被窝里,用手电照明看书。
  
  他的恩师华罗庚得知情况后,激动地说:“我的学生的工作中,最使我感动的是(“1+2”)。”
  
  位卑未敢忘爱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景润攻克(“1+2”)的消息使他名扬海内外。1979年1月,陈景润应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沃尔夫博士的盛情邀请,首次出访美国。
  
  那里丰富的数学研究资料和信息,使精通英语的陈景润犹如进入神话中的“太阳岛”,他恨不得节约每一分钟每一秒,用于学习和研究。
  
  他没有去任何地方游玩,整天泡在书房、办公室、图书馆。为了节省时间,陈景润买了一大桶牛奶,整箱面条和鸡蛋。他每天的伙食就是:牛奶煮面条加鸡蛋。
  
  四个月之后,陈景润飞回北京。面对到机场采访的中外记者,陈景润宣布:把在美国做研究工作节省下来的7500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
  
  陈景润是认真的,回到数学所,他就把一本存折交给了领导。钱以活期形式存在美国的花旗银行,随时可以取用。7500美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是陈景润靠吃面条节省下来的!它凝聚着陈景润的一腔心血,更凝聚着陈景润对祖国的赤子情怀。
  
  在妻子由昆眼里,陈景润永远是先人后己,他不仅是好丈夫、好父亲,还是一个胸怀宽广、心存大爱的大丈夫。1984年,陈景润患了帕金森综合症,长期住院。为了照顾他,领导决定让他的妻子由昆不用上班,专职照顾他。当由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陈景润时,陈景润坚决不同意,他说:“你一定要去上班,你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光为我一个服务不可以。另外,我生病已经影响了工作,如果两个人都不工作的话,心里就更过意不去了。”
  
  由昆后来回忆说,特别感谢陈景润的坚持。如果她当时脱离了工作,就会与社会脱节,那么,如今的她就变成了没有一技之长的家庭主妇。
  
  作为蜚声世界的数学家,陈景润始终怀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他明白,如果没有恩师的指导和提携,就没有他的未来。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念念不忘老师们的恩情:沈元教授把他引入数学的天堂;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曾挽救他于街头;华罗庚教授给他太多的支持与鼓励等等。
  
  他的恩师华罗庚也一直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1+1”)的研究,遗憾的是1985年华老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重病的陈景润得知这一消息时,要求人把他背下楼,坐着轮椅参加了华老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现场,生活无法自理的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借助别人的搀扶,整整站了40分钟。他感念华罗庚无私的提携之恩和真挚之情,他希望能完成老师一生未了的心愿。
  
  心底无私天地宽
  
  沉迷于数字世界的陈景润对他人的恩惠永远铭记,但对于怨恨,他都当作过眼云烟。上世纪80年代,一位“文革”时期毒打过他的人想出国,找陈景润写推荐信,陈景润不计前嫌,全力帮他;还有一位曾批斗过陈景润的人评职称时请陈景润写论文鉴定,陈景润公正地对他进行评价,这位同志的职称也评上了。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对此颇有微词,陈景润笑着说:“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算了。”
  
  他的这一大度无私态度在遭遇飞来横祸时,也没有动摇。
  
  1984年4月27日,一场几乎剥夺他科研权利的灾难降临了。这天,陈景润去一家书店寻找新的研究资料,他和平时一样,低着头,边走边思考。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从远处急驰而来。随着“啊--”的一声惨叫,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的陈景润倒在车前。
  
  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陈景润苏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受了伤,正被往医院。“去中关村,去中关村医院!”身受重伤中的陈景润怕让别人负担医疗费用,坚持要到他的公费医疗单位--中关村医院。
  
  在医院里,陈景润喃喃地重复着:“他不是有意的,不是有意的,不要处分他。”后经医生初步诊断:后脑撞伤,严重脑震荡。这次大脑受创,给陈景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致命伤害。第二年,陈景润得了帕金森综合症。从此,陈景润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直到1996年3月19日,一代数学大师陈景润逝世,享年63岁。
  
  每个人都是一页历史,只是这页历史的光彩程度有所差异。陈景润用自己的人格写下了一段光彩的历史。
  
  在采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几经辗转,中国青年网记者联系上了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女士。当记者问起陈景润被自行车撞倒的情况时,由女士说:“事情发生后,先生想的不是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而是不希望因此事影响一个青年的前途和未来,所以一直要求小伙子所在的单位‘不要处分他’。第二年先生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医生诊断这病和先生曾经被撞、后脑勺着地,导致大脑枕叶受损有很大的关系,至少那是一个诱因。但是先生从来不那样想,他从不埋怨任何人,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安危远没有他人的前途重要,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2009年9月14日,陈景润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景润在工作资料图


  
  陈景润于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他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难题外,又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0世纪70年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左)和他的两位老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中)、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沈元在一起。资料图
  

  陈景润与人一起研究、探讨、切磋数学资料图
  

  陈景润(前排中)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资料图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技事业的春天。
  
  

1978年,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陈德泉(从左至右)。资料图

  
  陈景润、由昆在北京拍摄的结婚照(1980年摄)。资料图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陈景润(中)资料图
  

  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女士在陈景润的铜像边。资料图
  


  2006年4月4日上午,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铜像揭幕仪式在厦门大学举行。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景润45岁时,遇27岁真爱,直言:你不同意,这辈子我不结婚
由昆:陈景润妻子,至今健在,仍住60平米旧房子,靠退休金度日
“怪人”陈景润已离开24年,曾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留下两个遗憾
【5.22】那个叫陈景润的人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47岁娶29岁女军医,唯一的儿子现在发展怎样?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