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典籍中十句养生至理名言,修身养德 提升个人境界

 古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医疗卫生水平更不可能和现代同日而语,普通人的寿命平均只有三四十岁,但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还是涌现了许多高龄长寿之人。

长寿的古人都是一直很注重养生保健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高妙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在修身养性上多有高见,以下就从古书中摘录十句关于古人养生的至理名言,相信这些道理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个人修身养性、境界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

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黄帝内经》)

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3、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 ?陈直 《寿亲养老新书》)

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5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6、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明.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解读: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8、(明 .龚廷贤《寿世保元》)

解读: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养生,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9、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10、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屈大均《翁山文外》)

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治未病”
养生大全(转载)
智慧养生之七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含六字诀)龙荣辑
书法入门
中医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