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五步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功法很完备、结构体系相当严谨,核心内容是与太极八卦图相对应的“太极十三式”八法、五步,八卦、五行方位是太极拳的运行框架,攻防方位、运化劲路和技击构架全体现在太极八卦图中。“八法”又称八劲,是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含四正(北、南、东、西)、四隅(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位,“八法”使拳路和劲路均能照顾到四面八方,不偏于某一方位。“五步”是与五行相对应的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五行生克之说:①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②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踏五行”之论,再加上“头顶太极、身转阴阳”,故“头顶太极、手推八卦、身转阴阳、脚踩五行”是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精辟概括,乃真义所在。
   “八法”、“五步”分述如下:
    一、八法
     1、掤劲:掤的劲源在会阴穴(属肾经)。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向上向外之力。走架子、推手与技击,都离不开此劲。掤劲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如同充气的橡皮轮,能防御(缓冲来力)又能发劲(化劲后以反弹力攻之),攻防两相宜,粘行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进可攻、退可防,攻中有防、退中有攻,可借此探听对方虚实、化劲发劲。
     2、捋劲:捋的劲源在印堂穴(属心经)。捋有拉回之意,向旁的横力,为掤劲反方向之劲。捋时一手沾腕部,一手粘肘、演示提手上势臂,振向己之两侧偏后处。捋时可用掌缘近腕处,亦可用手掌振,视需要而定。
     3、挤劲:挤的劲源在夹脊穴(属肝经)。挤为向前推掷之力,是助掤乘势前进之劲(联合搠劲)。使双手之劲,交叉聚焦于一点,则掤的度数自然增加。挤劲,是以小臂肱部挤击对方之身体,不可过高过低,此劲生于对方捋己之后,有顺势之能。
     4、按劲:按的劲源在膻中穴(属肺经)。按为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按劲甚为巧妙、多变(按也有按兵不动、听劲之意)。按劲为下掤劲,有沉的功用。在沉劲之内,含有牵动之势,可使对方足根浮起。按劲变化多,按而向前进,为掤劲;按向左右,为捋劲;按而合之,为挤劲:因按得势,则成为放劲。
    【小结】上述掤、捋、挤、按,为“八法”中之四正手,相生相克、相互为用(遇按则捋,遇捋则挤,遇挤则掤,遇掤则按,是以按挤相承,掤捋相循),变化甚妙(妙在微微转动中,劲路已变)。概括之:掤、捋近于走,挤、按近于粘。分论之:掤为运劲、捋为蓄劲、挤为接劲、按为发劲。在圈内,如能娴熟掌握此四手,且能身形和顺,舒展自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均能沾粘连随,听劲懂劲,毫无拙力,则无须采用四隅劲法,就能得机得势,足以应敌。
     5、采劲:采的劲源在性宫、肺俞两穴(属大肠经)。采为反方向的挤劲,即以手抓住对方手腕或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采法是由上向后下斜采之,采的效用与捋近似,顺对方重心向前之势使其前倾。
     6、挒劲:挒的劲源在丹田穴(属脾经)。挒为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有挡开和转移之意。挒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两手转移对方的动向,向斜前方或后侧方,用捋与合的惯性原理,使劲由顺变横,形成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旋转力,使己顺人背以击发人的方法,有反关节之意。
     7、肘劲:肘的劲源在肩井穴(属胃经)。肘为小臂内屈用肘尖或肘部向外击发的劲,近身使用。肘为击人之二道防线。肘较手为短而猛,在与对方距离过近,用手不得势时,则用肘为宜,可直攻人之要害处,非常有效。
     8、靠劲:靠的劲源在玉枕穴(属胆经)。靠为肩、背、臂、胯等部位向对方所发出的劲,近身使用,常以肩为主。靠多用于贴身时,其势比肘猛。如善用靠,身矮力小的也可击倒身高力大的。靠为击人之第三道防线,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时。
    【小结】上述采、挒、肘、靠,为“八法”中之四隅手,四隅劲法实际上是四正劲法之应用(采以捋、按为主,挒以掤、挤为主,肘以掤、按为主,靠以捋、挤为主),故有四正为主,四偶为辅之论。出圈外就需要运用四隅手加以辅助,使出圈外之身手复归于正。
    总之,四正手常显露、四隅手时隐藏,能用正手、就别用隅手,可少用隅手、但要善用隅手。如能将隅手隐而不显,遇有空隙破绽,出奇显现,转化自如,方为上乘。
    二、五步
     1、前进:进的劲源在会阴穴(属肾经)。为粘劲,主前进,带有主动性,粘住对方,引劲化劲,借力发力。
     2、后退:退的劲源在印堂穴(属心经)。退为连劲,即连贯也,不停不止,无声无息,身退劲连,连绵不断。
     3、左顾:顾的劲源在夹脊穴(属肝经)。为沾劲,沾上贴住,人进我退,人退我进,人浮我随,人沉我松,退不丢,进不顶。
     4、右盼:盼的劲源在膻中穴(属肺经)。为随劲,随即顺从,跟随之意,缓急相随,不即不离,进退相依,不先不后,舍己从人。
     5、中定:中的劲源在丹田穴(属脾经)。为粘、连、沾、随不丢不顶之劲及其合劲:粘连、沾随、沾粘、连随等。
    【小结】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五种步法、五个方向,不是五种步型(或步式)。五步“进、退、顾、盼、定”各自均含有好几种步型,是一个整体,在运行、运用上具有多种步型交错,不是单一的。所以凡是前进、后退之步,定藏有顾、盼之势,而左顾、右盼之步,也定含有进、退之能。
    中定即稳如泰山,又可随时变换成进、退、 顾、盼之法。故太极拳的“五步”以中定为主,中定是太极拳运作和技击步法的核心和根本,左顾、右盼合粘、连,前进、后退合沾、随,以轻灵为体,沉着为用。
    总之、步为全身之根,迈步的关键在于腰、腿、胯,屈伸在于膝。腰腿之间是胯,胯不顺、步就不正。因此步法能否正确、顺畅,会影响到全身动作的圆活、畅达。一切动作的运化,均以手为先,手之根在身,身之源在步,进、退、左、右、中的五种变化是由于步移、步转。步能随身顺逆圆活地转动,达到轻灵变化之妙。
    【结语】八法是有固定招式的实劲五步是没有固定招式的虚劲,因此各大流派的太极拳都是由八法五步演化而来的,风格大同小异(拳理、拳法相同,套路、招式不同)。太极拳的特点独树一帜、引化运化巧妙、劲力转化自如、变化无穷无尽,前后、左右、上下、进退都可攻防。习练时要牢记“太极十三势”八法、五步的要诀:“要撑、要轻、要横、要攻、要实、要惊、要冲、要崩,身进退、眼顾盼、中正”。
 
=========================== 阴阴阳阳阴阳旋换八卦掌 ---- 虚虚实实虚实分明太极拳 ===========================
【注】
   ①.通常地图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太极八卦图与站立面向、俯视、仰视有关(面朝南而立,脚踏太极八卦图, 俯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如头顶太极八卦图,仰视:则与地图方位相同)。
   ②.太极拳的步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对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有所了解就可以了。五行步法又称走生门(走生门,则顺畅、快捷),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小知识】太极十三式你真正了解多少?
邓一琳:听康老师讲八卦与八法
道 家 太 极 第 一 功
太极十三式
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和体用
头顶太极 手捧八卦 脚踏五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