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王仲奇医案》探析王仲奇“运脾”辨治胀满特色

   仲奇( 1881—1945) ,讳金杰,晚年自号懒翁,安徽歙县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少时从父养涵公学医,其为第四世传人。1903 年开始在家乡行医,以治疗湿温和蛊胀等大疾而名噪乡里,1923 年悬壶沪上,行医凡四十余年,精于内科,尤擅治温热。来沪后,更以治内伤杂病称著,学喻俱丰,时人咸称之。  《王仲奇医案》是由其子樾亭,女蕙娱、燕娱和侄任之随伺先生学医时所抄门诊处方以及部分弟子所提供的处方手迹整理而来,反映了王氏丰富的临床学术思想。

  清代医家张隐庵在《本草崇原》中提到: “凡欲补脾,则用白术; 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正式提出“运脾”一词,《康熙字典》云: “运者,转也,动也,行也,用也。”皆动而不止之意。

  “运脾”乃调和脾胃、扶助运化之意,此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王氏临证治疗胀满时,秉“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之旨,以“运脾”为要,常用附子、吴茱萸、细辛等温阳运脾,佩兰、藿香、厚朴等化湿运脾,陈皮、木香、枳壳、槟榔等行气运脾,车前子、泽泻、茯苓等利水运脾。

 王氏将“运脾”之法用于胀满,是对临床辨治胀满的一大发挥,也给我们临床辨治胀满提供了治疗思路。

1 木贼土败,疏肝运脾调气机

《内经》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若脾元困惫,少运行输化之妙,则湿浊内生而又反困脾土,《医碥》曰: “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肝木乘弱而侮,脾滞不行,久恐木贼土败而成胀满之危,此时王氏常予疏肝运脾以达气机,待气化则湿行,胀满得治。

“陆 七浦路 九月十一日”案患者“足肿及膝或过膝,面微浮,目白珠不清,不能进食,食少而胀甚,便微溏,形瘦,脉弦”,食少、便微溏、形瘦、面微浮等为脾元困惫之象,脾虚不能散精,清气不能上荣于目,则见目白珠不清。《灵枢·脉度》言: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结合脉弦可见,此为木贼土败、土不荣木之象,故治以疏肝运脾,药用佩兰、茯苓、桂枝、白豆蔻、砂仁、半夏等温阳运脾以化湿,木防己、蒲公英等利水消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又患者纳食少,用鸡内金以健胃消食,王氏喜用佩兰、白豆蔻、草果等芳香之品化湿以达气机。

《四圣心源》曰: “湿则中气不运……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中轴一转则肝气疏畅,木能疏土,胀满得消。

“程衢州”案患者“脘中否硬胀痛,右胁亦痛,面目尽肿,面容黄暗,四肢酸软,神疲乏力,脉濡缓而弦”,王氏言其为肝失疏泄、脾少运行、湿着于中、气滞血瘀之象,药用佛手、川楝子等疏郁滞之肝气,沉香、白豆蔻、枳壳、厚朴、白术、茯苓调气运脾以化湿,防己、旋覆花利水消肿,且旋覆花能除结气有利于肝主疏泄,《神农本草经》言: “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用半夏汤通其道而祛其邪,《灵枢·邪客第七十一》曰: “饮以半夏汤一剂……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取方中疏肝运脾、化湿行气之品同用,气机疏畅,中轴一转则胀满可消。

2 湿盛阳微,温阳化湿运脾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而湿为重浊阴邪,困阻阳气,清阳失其展舒,可见“首如裹”之征,叶天士云: “湿盛则阳微也。”若湿蕴气中,当以温化,则湿邪得除,脾阳得运。

“顾小东门九月初七日”案中患者“腹膨胀,面浮跗肿,足肢清冷,便溏数解不畅,脉濡细而弦”,湿盛阳困,气化偏阻,则便溏数不解、腹膨胀,足肢清冷为脾阳不足不能温养四末,当以温阳化湿为治,方用己椒苈黄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用木防己、川椒目、甜葶苈子、带皮茯苓、泽泻、大腹皮等利水消肿,此正与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不谋而合,湿为阴邪,其势流下,用甘淡渗湿之品可使湿邪从小便排出,湿去则三焦气机宣展,阳气通畅,而又用草果、青皮、砂仁、桂枝、吴茱萸等性温之品,“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全方配伍,则阳得以通,脾阳得运,胀满可消,守方加减三诊病情好转。

  “许右 兰溪·徽城 六月十二日”案中患者“腹胀膨脝,胸满喘息,面、目、肢体尽肿,阴部下体亦甚,便溺不利,卧难安枕”,此案诊其脉为沉细而弦,综合脉症,此为湿蕴气中,气化阻闭,“阳气不到之处,即浊阴凝聚之所”,可见面、目、肢体尽肿,阴部下体亦甚,孙文垣: “胀满者,先因中虚,以致皮胀,外坚中空,腹皮胀紧象鼓”,脾阳虚湿浊不化,则成腹膨胀,故方中重用葶苈子、大腹皮、泽泻、续随子霜等利小便而通阳,《日华子本草》曰: “续随子,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

  椒目和茯苓皮常相互配伍以奏利水消肿之效。《得配本草》言: “茯苓皮,专行水,治水肿肤胀……配椒目,治水肿尿涩。”附子、细辛、桂枝、砂仁、木香等以温运脾阳,脾阳得健,则浊阴得消。

3 脾虚痰阻,太阴同治化湿浊

“曹右 长浜路”案患者“腹胀膨脝,胸满,咳嗽气急,面、目、肢体尽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脉沉细”,《内经》云: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脾土不足,则转枢失常,气机升降乖乱,脾气散精失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肺无以充养,且脾虚易生痰湿藏于肺,则肺苦气逆,三焦决渎不行,水气泛溢发为肿、满、喘。

其病之本当在脾,病之标当在肺,宜两太阴同治,用附子、荜茇、茯苓、桂枝、白术等温脾阳,脾阳一振则阴霾自消,车前草、桑白皮、甜葶苈子、椒目、木防己、陈壶卢瓢等使水湿从小便而出,陈壶卢瓢为新安地区药材,《饮片新参》言其“利水,消皮肤肿胀”,利水众药归肺经,可调畅肺气,肺气一行,则水湿下输膀胱而出,一举两得,四诊后胸满、心下否硬、腹胀膨脝均已见减。

“席右”案患者“形瘦容黄,面浮足肿,脐下少腹膨胀,按之软而不坚,脉濡弦”,此案病由咳嗽而来,为清阳单薄,脾元委顿,机运不为灵转,气化阻滞不行而酿生痰浊之象,乃属手太阴肺之治节不利,足太阴脾之清气不升而下溜,虚气留滞,肺、脾二脏之气结而不行。

王氏并非“见胀治胀”,而从两太阴论治,用茯苓、桂枝、白术、陈皮、白豆蔻壳、佩兰、桑白皮、路路通等温阳化湿、行气祛痰,两太阴之变中,王氏尤喜用桑白皮泻肺行水,一者通水之下源,一者行水之上源,如《药性论》云: “桑白皮,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利水道,消水气。”

4 元阳微弱,益火补土培元气

“李君 麦特赫司脱路”案中患者“四肢作麻……旋即上呕下泻,既而面浮跗肿……神疲,肢软,乏力,脉濡弦”,四肢作麻为病久气血不畅所致,《素·痹论篇》云: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而“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神疲乏力,上吐下泻为中焦脾胃升降失常,面浮跗肿、肢软为脾肾阳虚不能化湿、湿阻四肢之象,此病较急,故治当先益火补土治其卒病,重用巴戟天、葫芦巴、补骨脂等温肾之品以补脾阳,《本草便读》言葫芦巴“补肾壮元阳,辛苦温通有效”,又佐茯苓、白术、桂枝等温脾阳,脾肾同治以图固本培元,后再议疴疾。

“李太太 愚园路”案中患者“面、目、肢体尽肿,手指酸胀,摄握不舒,脉濡弦”,此为脾不健运、清阳不升、气化为阻之象,为本虚标实之证,其虚在清阳单薄、脾元委顿,实在三焦不利、气滞水湿停聚。《丹溪心法·水肿》言: “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

王氏用桂枝、白术、茯苓之类温脾阳,大腹皮、五加皮、木防己之类利水通阳,《本草品汇精要》曰: “大腹皮,除膨胀,利水肿。”

全方奏运脾化气利水之功,药后不显,又灼加厚朴、砂仁、陈皮等理气之品,以期“气化则湿化”,服后“腹胀,食难消化”,王氏认为此为水肿迁延日久而发胀满。

汪昂言: “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也。”王氏在方中加入附子、细辛、肉桂等温助肾阳,肾阳一复,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功能,进而促进气的产生、运动和气化,而气的运动推动着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使面、目、肢体浮肿尽退,此时观元阳微弱,用苓桂术甘汤温运脾阳,补骨脂、巴戟天、葫芦巴、淫羊藿等暖肾阳,温肾为主兼以温脾,脾肾同治。

5 结语

王仲奇先生幼承家庭之教,博采诸家众长,其学远宗张仲景,近效程杏轩,尤勤研吴谦著作,从《王仲奇医案》治疗胀满可窥见一二,其临证时强调

脾脏之作用,擅长以“运脾”之法治疗胀满,注重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加入通调肺气之药,若见木不疏土,则以疏肝运脾为治,若见脾肾亏虚,则以益火补土为养。湿邪易困阻阳气,以温阳化湿之品舒展阳气,以利水之品以通阳,常用新安地区药材,如陈壶卢瓢、续随子、干蟾蜍皮等,以其结合温阳之品共奏攻补兼施之效,对后世颇有启迪。

参考文献(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年第 34 卷 ,第 4 期,新安王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整理发布,著作权归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
痞满
王仲奇临床医案八则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周荣穴: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中医必修之课:凭脉开方 第二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