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女新传
        古城荆州大北门里附近,有一条小巷,小巷深处有一座古寺。高大的山门,通体朱红,在白墙青瓦的簇拥下,显得肃穆高大。

       寺内建有韦驮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等建筑。主殿大雄宝殿中央供奉观士音菩萨铜像三尊,其西侧矗立铁女座像两尊,铁质人形、锈迹斑斑,疤痕累累,隐约可辩横眉怒向神情,此寺因此而得名——“铁女寺”。

       铁女寺始建于贞观三年(公元269年)。世人感于铁女贞烈而建。铁女的故事源于唐朝以前,相传有个名叫孙坤的冶铁监制官,奉命在荆州监督冶铁,因累遭诬陷被囚禁京城。年仅十五、六岁的两个女儿,奔走呼告,为其父鸣冤洗雪。此事被皇帝知晓,传见二女,因贪恋二女美貌,竟以赦父为条件,逼迫二女进宫供其淫乐。二女不从,托辞求见父亲,冶炼场内目睹父亲枯槁困苦不堪之状,愤身投入炼铁炉,婀娜娇美之躯倾刻销熔于赤焰烈火之中。其时,铁水突然喷涌而出,化为两座状如少女的铁人,于是世人筑庙供奉。

       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454年)“庙宇倾頺,周垣尽圯”,辽王朱植主持重建,并亲自撰写了《铁女寺碑记》。其后虽屡遭战火灾害,各朝各代脩葺重建不衰,至今一千一百多年,香火袅袅不绝。

       初识铁女寺,在1954年秋日,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那时我随母亲住在江陵县初级师范学校内(现江陵中学),学校离铁女寺很近,约一里许,在初中同班同学赵天祥的煽动下,我们决定幽巷寻秘。

       越过初师门口的小池塘,穿过一片菜地,钻进一条曲折的小巷,眼前即刻显现出红墙青瓦的铁女寺山门。色彩斑驳,墙泥剥脱,露出一幅古老沧桑的模样。进入寺内却发现充满无限生机:芳草萋萋,藤萝缠绕,丛竹苍翠,古梅遒劲;肥硕的芭蕉叶伸出院内矮墙,点染出古寺的幽静。石阶上布满浓厚的青苔,古井袅袅升起沁人的烟霭。寺院小巧玲珑,廊檐交错,显得有些局促,然而布置得当的墙体,将寺院分割成多个小院,咫尺千里,却游刃有余。这里没有一般寺庙的神秘和威严,世俗气息十分浓烈。铁女、观音菩萨、韦驮、十八罗汉,弥勒佛杂陈,神、人共处,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愤懑、忧怨和向往。

       寺内香客不多。当时古城正在破除封建迷信,烧香拜佛者已销声匿迹,寺院多了份宁静。走进正殿,见到两块悬挂的金匾,镌刻着寺院主持演灵的诗句:

                        几句鸟语,春风鱼苗茁,
                        一片花香,秋雨燕子归。

        廖廖数语描画出一幅淡雅脱俗的春色秋景。据说演灵曾接受过高等教育,为抗婚削发为尼。读着清秀,高雅的诗句,想像着叛逆者的勇敢坚定,敬佩之情不禁从心底升腾。

        游览观赏之际,从正殿偏房走出一灰衣、素装年青女子,赵天祥突然闪身躲避院墙后。目睹那女子从身边走过,哀伤幽怨的神情在我心湖荡起微微的涟漪。

       “那是我姐姐,与寺院主持的关系很好,经常到铁女寺串门”。赵天祥告诉我。

       通过赵天祥的讲述,我了解到他的家况和姐姐赵秀娟的不幸遭遇。

       赵天祥一家,祖居荆州,数代经营丝绸,在城中狮子庙口开了个小铺。姐弟三人,赵秀娟居长,赵天祥居末,其兄居中,业已成年,在家助父为生。家境虽不丰盈,却也从容怡乐。

       荆楚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蚕桑、丝织的重要产地。“荆州锦缎”延绵二千多年,享誉盛名,已是传统产业和特色产品。1982年,在荆州城西八岭山战国楚墓出土的几十件丝织品和绣品,共年代之久(据今2300多年);数量之大;花色品种之多;工艺水平之高,前所未有。它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丝织工艺水平的最高成就,而且彰显出中华民族古代丝绸文化,无与伦比的灿烂和辉煌。

       在家乡水土滋润和文化熏陶中成长的赵秀娟,自幼聪慧美丽,勤劳善良。祖传家教使得她知书识礼,娴熟刺绣,年仅十五、六岁,已是家乡方圆百里闻名的绣花女。她的绣品,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花鸟虫草可乱真,仕女人物神采奕奕。备受父母爱憐的赵秀娟还是荆州城内廖廖可数的,罕见的女初中生之一。诸多原因,使得荆州城内许多殷实之家子弟,对她爱慕景仰不已,提亲媒灼之人纷至沓来。旧时,楚人多早婚,十五、六岁的姑娘已至谈婚论嫁的年龄,赵秀娟心纯意正,毫不动心,惹得心仪群少窃窃相怨。父母也随着赵秀娟的意不相逼迫,这个天真烂漫,心境高远的姑娘,生活得自由快乐,无忧无虑。

               19459,驻守荆沙地区的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党军队占据荆沙全境,新四军临时撤退至襄北,大洪山一带,至此,国共两军围绕着荆沙重镇进行了两年多的拉锯争夺战,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48年夏初,家居普济观的姨母病重,垂危之际急切想见自己所钟爱的外甥女一面。父母以兵荒马乱,不宜远行为由阻劝,赵秀娟思姨心切,执意前往,父母无奈只好派一学徒随行,沿途照应。

       普济观位于荆州城东一百多里,靠近长江,是历来军事争夺的重镇,当时由国民党一个正规团和一个地方保安营驻守。不料赵秀娟到达之日,竟然被保安营属下一个保安连连长发现,这个连长生性彪悍,粗暴,胆大妄为,恃强凌弱,当即被赵秀娟的美丽风貌迷倒,带着他的勤务兵,在街市将赵秀娟抢到驻地,当天就拜了天地,进了洞房。

       赵秀娟哭喊不依,拼死拼活也未能阻止住这个土匪连长的暴行。她三天三夜不眠不食,寻死觅活,不料却惹动了这个土匪连长的真情。望着眼前如花似玉、楚楚哀怜的赵秀娟,他出奇地镇静下来,总结过去,想到未来,决定弃恶从善,放下屠刀,开始新的生活。第四日,新四军攻占了普济观,混乱之中,这个连长带着他以武力抢掠而来的战利品——赵秀娟,渡过长江,到达湖南境界,转辗游荡于洞庭湖,湘江两岸。

       一年之后,赵秀娟生下一个男孩。这时她才知道,这个突兀而降,粗暴地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男人,名叫黄天佑,大她十岁,自幼无父无母,无亲无朋,游戏于枪林弹雨之中,赌命为生。

       世事多有说不清。对赵秀娟来说,她以黄天佑为敌,恨之入骨,然而黄天佑却对她突发深情,备加呵护。这个土匪出身,从小无人爱,也不知爱别人的男人,在赵秀娟身上迸发了爱的觉醒,而这种爱又是不顾及对象,蛮横野蛮地强迫、占有,以改变毁灭他人的美好愿望与前途为代价,势必注定了悲剧的命运。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战乱之中正在轮回着时代与社会的替代更换,两个出生、教养、学识、境界绝然不同的男女,被命运之绳拴连在一起,在爱与恨的矛盾冲突中挣扎生存。

               1950年夏天,荆州解放一年后,漂迫异乡的赵秀娟,隆着肚子,牵着刚学会迈步的儿子,带着黄天佑回到家乡。久绝音讯,原本已经绝望的父母,喜出望外,却又面临着艰难痛苦的选择,这个一身兵痞匪气的女婿,给他们以及女儿所造成的痛苦,已在他们心底凝结成难以化解的仇恨,可是,面对着赵秀娟隆起的肚子和她带回的幼小孩子,他们又不得不冷静理智地思考,承认现实,隐忍仇恨,接纳黄天佑。他们将黄天佑安排在自家经营的绸缎店帮工。已有痛改前非,悔过自新的黄天佑,小心谨慎,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很快就能独挡一面,成为赵秀娟父亲不可缺少的帮手。渐渐地,年事已高的赵秀娟父母对黄天佑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第二年,荆州城所在全县开展了清匪反霸斗争,黄天佑被确定为整肃对象。有关部门经过严格地审查认定:虽然他担任过伪保安连连长一职,有群众检举他欺女霸婚之事(指赵秀娟),但是他出生于贫苦家庭,再无其他确凿罪行,况且赵秀娟及其父母又未曾向政府检举控诉黄天佑,只能以一般历史问题作结论。黄天佑心存感激,对赵秀娟和她的父母更加关心,谦恭和勤勉,一家人过的看似和睦安详。

       然而赵秀娟内心并不平静,心境高远的赵秀娟自幼对未来持有美好的憧憬。她追求知识,渴望幸福,希冀美好的婚姻,可是眼前的黄天佑,将一切的期盼和理想碎为泡影。不幸和灾难降临得突乎其然,在巨大痛苦的压抑下,她无力又不忍打破家庭的平静,给老父老母造成伤害,于是隐忍中,她的心底一点一滴地滋长着仇恨。

              1953年春,荆州地区大规模地展开宣传、贯彻婚姻法活动。犹如和煦的春风给赵秀娟带来希望,不顾年迈双亲的反对,她毅然向政府提出了与黄天佑离婚的请求。

       审理案件的法官是个极富同情心的中年女同志,听完赵秀娟的哭诉,十分激动,当即流露出支持赵秀娟离婚的倾向。再说正值活动期间,需要一个贯彻婚姻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典型,赵秀娟离婚案符合诸多方面的要求。在领导同意和批准下,法庭决定择日宣判离婚。宣判前数日,法庭传讯黄天佑、赵秀娟夫妇,作最后的调解。中途,黄天佑突然抽出藏匿的菜刀对法官说:

       “我不同意离婚。我对不起赵秀娟,愿意向她赔罪,但是我们有孩子,是一个家庭,不能拆散。如果法庭认为我罪不可赦,判决离婚,我愿意将自己的一条命赔给赵秀娟”。

       说罢,伸出左手,放在法官面前的桌子上,右手举起菜刀,用力砍下,离开手掌的半截小拇指,在桌上跳动了两下,鲜血在桌面流淌,向四周缓缓散去。

       法官和赵秀娟惊呆了。黄天佑扔下菜刀,拾起半截小拇指,右手托握着左掌,转过身,默默地向门外走去。

       法庭驳回了赵秀娟的离婚请求,他们不愿在普通的民事纠纷中酿造血案。赵秀娟也未坚持自己的离婚请求,因为她在法官面前既看到黄天佑那熟悉的残忍粗野的匪气,又见到黄天佑那她不熟悉的,为了维护家庭完整的真诚和勇敢,年仅22岁的赵秀娟惶惑了,无所适从。

       第二年,赵秀娟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人们都说像赵秀娟,活脱的美人胎。孩子是情感的寄托,流逝的生活犹如麻醉剂,赵家的生活趋于平静,年复一年,“逝者如斯夫”。

              1956年荆州地区又展开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公私合营后,城内数家绸缎店合并为丝绸厂,赵秀娟、黄天佑以及赵秀娟的父亲均为丝绸厂职工。

       同年9月,我与赵秀娟的弟弟赵天祥初中毕业,一起考入高中。年龄大了,兴趣变了,学业忙了,赵秀娟的家事我也就未曾着意打听,赵天祥虽然偶尔提及,也只是廖廖数语。

       大约是在二年级的夏天,他对我说:姐姐又闹离婚了,姐夫带着精心保藏的,用酒精瓶浸泡的半截小拇指到法庭,对法官说:“为了家庭的完整,我已经剁掉了一个手指头,如果需要,我愿意再剁第二个手指头,甚至生命”。

       谨慎的法官又驳回了赵秀娟的离婚申请。

       第二年,高中毕业前夕,我又听说赵秀娟再次向法庭提出离婚申请,这一次法庭的天平似乎向黄天佑倾斜。

       仍然是那个熟悉的女法官,她有点烦躁地批评赵秀娟:

       “这么多年了,你折腾么事?都三个伢的妈妈了,还不愿安心本份地过日子,你到底想干什么?当前大家都在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你总是缠着个人问题不丢,觉悟怎么这样低?……”

       赵秀娟失望了,灰心了,沉默了。铁女寺成为她常往之处。

       不久,我高中毕业离开荆州,2005年秋天,回到故乡。在老同学聚会上,见到赵天祥,自然想到他姐姐赵秀娟。问及近况,他告诉我姐姐三年前终于和姐夫离婚了。详情不知。只知多次离婚失败后,姐姐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郁集成疾。医生说胃里长个瘤子,不知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家人着急,赵秀娟却听之任之,拒绝治疗,大有生不如死,了结此生的意思。年已八旬的姐夫焦急万分,按捺不住,主动找赵秀娟谈了一次话。谈些什么?赵天祥也不知,只知谈完话后,黄天佑神情肃然,怆然泪啼,召集儿孙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说:
       “我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你们的妈妈,奶奶造成如此大的伤害,毁害了她的一生。原想人生的目的不就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尽管开始就错了,可是木己成舟,我也悔改自新,认罪赔情,理应弃怨释恨,平安和顺地过日子。可是,我想错了……人的一生岂能随意由人主使,人的尊严不能被人侮辱?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难以挽回。既然赵秀娟不能原谅我,我也不能一错再错对她造成更大伤害,我现在同意离婚。为了让你们的妈妈、奶奶在晚年之际,有着宽慰的心境,不要让怨恨和遗憾伴随她的终生。……”

       说罢声不成句,抑面长啸,抱头痛哭。儿女,孙辈在一旁各自伤心。

       赵秀娟和黄天佑协议离婚了。他们议定:离婚不离家,仍旧和过去一样,同儿女、孙辈住在一起。生活似乎未曾改变,赵秀娟却愉快起来。她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内心空明、宁静,身体日益健康。经医院检查,胃中的肿块为良性,笼照全家的阴影驱散了,往日沉寂,苦闷的家中开始飘散着欢乐。

       离婚后的赵秀娟,不仅原谅了黄天佑过去的所作所为,甚至,私下里,在内心对他产生了感激之情,感谢他的觉醒,使她能够在晚年,得以轻松、快乐地保持人格尊严和人性完整地走向人生终点。于是,她对黄天佑的照顾出现前所未有的细心与和蔼。

       赵秀娟、黄天佑离婚之事,一时成为古城舆论重点,沸沸扬扬,热闹一时。儿女们对赵秀娟、黄天佑的行为不解,赵天祥对此也颇有微辞:
      “老都老了,当了五十年的夫妻,还离婚?离婚后又住在一起,比过去还亲热了,离得么事婚?搞得么事鬼”?

       也许我目睹和承受过的苦难和不幸,使我认可和赞赏赵秀娟的所作所为。我钦佩她在维护和捍卫人性、人格尊严上的勇敢和坚毅,痛心世人及其家人对她的不解和流长蜚短的议论。我清醒地认识到:她只是希望人们尊重她,让她有选择生活道路和人生自主的权利,她无法做到无视自我,损毁或抑制期待美好的天性,顺从人性的强暴和摧残,所以数十年来,她对黄天佑为了满足于个人的私欲而强占强娶的野蛮行为,终生不能释怀,而坚持离婚。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人性的觉醒和完美、人权的尊重和维护,是一件多么艰难、无奈和锥心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婚姻家庭之中,而且渗透进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底。强权凌辱,私欲膨胀,玷污了人格尊严,遮掩了人性的美丽光泽,于是无数仁人志士,普通百姓,为争取人性人权的斗争此起彼伏,永不消竭,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足迹。一千七百多年前、后的铁女和赵秀娟,正是其中的代表。不同的是,铁女死的壮烈,给人震撼;赵秀娟身经漫长岁月的磨难,活得艰辛和悲哀。

       我突然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铁女寺初识赵秀娟的情景,并萌动了再访铁女寺的念头。

       数天后,我避开老同学的陪伴,只身前往铁女寺。山门洞开,依旧红墙青瓦、修竹苍翠、芭蕉流绿。寺内香火旺盛、烟雾袅袅,人头攒动,多了些世俗的喧闹,少了些昔日的宁静。俩尊铁女塑像,依旧矗立在大殿内西侧,辨不清昔日的锈斑,在烛光的照耀和众人的抚摸下,闪耀着柔和的光泽。

       问及游客,多为求愿者。或升官;或发财;或盼子;或祈福。一些少年学生也在虔诚地膜拜,他们是当地应届高中毕业生,希望考取一个理想的大学。

       面对此景,我不禁默然深思:在迅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积极追求时尚和享受物质生活的人们,以如此赤裸和原始的方式诉求愿望,不知是当代文化的进步还是落后?人们是否已淡忘了铁女的人性内涵和人格魅力,而将她们单纯地当做个人欲望的诉求对象?明静,空朗的信仰境界,是否因此而变得晦暗?

       我明白了赵秀娟离婚行为被世人不解的原因,在社会习惯和历史传统的框架中,以利益得失衡量行为是非,人性理想者和信仰者必定会遭遇许多责难和失败。

       我赞赏黄天佑悔过自新,翻然醒悟,立地成佛,同意离婚的举动。他归还了赵秀娟的一片明静心空,同时也洗條了自己不可饶恕的罪孽。

       在星移斗转的历史巨变中,人们期待着社会的美好与和谐,而美好和谐的社会又急切地呼唤着美好的人性。尊重他人与尊重自我并行,人性的美好和人格的高尚才能得到实现,铁女和赵秀娟不正是时代的明证么!

       铁女精神,已将人生价值观提升到审美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兵上法庭申诉停車罚單,老法官感謝他为国家的奉献,人性的光辉
古荆州铁女寺
鹧鸪天.  荆州铁女寺
《文咏荆州(24)》铁女寺记//施谦
女罪犯在法庭上不知悔改,这法官最后霸气裁决太棒了,判的好,赞
廖勇 ▏话说90年代成都法庭的俩“铁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