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书法管窥

作者:金小平

内容提要: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魏晋、书法

正文

三国时期,魏、吴南北对峙,蜀居西陲。魏占有河洛。汉末书人如邯郸淳、卫觊、梁鹄等皆为所用,邯郸淳以古文、大篆、隶书驰名,卫觊书有受禅表,梁鹄有孔羡碑。钟繇有上尊号奏,大都为隶书中之带有分意,又称为八分书的。后来魏齐王曹芳时,又有正始石经,刻古文、篆、隶三体,今虽不完整,而残石遗文尚可窥其一斑。从这些碑刻中可以看出魏之书风,在碑刻中仍保持东汉遗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在简牍中,钟繇的真书,则开一代风气,可以说是真正曹魏时期的代表书体。钟繇的真书,传世的帖,有宣示、戎路(又称贺捷表)、荐季直、力命、张乐等。宣示、戎路等,表现钟繇书风,分势意浓,洞达散逸,被誉为游鸿舞鹤,又称其“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宣和书谱》)。近代发现之新疆出土简书,其中如魏曹髦甘露元年酒泉城内所写的譬喻经残卷及魏曹髦景元四年简书,书风极似钟繇,这是钟繇书风有墨迹可寻的实物,也可以证明锺繇书风的影响。

吴地书家有皇象、苏建等,皇象的篆、隶、草书,均负时誉。传世有天发神谶碑,为篆书,方折外拓,以分势入篆,使篆书别开生面。势险韵厚,锋棱惊世。其作章草,传为众相一形,万字皆同,更是独具一格。其后,王羲之受其影响,却反其道而行之。使各字一形众象,万字不同,足徵书坛相反相成之妙。苏建的禅国山碑则又以圆转笔法为篆,和天发神谶碑不同,但笔力雄健,秀茂而有古意。

吴碑之显然和北地魏书不同,而开南书之新天地者,当推谷朗碑,此碑以真书入碑,和曹魏之以分、隶入碑者,大不相同,实为南北书风不同之界,而对南北朝碑刻影响也大。又如葛府君碑,也系以真书书之,可谓无独有偶。

西蜀书家有诸葛亮父子,余事为书,颇负盛名。张飞的刀斗铭,为八分书,有银钩铁画之誉。其书风则为东汉余波。近代在四川出土之汉墓碑碣,也没有跳出这范围。


魏灭蜀,晋代魏,晋又吞吴,中国复归统一。所谓“伐吴之役,利获二俊”。系言陆机、陆云两弟兄入洛之可贵,实为南士之北者。陆机墨迹平复帖,为现存晋字中之最早真迹,也是书家之最早真迹,极为世所宝贵。书体为章草,风格洒脱,似斜实正,当对晋初书坛有所影响。而晋承魏统,重视书法。荀为秘书监时,更立书学博士,收弟子学习,并以钟繇、胡昭等为师法。倡导有人,学者努力,使有晋一代书艺,为中国书学之繁荣时期,堪与汉文、唐诗并称,而其高峰则在渡江以后了。

晋称书家,以所谓“一台二妙”见称,即台省中之名书家卫瓘、索靖。相传二人皆得张芝笔法,擅长草书。卫瓘得其筋,索靖得其肉。卫系曹魏名书家卫觊之子,继承家学,又法名师,所以他的草书,达到神妙境界,他的稿书,尤以后代简札之宗。卫之子卫恒,又能开张隶体,创为飞白,并擅草书。又总结书法经验,写有《四体书势》一书。卫恒弟卫宣、卫延,从妹卫铄(卫夫人、李矩妻),子卫宝,也都是书家,而卫夫人更是王羲之的老师。

索靖是张芝的外孙,也得张芝笔法,以草书驰名,善于作势,创银钩虿尾法,为世所重。传世有月仪帖、出师颂及阁帖中所收的载妖帖、七月二十六日帖,书风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其为沈著痛快极矣。”(刘熙载:《艺概·书概》)索靖又能分隶,时以之比钟繇、卫,传他写有毋丘兴碑,陈武王碑,但现在都不可见了。


晋初隶书之入碑者,有吕望表(晋武帝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刻)、孙夫人碑(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刻),峻齐超逸,堪继钟繇、梁鹄,为晋隶之峥嵘者。自这以后,以言隶书,则宋、齐等朝都难以为继了。晋代书法多保存在阁帖里,以淳化阁帖为最著,虽有鲁鱼豕亥之讹,但晋字多赖以保存,作为书法资料,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晋室南渡以后,中国分为南北朝。东晋书法为晋字之高峰,而其中创新之处,则在变更魏、西晋之书风以圆转代方折,减少分势,自成新貌。复受东吴书风影响,真书流行,蔚为大宗。这里要谈到的就是王羲之、献之父子了。

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通称他王右军。他的书法,备精诸体,包括真、行、草等,《淳化阁帖》收他的字最多,共三卷,一百五十九帖,虽摹刻不免失其精神,但也赖之以存。王羲之的字系学卫夫人、王广,而两家也都是学钟繇的。羲之的学钟繇,如荐季直表、戎路、曹娥碑,均可以看出他的得力之处;也可以见钟繇的遗矩。不过他在临宣示、力命时则纯由己法,自成面貌。扼要的说来,王羲之和钟繇最大的不同之处,则在他减去钟繇笔法中的分势,代以圆转,不求洞达,唯务圆通。变钟之游鸿舞鹤,而为自己之龙跳虎卧,独树一帜。从此,南北书家虽然说是同祖钟繇,但从王羲之出,书风既被南土,之后又逐渐影响北朝。这些都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以及他的影响之大。


王羲之的书法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这是他四十七岁时上已节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时所写的一篇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以蚕茧纸、鼠须笔所写。兴会所至,下笔如神,遒媚劲健,风采四溢。羲之自己书后,也觉得神异非常,一再续书,百不如初,视为家珍,历代传授。七传至他的孙子智永,舍家为僧,又传其弟子辩才,师弟皆能书,临写不倦。后为唐太宗所得,极为重视。令供奉书人冯承素等之以赐亲王近臣。又有欧阳询所临的定武本,褚遂良临的神龙本。定武本又有肥瘦两种本,而其他唐人临摹的也不下六十余种。

兰亭真相,以冯承素所本为较近似,其他临本均带有各家书法面貌,虽各有特色,但已有所变化了。兰亭被推为天下行书第一,对海内外书坛影响极大,所谓“力屈万夫,高千古”(刘熙载《书概》),当是中肯之论。羲之虽学于卫夫人,而得力钟繇的墨迹,又加以自己的功力在变化、发扬,但他更是博采兼容,能取历代书家之长而重新创造。

如他自称北游时见李斯、曹喜、梁鹄等书法,又在王洽处看到蔡邕石经,又曾见张昶华岳碑,这些名书家的作品对王羲之都有影响,可见他的书法是淹有众长,既有继承,复有创新,而羲之本人,身处南方,受谷朗碑等真书影响更大,书体多真,显示南北书风之大不同,他实是关键人物。献之继承家风,然又有所变化。相传他十五六岁时,曾向他的父亲—一羲之建议,认为章草未能宏逸,不能受它拘束,应当放纵开来,在草行之间加以发挥。羲之颇欣赏他的话,但笑而不答。后来献之果然改变他父亲的写法,变章草而为破体书,又名破草。笔意虽然和张芝的今草相似,但风格迥异。虽然也是连绵不断如一笔写成,不过其行草相夹处较多。其笔锋萦带处,则见顾盼呼应,贯串一气。而用笔较张芝为瘦硬,更觉秀丽异常。


王献之的墨迹,有真书洛神赋十三行,行草鸭头丸帖、东山帖、中秋帖、辞中令帖等,又有保母砖志,系他为其保母李如意写的墓志。献之其他的字,保存在阁帖里的也有两卷,共七十六帖。十三行被誉为字画神逸,墨采飞动,极为书家所推崇。辞中令贴等也被誉为遒逸疏爽,影响后代书家至大,而保母砖志,以行书入碑,尤开唐代行书写碑的先河。羲献父子在两晋书坛实奇采四射,笼罩后代,令人赞叹不已。

晋代书坛,王氏父子以外,其他能书者颇不乏人。当时王、谢、郄、庾等世家人士,由于条件优越,转相授受,书名藉甚。王家如王导、王洽、王父子祖孙,羲之之父王旷,伯叔辈王广,及其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焕之等。谢家则有谢尚、谢安、谢万兄弟等,又有谢奕、谢道蕴父女。郄家则有郄鉴、郄、郄昙、郄夫人(王羲之妻)父子兄妹等,庾家则有庾亮、庾翼、庾等兄弟祖孙等,他如陶侃、桓温、范宁、戴逵、惠式道人(王羲之之甥)、李如意(王献之保母)等,都是以能书驰名。不过各人的专业不同,书体不同,各有各的造诣,而当时书风则为正、行、草体占绝对优势,虽有共同趋向,又有自家面目。


东晋字之勒砖石者,除保母志外,尚有枳阳君碑(晋安帝隆安三年刻)、爨宝子碑(晋安帝大亨四年,实为义熙元年)等,书法高古,分意甚浓,意者爨碑书者,地处云南边远地区,书风仍守汉魏分势,雄视边陲,自成一家。而其他碑刻,如建国后南京郊区出土的东晋两碑,一为晋顾谦妇刘氏碣(立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一为晋恭帝陵碑(立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前者纯为东晋真行书风格,与兰亭及西陲所出木简均相近似。后者波磔俯仰,与晋世之枳杨君碑,爨宝子碑无异,分意甚浓。此外,晋砖之刻字者也多有发现,而又复隶体为多。这些都丰富了有晋一代书坛,使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最重要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书法,看看古人是怎么在楷书上下功夫的,有时候不能太聪明!
学书法:下得笨功夫,才是真聪明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04聚焦王羲之上
世上最全最精准孙过庭《书谱》
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2)
书圣王羲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