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表情“进化论”:从虚拟社交走进现实

创作者正在绘制“制冷少女”表情。 受访者供图

  11月初,伴随着微信又一版本的更新,朋友圈被“【嘿哈】”“【机智】”等九款emoji小黄脸新表情(起源于日本的视觉情感符号,后被计算机Unicode编码采纳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交领域,“小黄脸”为其中代表。——记者注)刷屏。“新的emoji表情特别能get到我的点!”“太可爱了,又能省好多字!”……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好奇与惊喜。

  Emoji表情社交靠谱吗?

  自2003版QQ把这套黄色小圆脸带入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成为互联网世界又一“共同语言”。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习惯用表情代替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首选。

  据腾讯2015年发布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就超过了5338亿次,超过90%的网民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经典表情“笑着哭”甚至入选《牛津词典》官方博客公布的2015年年度词汇。Emoji表情符号在更新扩容中不断纳入各种日常物件,以尽可能满足不同行业人员交际需要。表情大幅度占据线上沟通内容,引发不少媒体的关注与好奇。

  今年7月,自媒体“新世相”发起了一个“24小时内,不使用任何表情符号来度过一天”的实验,吸引了5000多人留言参加。然而,超过 30% 的人因“不习惯”而失败,一半以上的成功者也承认自己在体验中,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化解缺乏表情包带来的“尴尬”。

  “仕图”公号创始人汤涌在社交网络上展开了为期10天的文字静默实验。他发现,面对老板时,多数情况下回复“【赞】”“【OK】”足以应付,但缺乏文字辅助,向老板交代工作等复杂沟通就变得十分困难……他最后写下总结《微博文盲存活指南》:熟人间通过表情就能完成情感交流,节约时间;但在生人圈中表达复杂情感,如果只用表情,很可能会憋死人。

  “表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中国有创意的人比想象的要多,但现在可供选择的表情还是太少了。”汤涌对记者表示,“我们需要创作新的表情,便于更多场合的沟通表达。”现在,他的团队加入了卡通形象表情制作的行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moji “翻译器”:表情社交的黄金伴侣
图形图象的图解能量13
那些藏在你键盘里的emoji,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你的🧠如何看待表情符号?
一年呲牙52亿次,聊天时你为何如此喜欢“呲牙”?
今年的表情符号日,Emoji还在联通世界的半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