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4)
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4)

 维护保养壶的要领

      壶的保养通常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并使壶能焕发本身纯朴的光泽。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久吸附茶质,碓有“助茶”的功能。茶道中人而言,养壶绝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维护得法的茶壶,能够提升品茗目的之实践,却是被肯定的。养壶就如培养树苗般,揠

      旧壶重泡

  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注意(壶里茶山)的人,往往在泡完茶后,只除去茶渣,而将茶汤留在壶内让其阴干,因此累积茶山的速度相当快,但因气候条件和维护不当,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以上两种方式,随个人喜好参考应用,至于说把茶渣摆存在茶壶里来养壶的方式,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是壶乃吸附热香茶叶之质,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

  壶应经常擦拭,才能焕发出本身泥质的光泽,一把纯朴润雅的壶碓是比呆滞无泽的壶来得美观。但如果揠苗助长而用油剂或茶水涂之,则所产生的光泽就是油光或垢泽,俗称为(和尚光)。

  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他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的地方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选用一把好壶的要领

 品茗是种生活的享受,也是生活的艺术。茶壶对品茗者而言,它是孕育茶叶的摇篮。茹苦含辛、任劳任怨地蕴着香、育着味,这即是茶壶的任务,也是精神。所以选壶不应局限一隅,毕竟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是古董收藏家或专家的职务。一般言之,一把基本条件够格的新壶,如维护适当也善于蕴香育味,所以只要是把好壶,古今皆足取。茶壶是茶具的主体,是泡茶动作中最能影响个人感受的焦点。所以无论在选壶或养壶上均须如法,本文提列七点选壶要领以供参考。这七点是:美感、质地、壶味、精密、出水、重心、适用。兹列如下:

        (一)美感

        每个人对于美感的欣赏角度各有不同,这里所说的美感,最主要的是指个人的感受,对于壶的造型与外观,依个人喜好,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就好了,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毕竟那是自己要使用的,又何必一定要去符合流行的模样呢!

        (二)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形较瓷器纯朴亲和,如在上面题款也较有韵格,所以大致在泡茶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

        茶壶的质地,主要是看胎骨及色泽,胎骨坚、色泽润为佳,在程度上愈接近这种质地愈好,善于胎骨坚硬性的验别,可将壶置于手掌上,轻拨壶盖,听其壶声,以铿锵轻扬为佳;音响迟钝,劲道不足,导热效果稍逊;但若音高尖锐,则逼热过甚,泡茶时又须特别注意各项因素的调整,总之壶音以听来悦耳为佳,不过测验时壶须干净。这是指在选用新壶时而言,面对一把古壶时,您每拨敲一下,原主的心也必然会忐忑一下,此为不可不知。

        (三)壶味

        在选购新壶时,应注意闻闻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他杂味,如油味或人工著色味则不足取。

        (四)精密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压气孔再倾壶倒水,涓滴不出则表明有间不容发的精密度,或手压流口再反倒壶身,若壶盖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五)出水

        壶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里滴水不存为佳。至于出水态势,是刚直或柔和曲美,随个人喜好 而定。但无论刚或柔,出水无劲不顺总是缺点。有时再看出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亦可比较,长者为佳。

        (六)重心

        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是应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甚或持壶不稳则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鉴的,即干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七)适用

        壶的特性如再与茶的特性相配合则更佳,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因为香由热蕴。反之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因为逼热过烈味反而骓以醇滑,也较难控制,以上所做比较乃皆属(隐微之辨),并非相当具体可察,但如明察秋毫应可得知之。

 

        ◎紫砂壶的优点

      茶,最早作为一种草药使用,以后发展成食用饮料。我们从煎药用砂锅,煲汤炖肉用砂锅可知砂壶砌茶为上乘之物。除此之外紫砂壶还可列出下述优点:

        1.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咐力,用紫砂壶砂壶沏茶,不失茶的原色、香、味,使茶味越发醇郁芳沁。

        2.用紫砂壶沏茶不易霉馊变质。沏红茶五日之后,茶水依然鲜红不变质而瓷器或其它器皿沏茶则当日变“馊”使茶色呈褐色,且茶汤表面有一层“锈”。

        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使用较长时间后,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

        4.紫砂壶冷热急变性好,保温性强。寒冬腊月,沸水注入,仍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放在温火上炖烧,也无需担心开裂;冬天沏茶,三、四十分钟茶水仍温和。

        5.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鉴照人,气韵温雅。

      一般商品紫砂壶的鉴别

        我所指的一般商品紫砂陶器,是指开价200元人民币(产地价,人民币,下同)以下的商品紫砂陶器。

        人们购买紫砂陶器,一般是购买紫砂茶壶,最关心的一是茶壶是否能真的隔夜不馊?是不是真紫砂?二是茶壶的质量如何?

        紫砂茶壶自问世以来就是实用与艺术两用的,发展到现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大批商用的紫砂制品,作为手工艺品,其产量和工艺必然不能兼顾,对于一般商品壶来说只能以适用为主,再兼顾一下造型艺术,至于精工细作,那是千元以上的极品了,包括其它各种手工艺品都是这样,这里免谈。开头的问题对于做壶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可笑,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做工如何精细,做工越好越逼真,价钱就愈贵,而泥料则是与做工成等比的,因为泥料的好坏其价格相差很大,很难想象一把工艺很差卖到十元以下的壶能用到五六元一公斤的好泥,而做好壶的人为了达到他的工艺要求也不会去用没经过提炼的五六毛钱一公斤的甲泥。不过对于完全是门外汉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两个最基本的入门问题:泥料和做工。

        我们先从泥料说起。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紫砂泥不一定是紫红色的。有乳白色的称为“团泥”;有墨绿色的称为“绿泥”;当然也有紫红色的称为“紫泥”;还有一种性能差一点的朱红色的“朱泥”,透气性不如以上几种,但由于它的成型工艺特殊而有它的特殊价值,前段时间台湾风行的“大红袍”、“梨皮朱砂”、“碧榴皮朱砂”当属此类。

        紫砂陶器最大的特点,是她做成容器以后良好的透气性能和不渗漏特性奇妙的结合,这要归功于紫砂泥料特有的属性。紫砂是陶器,但是她和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她做成容器后不需要涂釉,这也是保证良好透气性的前提。我们知道,紫砂的泥料并不是一开采出来就可以用的,而是要经过提炼、淘洗、过筛等诸多任务,因此一块好的泥料其质地、颜色必定很均匀,体现在成品上则是颗粒匀称,颜色纯正无杂质,比如有不均匀的黑点、白点就不是好泥。提炼、淘洗是保证颜色纯正的前提,提炼前先要经过粉碎,经过提炼淘洗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等杂质。铁质在烧成后成为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在壶身上出现黑点;石灰岩在烧成后成为石灰,在壶身上出现白点,而且遇水膨胀,造成壶体的小块剥落,俗称“爆子”,严重影响茶壶的质量,可恶的是这种现象买的时候有的不易察觉,回家一泡茶慢慢胀开,常令人懊恼莫及;玄武岩等杂质由于其收缩率、颜色等不同而在成品上出现杂点、不规则的颗粒等。这里有一点要说明,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制作者会人为地加入一些与生泥相同或不同颜色的生泥或熟陶碎片、颗粒或粉末,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生泥和另一种不同颜色的生泥均匀的掺和会产生另外一种颜色,如果不均匀地绞和则会产生流水飞云般的神奇效果,两种或多种颜色之间泾渭分明,绝不拖泥带水但又浑然一体,令人浮想联翩,这便是由当代大师吕尧臣先生首创的“绞泥”。由于不同颜色的泥料收缩率不一样,要使两种颜色间紧密结合而又平滑如一体,颜色又不能相混,有时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获得成功,制作实属不易。如果制作的时候用熟陶与生泥均匀地掺和,成坯后与其它生坯没啥两样,一经烧成,由于熟陶和生泥的收缩率不同(生泥烧成时收缩率大约为20%左右,朱泥则更高达30%以上,熟陶则基本不收缩或收缩很少),使成品表面出现均匀颗粒,看起来有橘皮、石榴皮、梨皮样的特殊“粗糙”效果,这是“颗粒表皮”,应与“杂质”区分开来。这样的手法在朱泥产品中用得特别多,因为朱泥的收缩率特别大,烧成后往往容易变形,加入熟陶可以减小收缩提高成品率。相信朋友们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上面提到的“梨皮朱砂”、“碧榴皮朱砂”所指的是什么。

        总的来说,一把真正的紫砂泥做的壶应该是颜色纯正、颗粒均匀无杂质瑕疵的,即使是“绞泥”和“颗粒表皮”的壶,它的每一种颜色也应该非常纯正。那种颜色脏唏唏的充满杂质毛刺的一定不是好泥。不用好泥的其工艺水平也一定很差。确切的说,紫砂陶器的工艺价值(或者说价格,在马克思理论中,价格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完全由其工艺水平决定。通俗一点就是做工啦。

        那么怎样区分做工的好坏呢?壶都是人做的,做一把好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两把壶放在您的面前,一把是一个人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做的,另一把只花了他半个小时,按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后面那把他每天可以做十几把,可以想象每天十几把的壶一定很粗糙,实际上十几元一把的壶其产量每天可以达到二、三十把,不然他就会入不敷出,无法生活。同样为了降低成本,他也不可能采用很好的泥料。和画画一样,画画不仅仅在于“象”,而要有它的气度、神韵,紫砂壶也如此,做工到了一定程度可以随心所欲,不必要有太大提高,关键是怎样用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风格,使作品拥有自己的气度、神韵,这就是千元以上的价值相差所在。这些讨论起来比较繁复,好在我们的范围不在于此,点一下而已。

        那么做工的好坏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这得从砂壶的工艺说起,紫砂茶壶的制作到目前为止仍然基本停留在手工阶段,最多在批量生产时采用一些模具来套制身筒、盖、盖滴子、实心的嘴和把,而底、口沿、嘴的掏空、嘴、把的安装及其位置、盖和壶身的配合等等都要人工来掌握,一般的商品壶基本上都是套用模具来做的,所以我们在选定中意的式样以后主要是看它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工艺。

        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

        通身不应该有裂纹和剥落,如有则是次品,价格最少要短三分之一。尤其注意嘴、把、滴子与壶身、壶盖镶接的地方,另外壶底、壶口沿、盖的口沿和花货的装饰物也是镶接上去的,也不应该有裂纹,有许多裂纹在壶的里面,特别要当心。剥落则可能发生在嘴、口、盖子等容易发生撞击的端面。

        2、手工艺。

        接头的地方应该过渡自然光滑,没有人工修补的痕迹。线条应挺拔清楚,不拖泥带水,花货的形象应尽量逼真、有质感,工具修饰的痕迹应越少越好。我们要以机械整体加工的规格来衡量,好的壶应该就像用机械整体加工出来一般,其加工精度以500元的壶为标准,光面每厘米非造型起伏不得超过±0.1毫米,装配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口与盖的配合间隙在0.5毫米左右,如果盖子是对称几何形,则盖子在各个对称方向上应该配合良好。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应该有为了配合良好而用砂纸、锉刀打磨的痕迹。

        3、烧成。

        在烧成过程中由于火力的不均匀、温度的高低可能造成颜色不均匀,有气泡,过老或过嫩等现象,这也要注意。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

      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

      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

      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 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1.“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2.“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3

      “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4.

      “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5.

      “功”:所谓""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撘諗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撚脭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1)容量适度;(2)高矮得当;(3)盖严紧;(4)出水流畅。

      壶制作名家

        王友兰 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郑宁候 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陈鸣远

      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

        ,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

        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袁郁龙 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

        金士恒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 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 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逸公 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

        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

        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

        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范庄农家 有《果铭竹节壶》及《仿曼生紫泥大壶》传世。

        味清老人 有《松杆笔筒》传世。

        壶痴 有《加彩印包壶》传世。

        元茂 有磨光《束腰孟臣小壶》、《捷普玉兰》、《素身大壶》传世。

        许伯俊 有《直身提梁大方壶》传世。

        继长 有《汉方壶》传世。

        徐飞龙 有《汉方壶》传世。

        汉珍 有《粉彩山水竹节壶》传世。

        王南林 有《素身圆清壶》传世。

        阳友兰 有《铭刻钟形环带壶》传世。

        杨履乾 有《坭绘山水圆壶》传世。

        邵盘珍 有《鼓腹孟臣小壶》传世。

        萼圃 有《折腰孟臣壶》传世。

        杨彭年

      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

        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

        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

        ,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卢占延 号木道老人,为民国初陶人,出生于福建永安。解放后被国家评为特级手拉壶大师,在朱泥器中享有极高声望!据云裘桂林、张德海等曾在他门下学艺!

        瞿应绍 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 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 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 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 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景南 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 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

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 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 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文旦 资料不祥

        古莲子 资料不祥

        矿成 资料不祥

        邓奎 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梅调鼎 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 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维新 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史维高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朱坚 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 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实业家。

        瞿子冶 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陈伯芳 暂无资料

        朱石梅 暂无资料

        邵行然 暂无资料

        范勤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

        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於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

        。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澂

      在晚清的紫砂壶史中,吴大澂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史料中常提起,较为可信。但像《阳羡砂壶考》云︰「碧山壶馆藏愙斋紫砂大壶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台

        湾巡抚……。」今人仍引用︰「此壶制於甲午(1894)年,正当吴大澂任台湾巡抚,师败於日本之年

        作者:清水配清茶 回复日期:2006-1-17 14:07:00

        楊继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所制壶以宫廷风格为装饰手法,善制宫廷御器,泥料配合恰当,以用色称许,工艺精巧,传器稀少

        江案卿 清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牛辄表现出淳朴农家的喜悦,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黃彭年

      1823-1889)一作(1823-1890)字子寿,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江苏布政使,一说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植士类为己任

        ,尝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大众。父辅辰,亦道光进士,官至凤邠道。子国瑾,官翰林院编修。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彭年好绘事,工花卉。嗜茗饮,尝定制宜兴砂壶。蔡寒琼

        尝见“白坭小方壶”一持,底钤“彭年”二字篆书方印,盖内钤“子寿”二字隶书小长方印。彭年纂修《畿辅通志》,有《陶楼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善学大亨手法,但无可拟似,所制壶多方圆类,传器一[白泥扁壶],此壶工细工整,盖内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鹅蛋形壶。

        蒋祯祥

      清同治至民国初年间人,为当时紫砂陶艺家,善制花果类壶,以菊瓣壶型居优,於壶底瓣周围提字为落款,其中以红泥壶较多,工艺技巧细腻,巧妙的塑造出壶的美,然其传器少,

        如一[菊瓣壶],底题诗并落祯祥。

        吴月亭 暂无资料

        谦六

      谦六,书册查无此人,但其制潘壶颇佳。曾见一器,其款识为阴文楷书「谦六」无边印,制器胎身光洁土釉甚佳,胎身掺粗黄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顺手。

        王東石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

        ,壶身由山民刻铭!

        陈介溪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传善仿古,尤以盖工称绝,史未见其传器

        圣和 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

      玩壶新进者感言

        谁懂壶?

        最懂的肯定是制壶者:含挖泥的、捏壶的、灌浆的等,人家是家学渊源,想不懂都难。但要强调一点,只说他们懂壶,不谈懂文化懂终极关怀一类的,那么多小学毕业甚至没毕业的不要为难人家,就让他们说壶。当然他们非要说文化说终极关怀什么的,那不能拦着也拦不住,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姑妄听之,宽容一点。其次是有点上进心的壶商,以本求利,赚点差价的同时顺便赚个满盆满钵的骂名,他们要懂点业务,懂泥懂工懂形懂气势,说起某老某工至少要知道谁有脚气谁喜欢卡拉OK。这两类人在网络上开站设坛、呼风唤雨,为宣传和弘扬紫砂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客观地说,功不可没。再就是真爱壶者,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走了无数弯路撞了无数大包、虽九死而不悔终在交了大把学费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这些人常混迹游走于各种紫砂网站论坛,或为虎作伥与虎谋皮买点七折壶,或古道热肠指点迷津道可道不可道之道。

        听谁的

        制壶、售壶、玩壶的人都应该感谢网络,网络的推波助澜才使得玩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价越炒越高。但不管圈内如何尘土飞扬一地鸡毛,玩壶的人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对制、售壶人而言,有一个利好消息:尽管对壶价的暴涨怨声载道,还是不断有人通过道听途说通过网络惊喜地发现了这个有点神秘、有点喧嚣、有点混乱的小圈子,并如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于是“学费壶”、“JS”一类饱含着愤懑、委屈、辛酸和无奈的词不绝于网络。

        那么新进者该听谁的?三类懂壶人中,制、售壶者都是劳动人民,老王卖瓜小李卖壶自卖自夸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不夸反而不正常。基础课如泥工形韵方面应该听他们的,谁让他们天天挖着捏着摸着呢。但在具体到某一把壶、某一件产品的时候,他们应被从懂壶人的行列中摘除,特别是在介绍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最好一律打个对折再用且仅用作参考。不可否认,制壶售壶者中,也有公允厚道者,不过量小,凤毛麟角而已,遇上他们这样的儒商雅商得靠运气。硕果仅存的懂壶人就只剩靠自己摸爬滚打混出来的那一批,他们玩了几年几十年壶的人,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后常掩饰不住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掩饰自己的沾沾自喜和庆幸,于是气冲斗牛、指手划脚、颐指气使、讳莫如深、故作高深、神龙见首不见尾,无不身居半空俯视着并指点着找不着途但仍孜孜以求非要找到个途的羔羊们。当然得道者中也不乏厚道者,拈花微笑、颔首嘉许、恨铁不成钢、扶上马送一程......

        壶之用

        先设一问:“茶壶是干什么用的?”就凭提这么个问,你给我一砖头我一点脾气没有。清清楚楚写着“茶壶”呢,不是喝茶的工具是什么?

        那换一种问法:“壶是干什么用的?”也不好回答。壶的种类太多,酱油壶、醋壶、油壶......甚至还有夜壶,虽然现在极难得一见了。问的是哪一种?

        可怎么问,都透着无聊。壶是一器具,一用物,前面的限定词已经最好地说明了一个壶的用途:茶壶是用来泡茶的,夜壶是用来接尿的。如果有人非要用茶壶接尿,用夜壶喝茶,别人除了诧异之余掩口一笑,一般也不会干涉。

        谁玩壶

        那么,“茶壶”两字中,探讨一下谁主谁从也许更实在一些。没壶之前也得喝茶,有壶之后茶喝得更精致,茶是主,壶是从,有壶没壶茶都得喝。只不过,壶突然就发达了,扬名立万,颇有另立山头分家另过的意思。但这是不可能的,失去了“茶”的限定,壶成了莫明其妙的一种东西、摆设,脱离了茶,壶无所适从。茶壶的功能是用来泡茶的当勿用置疑。但具体到了个人,玩壶的方式又不同了。

        

        玩壶的目的我觉得无非就三种:为茶而壶;为壶而壶,另外这中间有个重合点,就是两者兼顾,既喜茶、复爱壶,不妨称之为“第三种人”。第一种人,壶好壶坏不太在意,能保证是紫砂泥料就上上大吉。经年累月的品茶把玩,壶成了良友佳朋,不可须臾或离,直到一天出了包浆那也是真正的内敛式的。如能出自名家、再加上器宇不凡,那也不过是意外之喜,毕竟名家之手、气势飞扬云云,不会使茶香再更上一层楼。对他们而言,茶主壶从;第二种,沉迷于紫砂的料、形、工、韵,流、钮、把、筒,茶味如何倒也不太关心。更有甚者,不喝茶的也玩壶,为了养壶而大泡特泡,绿茶、乌龙、普洱轮番上阵或者一壶一茶,壶是滋润亮泽起来了,茶却只进了几滴入口。这一类玩壶人乐趣最多、损失最大......对他们而言,养出效果、养出包浆似乎是玩壶第一大乐趣。但遗憾的是,为包奖而养壶,常会走偏门,拔苗助长,甚至走火入魔。此类人壶主茶从。第三种人,当为大多数,茶味得之、壶韵赏之,什么都没拉下,什么都极中庸,却也其乐融融,乐也陶陶。

        至于坐等“升值”、伺机“转让”者流,我觉得不能划归爱壶人、玩壶人之列。他们应归在投资者......买进卖出赚取差价,不幸自己也成了自己曾经口诛笔伐不已的一员JS,还是编外的。那反而简单了:玩壶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呗,“傻子”都知道......见过炒股的人热爱股票吗?虽然炒股人可以用凝视恋人的目光痴情地盯着股票,那不是因为他爱上了股票,而是股票所能带来的收益。试想这只股在高涨的时候没有及时抛出现在却突然被套牢,还会有痴情的目光?玩壶者则不同,眼看着“单价不上千”的壶一天天滋润水灵起来,心中的快意又岂是数钞票的感受所能替代?壶价涨落,干卿底事......

        怎么玩

        玩什么样的壶呢?看个人痴迷程度和“有钱”程度,当然还有智力水平也就是“聪明”否。出土文物级的壶,那是国之珍宝,不再是器具,不在玩赏之类。这种茶壶通常是被供起来了,进了佛龛一类的地方,可远观不可亵玩。爱壶人能隔着玻璃瞅瞅,拍个照已经是造化,看完拍完以后可以指点后进、挥斥方遒。

        能玩的壶只有来自大师、高工、工、助工、民间艺人,价钱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有钱买贵的,没钱玩便宜的。钱包鼓瘪不同,爱壶之心则一。至于没钱买好壶贵壶而被有钱人嘲笑,不妨也抱以微笑,籍此多知道些人性,有什么不好呢?买个几千上万的壶,唯恐磕着碰着划着,轻易不肯示人,遑论用来沏茶。壶之用已消失殆尽......这样的壶,其实只空有“茶壶”之名,而成了摆设。终于舍得拿出来看一眼时,才发现上面积满了灰、尘、垢或者其它可疑的东西。人反而为壶所累,壶玩了人......我想象,这样的壶如果某天邀天之幸磕了一块,那壶若有知,必定会发出恶毒的欢笑。谁玩谁啊?玩伤你,玩死你......想通茶壶是泡茶的,是拿来用的,心也许就会放宽一些。不都喜欢说“茶禅一道”吗?不都喜欢标榜品茶养性吗?那能不能这么想,壶到你手里正喝着茶掉地上摔碎了,也是一种缘?缘在惜缘,缘去随缘,有钱再买过,没钱用杯子。茶不还是要喝吗?

        虽然恶狠狠地声言要玩伤玩死,但几千上万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一些人如贫困农户城市下岗职工是一年的口粮,对另一些人如有钱人聪明人则不过是一晚贪欢。壶价高几许,对不同的人不是一回事,但有一点,别心为物役,别让壶玩了自己才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你成为一个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
紫砂知识大全(下)(转载)
各种紫砂壶泡茶的效果
紫砂壶不只是一把壶
极品紫砂壶系列
高手教授亲自教你选购紫砂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