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靠什么治疗“医患冲突”

 靠什么治疗“医患冲突”

何三畏

“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以致“杀医伤医”事件频发。上月25日,浙江温岭一位患者刺杀医护人员,造成一死两伤。去年哈医大的“杀医事件”造成一死三重伤。统计显示近年以来,类似悲剧事件在上升。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家医院,在一年之内没有遭遇过激烈的冲突。这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但是,每一次同样的事件引起同样的讨论之后,同样的事件又继续发生。

在任何一个医患冲突事件中,自各都会觉得委屈和受伤,各自都有理由谴责对方。互相理解是重要的,但他们都会指出对方的“不可理解”之处。医院和医生会说,他们已经沦为弱势群体,连生命都不保,还谈什么尊严。患者和家属当然会说自己弱势。客观地说,在不讲规矩的情况下,每一方都可以瞬间沦为弱势。但一般情况下,自然患者和家属一开始就居于“弱势”。

当我们把任何一种关系定义为一强一弱,似乎货币性就出现了,说话就需要小心了。但事实就是这样,中国的患者对医院和医生很难放心,很难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因此都想找到“熟人关系”,来为“正常的医患关系”加一道保险。如此还不放心,还得想尽办法送一点礼,严重地说是贿赂一下医生,方才感觉建立了一道尊严,并抵抗了弱势。如此你能说医患关系不是强弱关系吗。

在社会生活中,普通两个人之间的交涉,通常会微笑一下,说声你好,更友善一点,握握手,但是,在中国有两种情况下不是这样。一个是在衙门办事,二是在医院求医。在政府机关和医院这两个地方,不是你有没有礼貌的问题,即便你有十足的谦卑,人家可能看都没看你一眼。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缺乏程序上的礼貌呢?

当然,医院在这方面有时做得比公务机构还要到位。你住进了医院,你的名字立即变成了XX床。笔者曾经见到某机关的一位领导嘀咕:好哇,你进咱医院工作不是还找我帮忙吗,现在我就成了XX床了!这位领导还住的机关医院的小号病床呢。人家医院的规矩,就这么叫病人,一个传一个,恐怕还觉得是一种上帝诏示的神圣职业用语呢。什么叫职业的冷漠,处处都有体现呀。

当然,本文讨论的,只是平民患者跟“平民医院”和医生的关系。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这么紧张,实际上这不只是医患双方的关系,还有个第三方,那就是官方,就是决定医疗资源分配和政策的一方,就是医疗体系。官方的人,医疗政策不一同。到了某种级别,是由医疗班子围绕他工作,医护人员一声一个领导或某长,这样的关系只能和谐万端。真要出了事故,领导知道直接处理,也轮不到我们来讨论。

中国的各级主要领导几乎都不相信他所领导下的地方的“普通医院”,除了“检察工作”,肯定是不去看病的。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确实已经建立起了医疗条件差距巨大的“等级医院”系统。

既然医院和医院是如此不同,任何人生了病当然想尽办法找好医院。好不容易终于找来了,可是,人家医生正累着、正烦着呢。人家一上午要看六十个病人,能不累吗。忙的连上厕所的时候都没有,被病人围的水泄不通,能不烦吗。越是堆积了好资源的医院,越是这样。还有,如果没有红包,如果不在药品里抽头,医生收入跟付出真的不成正比。但这些不是患者考虑的事情。患者是找上门来的弱者。

既然又累又烦,收入又低,还还有没有耐心和患者建立必要的信任?还用不用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和医疗方案?这是医生的“自由裁量权”!所谓职业伦理,便受到考验。但患者必定从自身角度要求良好的服务。这就有了产生医患矛盾的基础。此外,医疗失误本身并不十分罕见(一篇学术文章给出了很高的比例),这有医学本身的困难,也可能有技术和责任心的问题。而在没有信任和沟通的前提下,发生错误或者被怀疑错误,矛盾很容易激烈化。(2013-11-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患关系
“屈辱的协议”不是真正的契约精神
为什么现在医生越来越不受待见了呢?
让畸形医患关系止于信任的建立
如何与患者沟通才能减少就医偏见?
重庆伤医:从医患矛盾到院医矛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