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中药常识介绍 转抄

中医中药常识介绍
  【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简介】
  中医外治疗法一般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放血疗法、耳穴、推拿、拔罐、中药穴位敷贴、中药雾化、埋线等:
  中药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疗效。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因为药物穴位敷贴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所接受。
  中药雾化
  中药超声雾化是以超声雾化机为载体,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选药,配制成中药汁,通过超声波使中药汁发生震荡分裂,形成雾化分子,药雾不断均匀沿传输管喷出,作用限于眼部或咽部,起到疏风清热、疏通经络、解毒消肿、益气养阴的作用,适宜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咳嗽、结膜炎。
  放血疗法
  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急性扭伤、痤疮、高热、多种皮肤病、带状疱疹等。
  中医推拿
  在舒筋、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方面有其固有的优势。对于四肢关节的伤筋、颈肩腰腿痛、胃脘痛、泄泻、胃下垂、中风、面瘫、呃逆、失眠等有良效。小儿推拿方面适宜于腹泻、呕吐、腹痛、疳积、便秘、咳嗽、哮喘、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中药煎服小常识】
  如何保存煎好的中药
  汤剂煎好以后,应立即滤取药汁,不宜久置锅中,以防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遇冷产生胶凝,增加过滤困难,同时亦易酸败。在滤取药液时,可加压过滤,尽量减少药渣中残留量,以保持疗效。汤药煎好后,在一天内服完为好。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喝,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好的。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将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用。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药方法
  宜饭前服用类
  1、补益药 此类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散、左归丸、人参系列药品、西洋参口服液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 此类药如半夏、天南星、贝母、桑白皮、胖大海、杏仁、桔梗等,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散等,均宜在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
  1、解表药 这类药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薄荷、桑叶、菊花、些胡等,中成药有羚翘解毒丸、荆防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银柴颗粒、板蓝根冲剂等,最好在午饭后服用。
  2、健胃药 这些药有香砂养胃丸、健脾丸、六味安消胶囊、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3、辛辣刺激的药物 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清热泻火药 这些药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白、黄芩、穿心莲、竹叶、龙胆草等,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这些药物药性偏于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可造成腹胀、不思饮食、腹泻等不良反应,饭后服用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
  1、安神药 此类药如枣仁安神胶囊、甜梦口服液、归脾丸、枣仁胶囊、天王补心丹等,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入睡。
2
、润肠药 这类药有麻仁、郁李仁、蜂蜜、核桃仁、柏子仁等,中成药有麻仁润肠丸、济川煎等,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中药服药饮食禁忌
  1、服药饮食禁忌,又称忌口、食忌。
  2、服药时的一般饮食禁忌:
  服中药时通常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3、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1)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2)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3)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4)肝阳上亢患者:平时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5)黄疸胁痛患者: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此外,据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

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等,也可以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总之、服药期间,应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适寒温,适劳逸,强体质。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对疗效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不但会减弱药物的疗效,有时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多为内服、外用、注射等。
  内服
  直接服用:合剂、露剂、酒剂、口服液、糖浆等液体制剂一般可直接服用。
  送服: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剂型一般均需送服,包括开水送服和药引送服两种。
  冲服:颗粒剂、煎膏剂、胶剂等一般用沸水冲开溶化后服用。另外茶剂用沸水浸泡取汁服用。
  调服:散剂用乳汁或糖水调成糊状服用,多用于小儿及吞咽困难者;滴剂加入乳汁或糖水中服用也属于调服方法。
  研服:将丸剂、片剂加水调成糊状服用,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胃有刺激类药物、肠溶片不可用研服法服用。
  含化:口含片等可含于口中缓缓溶解,使药物慢慢吸收进入血液或直达患病部位,多用于咽喉病。
  外用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锭剂等可用清洁水、酒、醋、香油、蛋清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涂抹患处:水剂、油膏剂可均匀地涂抹于患处。
  贴敷:止痛膏、等可贴于皮肤患处。
  点敷:口腔溃疡等用药可将药粉蘸至消毒棉签上点药到患处。
  滴入:眼膏、滴眼剂、滴耳剂等适用。
  坐药:适用于栓剂,将栓剂塞人肛门或的用药方法。
  注射
  注射给药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等几种,静脉注射又有静推和点滴两种方法。注射用药不宜在家庭医疗中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煎中药?量多少?注意事项?什么时候喝?食物忌口?
中药治疗,你需要知道哪些事儿?
中医治疗疾病要点
中药配伍禁忌
药师教你正确中成药
中药煎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