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诗如画的摄影散文
 
  三石头的欧洲游记作为系列专题,一直是3E网上深受欢迎的摄影作品。每有新集子推出,影友们都惊叹不已,不吝用“太美了”、“美极了”、“美得令人陶醉”等词汇赞美它。

  我第一次看到的是这组《深秋海德堡》。打开页面,油画般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细读文字,一种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从画面和字里行间缓缓流出,让我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我忍不住将这些文字剪裁开来,与照片重新组合,立即,一篇精美的摄影散文在我眼前闪耀着光芒!我一个人默默地朗诵着,那一刻,我的心灵与视觉都深深地陶醉在享受之中了!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深秋海德堡》之一)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海德堡的:
  一进入海德堡就仿佛进入了莫奈的油画。一路上的风景已经让我应接不暇,站在古城堡右侧山上俯瞰山脉环抱中的海德堡全城,一栋栋高高矮矮红瓦白墙的房屋点缀在树林之中,古老的河流穿城而过,静静流淌。
  美的意境在我的眼前展现:画面上,流出奥登森林峡谷的内卡尔河更带来了令人心醉的美景:清澈的河面泛着金色的波浪;被德国大文豪歌德誉为全世界最美的桥梁也在乘着阳光的翅膀飞翔。远处的小树林被秋天的画笔涂上了浓重的色彩,小屋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中……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深秋海德堡》之二)
 
 
  作者接着写道:阳光下的色彩满目流金,在桥两岸涂鸭。又透过薄薄的云层弥漫开来,微妙地组合在一起,似乎是一幅巨大的流动的百年油画。如果要说是画,这是一幅最伟大的画,几个世纪以来自然和人文以诉说的笔调不停地更新着的海德堡这幅油画,散发在人们心底的却还是那股古老的情怀,有着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美丽和凄迷。在这里,相信任何人都会把心遗忘的。
  画面上,树枝的图案给予我们现代艺术的美感;古老的城市朦胧于焦距之外,遥远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而这两者都奇妙地融和在作者的镜头之中。
  这样的文采和摄影,任何人都会被它而打动。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深秋海德堡》之三)
 
 
 
  从此,他的每一组摄影游记我都要反复看上多遍,细细品味。目前为止一共看到了十九组,拍摄了九个国家的十九座城市。

  这些游记,浪漫、抒情,感情饱满,图片精美,带给了我们一个个惊喜和一道道精神大餐。它不是单纯的异域风光,更不是简单的旅游指南,作者从镜头中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对欧洲文明的感受,或者说是对这种感受的捕捉,让我们从中回味自己曾经的体验,或者去想象尚未踏足的境地……

  (三石头作品《我的“罗马假日”》之十七)

 

 
  改革开放以后,封闭了几十年的国门终于向普通国人开放,有条件的人们可以展开自由的翅膀,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观光了。但是,一个由多年自我封闭及国民素质造成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去欣赏什么?我们的鉴赏力够吗?尤其是象欧洲这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文明之邦,如何能“入得宝山”而不“空手而回”?我们曾经看到有些摄影爱好者“如堕五里云雾”,眼花缭乱,不知所处。甚至不知道该拍些什么和该如何去拍,结果带回了一堆大同小异的纪念照片。
  毋庸置疑,这个课题对作者也是一个考验。可是,从目前发表的作品看来,作者驾御题材,举重若轻。虽是惊鸿一瞥,却已可圈可点。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历史功底是难以做到的,不由得使人对作者深感敬佩。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巴黎,我在这里!》之十六
 
 
  首先,我佩服作者捕捉主题的独到眼光。
  从系列专题中看到,作者的足迹涉猎的是英吉利海峡以东的几个主要的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风貌等等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在我们东方人眼中看来却有些近似。加上近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这些陆地相连的国家,穿梭进出,如同一国,风土人情,极易混淆。
  但是我们从作品中发现,作者并没有因为行色匆匆而停留在表面上。在这些专题中,没有千篇一律的自然风光,没有面面俱到的社会生活,而是巧妙地抓住了每一个国家的主要特点,结合作者自身的感受,用一个个悉心拍摄的画面,展现出一组组独具魅力的剪影。这是十分难得的。

  (三石头作品《千年威尼斯》之九)
 
 
 
  例如在海牙,作者用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国际法庭,却用镜头始终拍摄着美丽的大海和城市。因为作者展示的主题是《海牙: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写道:“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中没有战争的概念和记忆,让时光在海风中肆意自由游走,我的步履不再匆匆,我可以不用去计较归去的日期,我想在席凡宁根海边租有一间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感受是很有深度的。
  作者这样结构他的画面:一个怀抱者孩子的妇女面向着大海眺望。海面平静,蓝天辽阔。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金色的沙滩上,海水轻轻卷起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孩子的推车。
  看着这样的画面,人们难免发出这样的感叹:好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它不应该只存在于梦想之中!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海牙:我有一个梦想》之一)
 
 
  再如卢森堡,全国人口不到40万,而市区人口才8万,拍些什么?作者用了《路过幸福》这样的标题,形象而准确地抓住了有特色的侧面。因为“他们的人均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名列欧盟国家前茅”。
  作者以蓝天下宁静肃穆的教堂开头,用圣女抱着圣子的画面结束,中间穿插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充满幸福的妇女儿童的镜头,首尾呼应,结构圆满。尤其是上图,作者用童话梦幻般的色彩,古典油画般的笔触,看似浮光掠影然而却匠心独具的取景,为我们展示了卢森堡阿登高原村庄的精致景色。
  他在题记中写道:“只是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么一个可以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幸福生活”美丽富裕的国家,我只能作为一个匆忙的游人,在一个透着暖意的秋日下午,路过一方令人怀念的风景,路过一种令人留恋的幸福。”
  主题和表达都十分令人信服!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路过幸福》之二)
 
 

  在汉堡,作者拍摄了城市的各种景色,他写道“清晨,我和这个城市一起醒来,然后,我站在窗户旁边,看着她渐渐忙碌起来。”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汉堡影像日记》之二十)

 

 

  可是他的重点却不在景色,而是抓住了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汉堡的检察长很有绅士风度,对我们的来访很友好,也很有原则尺度。我们离约定的时间早了10分钟,只能在门外等着,德国人的守时不仅是痛恨迟到,早到也是不容许的。二个小时的座谈有条不紊,最后5分钟他说还有两个问题可以提问,把握时间的正确性令人佩服,之后送客,外面下着雨,我们的车20分钟后才到,于是我们又到门外候着,这就是德国人的办事准则!”原来这一组的主题是德国人严谨的个性。手法巧妙,观察入微。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汉堡影像日记》之十一)


 
  其次,我佩服作者善于找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视角。
  在法国,作者介绍了卢浮宫、凡尔塞宫,却没有沉浸在一派奢华之中。他说:“很多大厅我都没有进去,总觉得那种奢华和我距离太远。走出宫殿,空旷的凡尔塞宫花园给我感觉一下子远离了人群的喧嚣。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湖和旁边茂密的树林,一个人沿阶而下,穿过一条公路,走了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然后坐在湖边看风景……这应该是当年法兰西皇帝狩猎的地方吧,如今我却可以这么悠闲地呆着,给自己片刻没有匆忙的感觉,真好。”
  这样的感受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品味。你看这时作者摄取的镜头,不再是宫殿和建筑,而是花园一角,是猎苑一斑。那些优雅的树木,使人联想到法兰西的格调;碧绿的草地,给人以大自然的享受。
  作者认为:“我在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风景了,至少我自己一直是这么认为。“我非常认同。

  (三石头作品《巴黎,我在这里!》之一
 
 
  到了里昂,作者迅速地捕捉到它的色彩。他说:“里昂的色彩和我最初想象的出奇吻合――红色,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红色的河流穿城而过。红色是代表奔放浓烈的色彩,19世纪30年代那两次著名的里昂纺织工人武装起义的澎湃热情和鲜血构成了我对里昂最深刻的印象。”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红色里昂》之五)

 
 
  再如奥地利,作者坚持去了因斯布鲁克,从而拍下了一组梦幻般的作品。他说:“如果不是我的合理性建议,如果不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游说,那么我们只能和因斯布鲁克――这座奥地利非常美丽且精致的小城擦肩而过了。”
  我们从作者拍摄的作品中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梦幻般的小城”。他巧妙地运用树枝、树叶作为前景,使画面产生出树影婆娑、色彩斑斓的效果,使我们与作者一样,立即迷恋上了这座奥地利的水晶之乡。
  这种敏锐或者灵感,只能来自深厚的学养:5个欧元,多游历了一个国家!
  
  (三石头作品《因斯布鲁克:5欧元,5小时》之一
 
 
  作者解释说:“错过了因斯布鲁克,也许你就错过了真正的奥地利,错过了一次让自己怦然心跳的感觉。”因为:
  “如同奥地利的音乐一样,这座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的美丽小城同样是世界知名的,她因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成功举办冬季奥运会而载入了世界体育盛会的史册。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有奥地利最著名的特产――迷人的风景,清澈的莱茵河在她的旁边静静流淌,河岸延伸到山上是层层叠叠的森林……”
  我们从作者拍摄的画面上确确实实看到了这一切:碧玉般的莱茵河水、翡翠般的远山森林、夕阳照射下的五颜六色的小城、阳光在作者镜头中形成的斑影......都给作品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诱惑着我们!
 

  
  (三石头作品《因斯布鲁克:5欧元,5小时》之三)
  第三,我佩服作者透过作品透露出来的人文理想的耀眼光辉。
  如果仅仅就旅游拍旅游,就风光拍风光,相对还是容易一些。可是,要拍出一道道风光背后的人文神韵,要发掘出现实社会里的理想光芒,就得费些思量了。
  母庸讳言,欧洲是世界上最注重人文精神的地方,也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地方之一。欧洲今天的所有物质文化财富,无一不在地闪耀着它引以自豪的伟大人物的光辉。如果我们只看到了欧洲的外在,而忽略了它的内在人文精神,那真是极大的遗憾。
  三石头的游记与一般的风光摄影所不同的,恰恰是十分注重了这一点。我要重复一句:这与作者的学养有关。

  (三石头作品《佛罗伦萨的柔软时光》之二
 
 
  在威尼斯,作者给我们吟诵英国诗人拜伦的诗句和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在巴黎,作者想起文学家利尔克曾说:“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在罗马前往佛罗伦萨的大巴上,作者涌上心头的是:这是“欧洲文化复兴的发源地,是但丁、薄伽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拉斐尔等等,这些每个都足以光耀骄傲一个城市历史的大师级人物的故乡。”……
  恕我不再一一列举。
  你看,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等大师级人物设计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它的壮观与辉煌被作者精心选取的角度和曝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每一个细节所闪耀的不都是人文的光芒吗?

  (三石头作品《梵地冈:上帝的国家》之一
 
 
  海得堡,德国著名的大学之城,作者“在哲人路上漫无目的地漫步,拍照....”
  这可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路:“走在凹凸不平却被人们的脚步磨得很光滑的石头路面时,我却有了一步步爬上去的念头.的确,这是一条很不寻常的路,黑格尔、赫尔德林、歌德,等等等等,当年这条路上走的是怎样名声显赫的人物啊!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的漫不经心?”
  作者拍摄了古石桥上的余辉,逆光的运用使人物、桥头堡、教堂、桥上的灯柱……都被勾勒的清晰动人,行人在这样的时刻轻松自如,很难让人想到哲学的艰深与严肃,然而,这里的的确确是产生了欧洲许许多多深奥的哲学学说的地方啊!
  选取这样的地方并刻意去表现它,就是作者注重发掘理想主义光芒的不同凡响之处。

  (三石头作品《摄影散文——深秋海德堡》之八
 
  作者对西欧现代人文的探索也没有停留在文字和图片的表层上,而是用富含寓意的形象带给了我们思考。
  例如:作者在慕尼黑拍摄了飞鸟和兰天,他是这样思考的:
  “远处白色的墙面与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蓝与我见过高原的蓝不同,高原的天蓝给你的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而这里的蓝是一种深邃的蓝,看久了会让你的心情平静如水。作家陈丹燕曾经在书中写道,慕尼黑的蓝天让她流下了眼泪,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变成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这样的蓝天下。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啊,我虽然没有流下眼泪,但我同样渴望自己是一只飞鸟,能够在这样的天空下自由飞行。”
  作者通过飞鸟自由翱翔的生动,通过蓝天深邃平静的博大,赋予了深层次的哲学思索,极富艺术性地揭示了欧洲人文理想的精髓。
  作者的手法不能不令人钦佩。

  (三石头作品《慕尼黑:鸟与梦飞行》之三
 
 
  最后,我深深地佩服作者精湛的摄影艺术造诣。
  作者是跟随旅游团去的,行色匆匆。他说:“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几个小时的浮光掠影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幅构图光影都是个经典的故事封面……!”(影友大千语)影友链链感叹说:“我记不得是第N次看这组了,每次看,每次都忍不住的感叹……天哪,怎么可以这么美?”
  我们来看看上面这幅作品:冬日的和煦阳光,透过金黄色的树叶洒落在绿色的草地上,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年轻人在拍摄照片,都在欣赏眼前的美景不忍心让它离去。一只可爱的黑狗在草地上撒欢,给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精确的曝光使画面层次丰富,色彩饱满,人物与小狗之间的呼应使画面均衡而生动。
  作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创作主旨:“一直想时间如果能在这个时段停留就好了,我要的正是这样舒缓放松的生活啊。喝一杯浓浓的爱尔兰咖啡,不用加糖,慢慢品味着,微笑着,任音乐在周围暖和地弥漫。一些故事没有顺序地存在、发生,谁都希望美好的能永恒在心……”
  从画面中我们是否已经感受到这一切了呢?

  (三石头作品《那年冬天暖暖的下午》之二
 
 
  这幅作品的创作体会十分精彩,作者写道:
  “站在石栏杆旁透过镜头看逆光下的大峡谷产生的眩光十分壮观迷人,光线透过彩色的树林散射在谷底的铁轨上熠熠发光,远处的阿道夫大桥上偶尔有行人车辆经过,突然仿佛感觉这个场景在某部经典影片出现过,这样富有想像的景致让我的相机举到手酸。”
  这是一幅难度较大的摄影作品,如果处理不好,直射镜头的日光会使画面一片模糊。进入镜头的光线又容易造成相机产生错误反应,导致曝光与聚焦的失误。作者是进行了精心的处理的,从他“相机举到手酸”的幽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石头作品《卢森堡:路过幸福》之十四)
 
 

  《柏林往事》,一个“上演了太多的历史纠葛”的地方。作品厚重深沉,也有好几幅绝美的片子。例如5:他用光照、影子和色彩对比,把“深秋的树林挂满黄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如同彩色珠帘一样夺目”的景色,表现得班驳迷离,绚丽斑斓。
  再如1:他用滤镜让整幅作品微微虚化,只留下面向我们的小女孩儿的脸部保持清晰,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许是在暗示我们:历史已经过去,记忆开始模糊?
  令人叫绝的2:厚重的城墙显示着古老的历史,浓重的色调表达了沉重的心情,血红的色块联想着战争的苦难?两盏街灯象两只黑夜里的眼睛,是死难的冤魂?还是地狱的判官?或是法西斯残余的幽灵?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柏林往事》之二)

 

 

  可以想到,作者要拍好这一组组作品,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作者是跟随旅游团去欧洲的,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最后累得不想下车了!可是,我们的石头大侠却拍出了这么精彩的作品!他的身手,他的眼光,他的知识,他的基本功......还可以列举很多,都是那样地过人!影友yjhwf说:“每到一处,同行的人都要关心三石头的去向,别人在玩的时候,他就站在最佳拍摄位置了,呵呵,辛苦了!”

  看看这幅:“起风了,一个人走到崖壁旁看港湾中停泊整齐的白色游艇随着风浪摆动着,这是一面很深的陡壁,陡壁上居然也有顽强的树木茁壮生长着。站在栏杆旁我有脚软的感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带着寒意,之前导游说了那些游艇价值都在超过数百万欧元,有的甚至超千万欧元,同样这里的房产都是天价……”作者一个人在独自寻找着角度,在独自思考着问题……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摩纳哥:且听风吟》之八)

 

 

 

  来认识一下作者,看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呵呵!曾经看到过他的一段自我描述,一并摘录于下吧:“表面上的工作是极为严肃,骨子里是一个喜欢流浪的人,边流浪,边看风景,倘若可以不为稻粮谋,那是最为幸福的了!”哈!

 

  (上图为三石头作品《柏林往事》之九)

 

 

   三石头的摄影游记可以说是一篇篇很好的鉴赏引导,同时又是一组组有特色的摄影专题,其中更有深邃的人文内涵。我们既可以从中了解西欧一个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又可以欣赏美丽的异国风光,还可以回味他们的社会人文,真可谓:“开卷有益,一举多得”!影友郭大路说:“我去欧洲之前,要把三石头的这些全都翻出来仔细阅读一遍。”
  也说一点不足之处吧:由于拍摄仓促,有的构图不够严谨;有的同组片子质量不那么一致;有的国家或城市挖掘得还欠深入。但是这些都瑕不掩瑜。

  (三石头作品《阿姆斯特丹:行走在自由的空气中》之三)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作者的两幅作品吧。一幅是他在佛罗伦萨拍摄的,作者似乎与中外名人们对话呢:
  “我仿佛有点失魂落魄的感觉,我完全被佛罗伦萨那种轻松写意的城市生活,以及悠闲随意却散发着贵族气质的厚重的历史所迷住了。我是如此的想把自己溶进佛罗伦萨这座城市了,至少,能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多一点的体会佛罗伦萨的味道。而当年,近80年前,1925年的那个夏天,徐志摩看到的应是和我一样的风景,可他怎么又会那么忧伤呢,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照片上,佛罗伦萨古城华灯初上,阿尔诺河的流水平静如镜,天空泛着玫瑰色的晚霞,这座对整个人类历史文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古城,犹如一个瑰宝,全人类的瑰宝,在我们的视线中永恒。
  这就是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所留给人们的美。 

  (三石头作品《佛罗伦萨的柔软时光》之十六)
 
  另一幅是他在海牙的海边所拍摄的。
  作者写道:“初冬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有一种很受用的惬意。我脱下鞋子,赤脚在沙滩上行走,柔软和暖。这一定是我见过最美大海了,面前的海水出奇的湛蓝,金色的阳光肆意洒在沙滩上,沙滩也成了一片金黄,远处海面上鸥鸟成群飞翔,隐约在海天之间可以看到大船的影子。金发碧眼的女子带着她幼小的孩子在看海,我看见她们那种快乐怡然的神情,我似乎也被感染了,伸开双臂恣意感受阳光和海风,听海水拍岸的声音,一切都是那样妙不可言。”
  就以这样的“妙不可言”来结束本篇杂乱的感想罢,盼望着三石头今后创作出更多“妙不可言”的精彩作品来!

  (三石头作品《海牙:我有一个梦想》之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管你的摄影技巧有多么好,都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基础的学识与修养
摄影微信群赞美语录大全
大叔评图|大赛未入围作品解析及改善建议
快速学习摄影的方法,一定是这样
咔啪影赛“人文小品篇” 获奖作品赏析
辣嘴评图丨二次构图 灵魂作品的重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