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经血燥出怪病,清朝名医魏之琇用滋养肝脾法治疗泄泻医案研读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魏之琇(1721-1772),字玉衡,号柳州,浙江杭州人。清乾隆间浙江钱塘(杭州)名医。他虽出生于医学世家,但自幼失怙,不能得承庭训,完全靠力学潜修成才。以明·江瓘之《名医类案》尚有未备,遂予以补充,著《续名医类案》。另有《柳州医话》等,均行于世。《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江环《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医医案巨著。本书集录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临证的验案。原书六十卷,是魏氏草创初稿,后经王孟英删定为三十六卷,计三百四十五类病证。

【医案】

肝经血燥出怪病,魏之琇用滋养肝脾法治疗泄泻案。

项秋子尊堂,年五十。久患泄泻,日常数行,凡饮食稍热即欲泄,后食渐减,治数无效。已听之。偶昏暮于空房见黑影,疑外孙也,抚之无有,因大恐失跌,遂作寒热。左胁如锥刺,彻夜不眠,口苦眩晕。或疑邪祟,或疑瘀滞,幸未服药。诊之脉弦数。与川连、棟肉、米仁、沙参、麦冬、生地、杞子、蒌仁。才下咽痛如失,再剂则累年之泄泻亦愈矣。曰:此肝经血燥,火旺乘脾之症。所见其黑影者,乃眩晕时作,又因恐,而失足跌也。原夫向之泄泻,屡治罔验者,盖时师见症治症,所用必香砂、苓术诸燥剂也。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此《阴符经》之秘盏也。医者能扩而充之,则世无难治之病矣

本案引自(《续名医类案》)。

注:

《阴符经》:旧题为黄帝所撰,或说为唐代李笙托作,为道家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合为一卷,其中包括哲学、兵家丹术、养生等学术内容。

【评析】

谨守病机,在治疗泄泻中尤为重要。本患者已是肝经血燥,火旺乘脾,如再用香砂苓术诸燥剂药,无异于火上加油。魏引用《阴符经》的哲理来分析并指导治疗,已高了一个层次。所以他告诚人们要辨清证候,广开视野,则会使难治之症易治。

【泄泻简介】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首先辨其虚实缓急。急性者多为实证,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见;久两者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总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应治以祛邪,风寒外束宜疏解,暑热侵袭宜清化,饮食积滞宜消导,水湿内盛宜分利。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泻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常可引起腹泻。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14)
漫画医案 | 周仲瑛治疗泄泻案
肝脾不和泄泻的文献研究
【转载】江苏省中医院张继泽教授:肝脾调和,远离肠易激综合征
解读“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从3则医案看陈淑琼主任医师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