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刀浪子”的传奇人生

1956年,一个背着“反革命”罪的上海年轻人倪聪出逃到了香港。谁也没想到,日后的香港文化圈里,这个出逃的年轻人竟能书写出一段传奇。

倪聪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明,博览群书。但小伙子自小却对上学不是那么热爱,逃课遛达是他的家常便饭。

据说16岁那年的遛达便是逃学去的,这个存疑。不过他在遛达中碰到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招生是真的,出于好奇,倪聪去报了名。也难怪,不用考试还能上大学,谁遇到谁不想呢。

后来倪聪去报到了后才知道,那根本不是大学,而是专门负责清理反革命和土豪恶霸的红色机构。由于太年轻,第一次看枪毙土老财反革命便吓破了胆。后面的日子不知道他是怎么适应过来的。

两年后,响应建设边疆的号召(我估计是强制分配),倪聪随着一些年轻人一起被分配到了内蒙劳教农场。有些小文化的年轻人始终是叛逆,老是和那不怎么会说话的革命老粗领导顶嘴,时不时便被教训一顿。

那年冬天,因送煤的卡车被风雪阻断未能给农场供来取暖的燃料,倪聪伙同几个年轻人拆了农场不远处的一座木桥的木板来做了取暖。人是暖和了,事也惹出来了。几个年轻人被判了蓄意毁坏交通设施的反革命罪,当即给关进了小黑屋。

越想越怕的倪聪在他人的帮助下(估计使用了收买计策),当夜便逃出小黑屋。几经辗转,马不停蹄的去了火车站。

或许是源于害怕的原因,原本要出逃外蒙古的倪聪做错了车,到了大连。后来几经辗转回到了上海老家,可发生这样的大事家里也都不住,于是,家人找亲朋好友借钱让他跑路。又是一番折腾,倪聪最终在广州搭上了偷渡集团的线,逃到到了香港。

后来,倪聪改了新的名字,叫倪匡。

年轻时的倪匡

初到香港的倪匡要人脉没人脉,要文凭没文凭,为了生活,只有去工地、码头之类的地方找些力气活来维持生计,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不毛生活。(和我这样的农民工很像)

一次,在工地上干活的倪匡和工友们休息的时候看到一个同事在看报纸,想着好久没看过文字了,他便向工友要过报纸来捧读。

这一看,倪匡大感失望,尼玛,这特么什么东西,写这么烂的东西也能见报!越想心里越不服气,于是,当晚回去后他就开始自己写作。过了几天,他把写好的《活埋》寄给了报社,没想到这一炮便引起了报社的关注。就这样,没有文凭的倪匡开始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文字上面,告别了苦逼的民工苦力生活。

彼时,正值香港报业的黄金时期,靠着纸媒的辉煌,倪匡充分发挥了一个天生写手的天赋,又是社论又是影评,,那边厢再来部小说,一时风头无限,雄姿英发。尤其是在《新报》上开了《黑女侠木兰花》的专栏后,倪匡的人气直线狂飙,成了香港最受读者欢迎的写手之一。

1959年,已是业界大腕的金庸辞去《大公报》的工作,自办《明报》,邀倪匡助阵,二人珠联璧合,名动香江。

1962年,在金大侠的鼓动下,倪匡再接再厉,开始了新的科幻创作,以“卫斯理”的笔名开写小说《卫斯理》,为香港通俗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

为了多挣稿费,倪匡施展快刀,四天写一部书,一个月出8个系列,为多加报社供稿,创造了通俗文学的写作文化。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倪匡就像一个天外来客,每天写两万字,一个月写12份连载,且情节故事皆不出现雷同,脑洞之大,速度之快,打遍港台无敌。

1967年,写作奇才倪匡引来了一个人的登门,这个人是邵氏电影供职的张彻。此时的张彻正忙于要赶拍出一部电影交差,但苦于没有好的剧本,张彻于是便找到了倪匡。

张彻来找倪匡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深知倪匡的才华。算下来,二人是故识,只是很可能倪匡不认识张彻,但张彻对倪匡那是知根知底。

事情是这样的。

张彻这人也不普通,是个真才实学的主。在台湾是曾有过风光的,拍电影,写歌,那也是响当当的才子。还记得“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吗?那歌就是张彻的杰作。

也不知是什么事让在台湾红红火火张彻转战香港,这里就不再瞎猜。

张彻赴港后,最新是以影评人的身份混饭。他取名“何观”在报上写影评。不过张彻文笔虽好,却总被一个叫“岳川”的影评人吊打,为此二人还发生了笔仗,不过,自始至终“何观”都被“岳川”按在地板上摩擦,为此,张彻输得心服口服。

后来张彻才知道,原来按着自己捶打的“岳川”就是倪匡,也算输得不冤。

对于张彻的登门拜访,倪匡无动于衷。他告诉张彻,他只会写小说,不会写剧本。顺便还讥了张彻一顿,“你邵氏电影集团那么多人才放着不用,来这干嘛?”

张彻被一顿好呛,不过他依旧没放弃,苦苦哀求,让倪匡只管按着自己想写的方式去写,小说也行。张彻这样求,倪匡也不好再拒绝,再说这有钱挣的事,还能按自己意思写,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倪匡答应了张彻。

本着“快刀”的风格,倪匡也没花多少心思在写作上,噼噼啪啪一顿乱舞便给张彻写了本《独臂刀》。张彻拿了倪匡的稿后,改都没改就将之当剧本开拍。演片一上映,票房嗖嗖直往上串,轻松破百万。凭着这《独臂刀》,张彻成了香港影坛新派武侠的开山大爷,从此在香港一炮而红,走路都带抖腿节奏。倪匡也借此一步踏入影视圈,做了编剧,二人皆大欢喜,名利双收。

张彻

做上编剧后,倪匡发现这特么挣钱比写书还快,于是一边搞小说一边搞剧本,忙得不亦乐乎。

一日,倪匡无聊地翻看起了旧报纸,忽然发现有一段新闻讲大侠霍元甲还有一个神秘大弟子,就是下落无从得知。如果是我们,看过也就过了,但就是这点就新闻,居然让倪大才子脑袋瓜打了个激灵,大腿一拍,有了!于是,倪匡便借此虚构出了一个陈真的故事,开写《精武门》。

  • 《精武门》开拍,专门让功夫王李小龙来演陈真。影片上映,立即掀起又一波狂澜,加上李小龙的功夫和演技,陈真成了大家心目里的英雄,火得一塌糊涂,弄得到现在大家都还以为真的有陈真这么一个抗日英雄。

在邵氏那段时间,倪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快刀”神技,三天一个剧本,让人不敢相信。那时的倪匡,书房里的书桌专门设计了八个抽屉,一个抽屉一个剧本,他每天一个抽屉的剧本写一小时,写完八个抽屉,就搁笔外出,找人花天酒地。也不知作家的灵感是否都是需要靠酒和女人来激发,我勒个去,难道这就是我们做不了作家的原因吗,哈哈。开个玩笑,别较真。

曾有人做过统计,倪匡在邵氏写剧本期间,邵氏电影公司的四百多部武侠题材的电影剧本光倪匡个人就包揽了261部,加上未拍成片的,共有561部之多,这写作速度,估计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了的。

《精武门》里的李小龙

倪快刀风流多才,但重情重义,身边朋友众多,和金庸,黄霑,蔡澜,古龙,林清玄,三毛等高手交情不错,不过关系最铁的是古龙。

倪匡与古龙相识完全是因为惜才仗义而始。

古龙在台湾声名鹊起后,曾有一段时间遭受同行挤兑,落魄到狗都不愿意进门。倪匡读了他的作品,为其才华所折,深为古龙不平。于是他将古龙的作品引荐给好友金大侠,经得金庸的认可后倪匡则代表《明报》向古龙约稿《绝代双骄》,救古龙于水火,二人因此结为挚友。今天我们能看到古龙作品的精华,倪匡和金庸功不可没。

有了古大侠,金庸也甚感欣慰,《明报》的武侠副刊除了自己又有了悍将。在金庸忙的顾不过来时,古龙顶上,《明报》的光辉一直不曾衰减。1967年金庸因事离港,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出炉,俘获无数青年的武侠之心。1972年金大侠金盆洗手封刀退出江湖,古大侠再展身手,《陆小凤》于《明报》刊出,天下英雄皆俯首称臣,古大侠在紫禁之巅无敌而寂寞。

对于倪匡,古龙看得很重,古龙是个侠骨柔肠之人,倪匡当年的一拉,他永世不忘。他曾言若有人与杀倪匡,挡刀的就是他古龙。

古大侠去世时,已然落魄不堪,身边狐朋狗友尽散。倪匡含泪赴台,为兄弟操办后事,写下了他自认为最好三百字文章为古龙做讣告。古龙的葬礼上,倪匡与三毛相拥而泣,以48瓶XO为一生嗜酒如命的古大侠送行。

倪匡和古龙

倪匡早年常留恋花丛,纵酒狂欢,到得近知命才开始收敛。不过子承父好,宝贝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香港留下了诸多风流韵事。

对于他的放纵,妻子李果珍还真是大度,不过也曾讥刺得倪匡无地自容,最后归好。

事情起始于他的好友蔡澜拍电影。一次蔡澜的影片里有个作家的角色,便力邀倪匡去友情客串。这家伙死活不同意,后来蔡澜放了个大招,告诉他去了有路易十三喝。倪匡一听有好酒,顿时来了兴致,屁颠屁颠找蔡澜报告,有了好酒,居然演的不错,把蔡澜大乐。

有一次,又用酒引诱他去演一个嫖客,只要有好酒喝,他定然不会拒绝。结果还没去片场,他竟然喝了个烂醉如泥,走路都得扶墙,害得洪金宝大感无奈,只好将他扛出门塞进车里拉去片场。

影片上映后,朋友觉得他一个大作家去演嫖客太有损声誉,便找他老婆李果珍捎话,让他别再客串那种角色,实在不雅。

结果,倪太一本正经来了一句:

“作家,嫖客,都是本色出演。”

这事一度让倪匡很尴尬,下不了台。估计他后来的改变和妻子这话有关。

倪匡与妻子李果珍

倪匡行事,全凭性情,喜怒皆随自然,不加矫饰,毫不在意他人怎么看,逼急了,他就像小孩一样耍赖,让你拿他没法。

金庸因事需赴欧三月,怕影响读者情绪,便让他代续笔《天龙八部》的副刊连载。倪匡接笔,忽然觉得自己不喜欢阿紫,于是他便将金大侠的故事框架私自作了更改,将阿紫写成瞎子。看到天山童姥这名字,更是发挥自己的科幻大脑,将童姥真写成了童姥,能返老还童。金庸回来后一看,直摇头,想改根本改不了,除非全部删除。不过倪匡这奇思妙想的写法,读者也很买账。金大侠干脆就没动,只是加了阿紫与庄聚贤的一段恩怨来圆回逻辑。

《卫斯理》连载时,也不知他是喝大了还是什么,竟然在有一章里将掉在南极的卫斯理和一头北极熊来了个决斗。

很多读者发现了其中的错误,于是便有读者来信骂他没基本常识,南极哪里来的北极熊。

这家伙自己也知道自己闹了笑话,但他不愿意道歉,干脆停更,专门用扩大的字体来和读者狡辩:

“你说的很对,南极没有北极熊,可是世界上也没有卫斯理。”

狡辩一登,读者皆为之绝倒。

对于人家给他的“科幻鼻祖”名号,他谦虚得紧,说都是误会,他只是为了稿费。

香港文坛举行会议,他毫不避讳,对自己只有中学学历坦诚相告,并和众人说自己脑袋卡壳时都是靠《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来找灵感,很是可爱。有青年请教他的写作诀窍,他笑着说,“简单,你多写点废话便是。”十足的老顽童,让人忍俊不禁发笑。

倪匡与金庸

1992年后,倪匡移居美国,留下一纸声明,宣布退出文艺圈。2004年,写完《卫斯理》最后的一篇后,倪匡开始封笔。

斯人已去,只将传说留给了曾经的江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又一个大佬突然离世:花花世界,大笑而去
世间再无卫斯理:倪大侠,一路走好!!!
隐退的大侠金庸近况如何?
我的一生如果写出来,会教坏小孩
老顽童倪匡:当金钱可以买到快乐时,飞扑去买
倪匡的风流与豪横,金庸,古龙,蔡澜,黄霑都比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