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篇第十二》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李国栋

这句话非常有名,我们经常听说“礼之用,和为贵”,尤其是“和为贵”这三个字,我们听到的最多,有子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他说“礼最大的用,在于和,以和为贵,先王之道也是以此为美,事情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朝“和、美、礼”这个方向来做,但是有的时候也不见得通行无阻,有的时候你知道“和”,照着“和”的目的去做,如果不用礼来节制的话,有时候也是行不通的。字面的意思大致如此。


那么把这一句大致分解一下来看,先看前面四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里面拿出来两个字就是“和、美” 。


刚才我们提到说“和和美美”, 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如果能实现和和美美,那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了。这里所讲的和,我们可以理解为和平,也可以理解为平和。如果是对一个社会来讲呢,它就叫做和平,对于一个人来讲就叫平和。礼的作用就是使得人变得平和,使得社会变得和平,有同学说“和睦”当然也是可以的。


先王之道


这里的“先王”,我们之前讲过“人心不古”的古,是以什么为界呢?是以有无《诗经》之前之后来做分界的,如果是在《诗经》记载的这一段时间之前的历史,叫做古,之后的都叫做不古。


讲这个先王,肯定是在《诗经》之前的先王,就像三皇五帝,非常早的,我们之前提过,在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都有先王之道这一段时间,在西方历史上,这一段大概约略相当于是希腊文明之前的,包括爱琴海,克里特岛,迈锡尼等等这一时期的文明,甚至包括更早的古埃及的文明等等。


中国的“先王之道”,指的就是三皇五帝,那一段时间的历史,我们发现记载非常少,但是我们只要提到这一段历史,比方说《诗经》,或者说《书经》记载的这一段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使现代的人,使后人,都非常向往的。比方说我们学《黄帝内经》也会提到这一段历史,因为《黄帝内经》也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我们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但是总知道那个时代应该是非常好的,非常美的,人是非常和美的,社会也是比较和美的。

 
“礼之用,和为贵”,讲的就是礼最大的用处就是使人变得平和,使社会变得和睦。


我们举个例子,比方说过春节的时候,如果有礼的话,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一个人的心里面都是很舒服的,都是很和美的,那我们看春节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礼,最普通的礼节就体现在春节的时候或者是平时我们都会有吃饭,吃饭的时候谁坐在哪里,这个就有一个礼。


为什么后面讲“不以礼节之”呢,这个礼节,我们平常讲的礼节礼貌,礼节这个词,我们一直引申下去的话,礼节--节约--约束,你就会明白,这个“礼”本身是有一些约束的含义在里面。


“礼”是什么呢?就是理的外化,前面这个“礼”呢,就是指礼貌,礼节的礼,后面这个“”是指道理的理,把真理,道理外化之后,条文化之后就变成了这个“礼”。


所以我们说的“和于礼”,其实是和于什么?和于礼节的礼,其实是合于道理的理,如果是“和礼”的,那我们看虽然那个“和”是平和的和,“合”是合成的合,但这两个字发音是一样的,汉字里面是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说相近的字要么发音一样,要么书写相近,总是有一些相近的地方,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是有“礼”来约束的话,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用处,就是会非常的“和”。这个“和”在《左传》或《论语》当中,区别的一个词是什么呢,叫做“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和”就是说,虽然不一样但是可以很和睦地处在一起。


比如我们刚才讲到的在一个家里有爷爷、奶奶、父母、叔叔、阿姨,然后还有小孩子,他们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有“礼”在这里作用的话呢,那晚辈跟长辈怎样说话,吃饭的时候,谁坐在首位,谁坐在次位,动筷子的时候谁先来,谁后来,没有人会心里不舒服。如果一个家庭里,小孩子坐在了主位上,那这个长者心里一定不舒服的,因为这是过了多少年,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把家里面的这些孩子都带大了之后,这时出了一个小孩子,用餐时这个小孩子坐在了主要位置上,一开饭,大家先没有动筷子,这个小孩子先动筷子,这样的话,这个“和”是不会存在的,心里面不能平和,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是不懂事情的,在他的心里很多的道理,很多的为人之道还没有,他是在学习的阶段,可是在学习的阶段,让他坐在了老师的位置上,那这个时候呢,很多事情就乱套了。


不和的时候就会怎样呢,就会乱,那如果乱了之后呢,自然就不美了。所以“先王之道斯为美”,也是指的这种和、美的情况是同时出现的。就是按照事情应该的规律来办,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整个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和美的。


我们去看现在的家庭当中,社会当中,很多的不同的状态,我们会发现和美的家庭呢,一般都有礼数在,不和美的家庭呢,大部分都是因为礼数的缺失,而且这个礼数缺失的程度越严重,时间越长,所造成的后果越难以改正,所造成的恶果越大,所以这是“礼之用,和为贵”的一个含义。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无论你怎样去做,小事大事都照着这个去做,但是总是有行不通的时候,即便这个礼是对的,是正确的,但是他不是在任何地方都会普遍适行的,因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多样性。有大人有小孩,那就一定有的家里面坐在主位上的,大部分的家庭虽然都是把长者放在主位上,但是总是有人把这个晚辈放在主位上,那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长幼有序,但是总是有的家庭里面长幼是无序的,有秩的就有乱的,有和的就有不和的,不可能所有的家庭都是和睦的。


对于我们来讲,其实这个选择非常简单,我们是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还是不和睦,那你自己来选择就可以了。如果你希望和睦,那就应该朝着这个礼的约束来,如果不约束,那肯定会乱。


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一点,就是说有的人可能会想:家庭和睦一定要用礼来约束吗?一定是约束性的吗?如果我不约束,发散的情况下,我胡来可不可以实现和睦呢?如果你作一番推理,或者说在实践中去观察一下,其实你就会明白,如果是大家都乱来的话,肯定是无法实现和睦的。


人很多的时候在他明白道理之前都会有一些私心在,比方说小孩子,菜一端上来他就去伸筷子,其实就是因为心里只想着自己,如果这个小孩子想着自己的爷爷奶奶,他可能就会说“爷爷你先吃”,那这个时候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实际上这个乱是由什么地方来的呢?是因为他还没有那么智慧,所以我们在学习佛学的过程当中,经常讲“般若,般若”,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之后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小孩子怎么会一出生就会有那么大的智慧呢,毕竟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孔融,孔融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大部分人还是凡人,普通人。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个地方就是讲,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方式,这个“礼”是一个方式,也是一个根本,他达到了“和”这样一个目的。但是如果为了“和”而去求这个“和”,只是为了让其很和睦,如果不用这个“礼”来节制,就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


是不是存在这种情况--虽然很和睦,但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在?


比方说小孩子,上了桌,坐在主位上,然后吃饭的时候就像一个长辈一样,提前动筷子,这个时候,长辈为了家庭和睦,不会去打骂这个孩子,也不会去说他,保持了一个和睦的气氛。


“知和而和”,知道和睦是非常重要的,和为贵,长辈心里忍了这一件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知和而和”确实是非常的和睦,但是不合礼,“不合礼”一方面是不合礼数,不合礼节,另外一方面是不合道理。


长辈为这个家里奉献了几十年,然后养育出来这么多的儿女、后代,到了年老的时候应该受到整个家庭的尊敬、尊重,但是这个时候却把一个小孩子放在那里,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总是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即便老人有时候溺爱孩子,让这个孩子这样,但是因为这样就打破了长幼的顺序,打破了长幼的顺序之后,本来是一个很和睦的状态,就变成了一个乱,这个乱不一定是来自于老人,在这种时候,如果老人溺爱孩子,而容忍他这样去做,实际上老人的道理就乱了。但他表面上的这个表情、心情表现出来的气氛还是比较和睦的,但实际上里面的里已经乱了,导致一系列的情况发生之后,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正气也就会被乱掉,如此发展下去呢,“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根本在什么地方?在“礼”,这个“礼”的根本在什么地方呢?在道理,一定要合乎道理。


一个家庭当中为这个家庭付出奉献了几十年的人,应该受到尊敬,应该受到爱戴,这个是道理。


合了这个道理,有些时候光是有这个道理还不够,还要有一些具体的做法。


家里面的人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尊敬家里面的这个老人”,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礼数在。现在这个情况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面是非常普遍的,就是每个人说“我们很亲爷爷奶奶”,但是做事情的时候,一做,就做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不懂礼,虽然嘴上是这样说,心里也确实是这样想,可是不懂礼节,在别人来看一出手就是不对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一个外化的礼来约束。


就好比我们社会上用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是这个道德是不是就够了呢?有的时候就需要法律,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就是: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把它写下来,怎么怎么样做了,你就要受什么样的惩罚。


当然我们不是赞成宣扬以刑法为主的制度,我们还是希望人能够通过学习,能够明白道理,做事的时候能够合理,合于道理,合于礼节,这样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的。 




平仁学社

回归善良本心,结交良师益友

探索生活美好,品味人生真谛

诚邀诚心同道,欢迎各地同学


平仁学社是格物正心(李国栋)老师创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旗下的屯蒙学舍创立于2012年,致力于平民教育、平民医疗、平民文化服务,旨在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和谐程度的同时改良整体的文化生活氛围。

目前,学社主要设有《论语》、《黄帝内经》、功能解剖、经络、针灸、艾灸、静修、古琴、抄经、工笔菩萨造像、昆曲等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杂谈:让人眼花缭乱的礼仪
国学赏析:礼为文明的根本价值,有序之和:“礼之用,和为贵”
【国学小知识】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12)
细说《论语》(五)
教俭戒骄意深微——《论语》悟读【2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