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欣赏:欧阳修《别滁》赏析

欧阳修《别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练习与答案

【原文】:

别滁①

欧阳修②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释】: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欧阳修简介

【翻译】: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

(百姓)为我酌酒饯行,

我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

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简析】:

宋仁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太守改任扬州,临别时写下此诗。诗人贬居滁州二年,颇有德政,因此当地父老对其离任恋恋不舍,他的内心自然也不能平静。但他一方面以醉酒来掩盖自己感情的激动,一方面则以坦然自若的语言来劝勉别人。所谓“常日醉”,是说他在滁州常常饮酒,有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作证,可今日则不平常。离声,指离歌,多在送别时演奏,曲调缠绵悱恻。诗人虽吩咐不必演奏,但他内心的悲哀已在这句话中渗透出来。

本诗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艳、柳丝轻明的节令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

“且”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透露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而实际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否则,怎么会“莫叫弦管作离声”呢?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非常感人。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赏析】:

唐人张谓《送卢举使河源》:“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管为君愁。”武元衡《酬裴起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尽离声。”

白居易《及第后归觐》:“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寇准《送赵主簿之任惠安》:“尊酒欲阑人欲别,夕阳丝管尽离声。”

欧阳修诗后两句似从以上诸诗化出,但反用其意。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前句又是从这首诗来。

《别滁》中,诗人写下: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就像是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两岸春光明媚,赏心悦目。前两句譬如小舟始发,情趣初张,待到“我亦且如常日醉”,则如水忽湍急,飞流直下,令人不禁发声高诵,击节心领。平易流畅、言之有物,他以自身的实践来体现他反对艰涩雕琢的“时文”的一贯主张。另外,嘉佑二年,欧阳修主考礼部贡举。当时时文的代表者刘几的考场文章被欧阳修全盘否定,拿起大红笔从头到尾横抹一杠,批上“大谬误”三字,并宣布“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沈括《梦溪笔谈》),同时,以平易文风的苏轼文章为第一,后为避嫌,压抑为第二。苏辙、曾巩等皆登第。八大家中有三位得以考中,欧阳修对提倡平淡文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苏轼等人以后出色的表现,更使对手难以发难。欧阳修坚持打击文坛险怪文风,终使一代平易文风逐渐形成。欧阳修着意反对的“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将主要由王安石、苏轼承接,至黄庭坚达到极盛,成为江西诗派的中坚。当然,他们也不是对于西昆的重演,而是在欧、梅的平易的底色下,谨慎地使用才学。

欧阳修一生勤奋写作,著述丰富。当我们瞩目于欧阳修的开拓性的诗史地位,不能忘记他出于对于当下宋初文风的革新而无意间的历史回归;而当笔者指出他的与唐人的某种契合的时候,又不能误认为笔者的见解是否认他对于宋诗体制的建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与《醉翁亭记》的背后
第一首画眉诗:欧阳修的《画眉鸟》
唐朝一个欺人妻女的地痞,却写下一首千古佳作,这首诗大家都学过
宋诗鉴赏-啼鸟(欧阳修)
秋怀(欧阳修诗)
醉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